前言
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价值概括为两点: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个高度凝练的概括表现出列宁作为政治家珍视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地方。用这两点来概括新时代治国理政经验的宝贵价值再恰当不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军事、外交等方面。这些宝贵经验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哲学世界观本书称为哲学逻辑,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运用,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学习、研究、掌握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哲学逻辑,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实践的哲学形态。我们知道,马克思学说的实践转向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达的实践观。从此,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从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也成为社会大众的理论,成为革命群众武装头脑的利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袖的理论和著作都呈现为面向大众、影响大众的哲学,都是实践哲学。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这样的实践哲学。从哲学逻辑角度去概括归纳,是为了明晰其哲学世界观,更好地把握围绕哲学世界观展开的经验的规律性,让读者更全面、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哲学逻辑的研究方法。党的十八大之后十九大之前,学术界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蕴含的哲学逻辑还未给予充分重视,或者说对其中蕴含的原理性、规律性的精华认识不够。有的研究流于把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哲学逻辑简单地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发挥、应用,目的是找到本本和根据。这样的研究,存在研究对象碎片化、方法教条化、视野狭窄、体系性建构不够等问题,恰恰是本本主义。党的十九大之后,随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深化,学术界对理论体系哲学逻辑的研究走向深入开始关注其实践经验背后的哲学立场、哲学范式、哲学观点、哲学方法、哲学思维,并试图构建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哲学逻辑的科学体系。
本书试图构建新时代治国理政哲学逻辑科学体系。那种认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没有独立的哲学逻辑,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其哲学逻辑,其哲学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例证,这种研究方法正是恩格斯当年批判过的违背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教条主义的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深入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哲学逻辑的研究,必须抛弃这种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必须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出发,归纳概括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学术研究要做的工作,就是判明其哲学立场、厘清其哲学渊源、梳理其哲学方法、明晰其哲学范畴、概括其哲学精髓,对其哲学逻辑进行体系化建构、结构化重组,使读者把握其哲学世界观的全貌,领略其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而不是为其某一方面、某一论点找根据做论证。
三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哲学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哲学逻辑的形成确立了时代条件和现实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实践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思考、新发展、新贡献。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坚持系统观念,提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六大思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阐述新时代条件下的斗争精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提出生态生产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提出推进国际治理现代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提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总之,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看,其哲学逻辑的精髓要义可概括为三点:为使命而斗争的实践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谋全局促发展的发展论。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绪论1
章有机自然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4
一、理论逻辑5
二、历史逻辑10
三、实践逻辑15
第二章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
一、准确把握21
二、重要论述26
三、体制机制和实践路径32
第三章系统认识论:六大思维方法40
一、战略思维40
二、历史思维54
三、辩证思维62
四、创新思维72
五、法治思维80
六、底线思维86
七、六大思维方法的内在逻辑97
八、系统观念108
第四章历史主体观:以人民为中心114
一、理论源泉114
二、核心要义123
第五章社会结构观: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35
一、时代特色和实践根基135
二、理论来源139
三、主要内容145
四、方法论意义166
第六章现代国家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70
一、历史自觉170
二、领域分离173
三、功能再造176
四、灵魂赋予178
五、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179
第七章文化自信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86
一、重要意义186
二、主要内容191
三、实现目标200
第八章人类发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0
一、当代发展211
二、横向扩展217
三、现代激活226
第九章大历史观:贯通古今、联通中外、统筹全局235
一、实践逻辑236
二、理论逻辑241
三、历史逻辑246
四、主要内容249
五、方法论意义254
参考文献258
后记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