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阐述了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学习数学的不易,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让他完全放松、愉快、慢悠悠地学习。书中对孩子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数学学习方法的合理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重点阐述。对于孩子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和家长辅导孩子数学时容易走入的误区,本书也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具体问题。
“暴跳如雷”和“鸡飞狗跳”式的辅导,
百害而无一利
家长们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数学学习,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充满焦虑、担忧和高期待。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妈妈,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但是,在实际数学学习辅导中,很多家长的积极和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甚至有些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在教学一线,我经常会听到家长们的抱怨,看到他们的无奈——不但没有教会孩子,自己还生了一肚子气,甚至动手打了孩子。在各种短视频平台,有很多视频都是家长自嘲辅导孩子时的各种“发飙”。比如,一开始是妈妈辅导孩子数学,怎么教孩子都不会,然后就开始暴跳如雷、大声吼叫了。爸爸便指责妈妈的态度,接下来换爸爸上阵,结果爸爸的耐心也被消磨光,然后就是拍桌子瞪眼睛、大声吼叫,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学个数学,整个家庭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即便如此,孩子还是没有学会。我想,视频中没有拍出来的部分,可能还有孩子挨揍、罚站等镜头吧。还有个别家长,因为辅导孩子的数学,甚至被气到生病住院。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龄、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看到这样的现象,我心疼孩子和家长,也为这种社会现象而心痛。
我的观点是,“暴跳如雷”和“鸡飞狗跳”式的辅导,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真的不夸张。单从孩子角度说,害处就显而易见。
孩子学不会,不是孩子犯了错误,不能用极端的态度惩罚孩子,否则孩子以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便会逃避,会有负罪感,将来也很难成功。
我班有个女生,学习非常认真,但这个孩子属于慢热型的,别人一遍能学会的,她可能需要学习两三遍才能会。有一天,她红着眼睛问我:“老师,您觉得我很笨吗?我还能学好数学吗?”我很诧异,她为什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她和我说:“妈妈看到我不会做题时,就骂我是个笨蛋,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我觉得我很对不起妈妈,我不是妈妈的好女儿。”你看,这个女生就是在妈妈的谩骂中开始质疑自己,从而产生了负罪感。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求助最亲近的人,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本能反应。可是,当孩子求助家长时,非但没有得到帮助和鼓励,反而受到了谩骂和打击,这种求助的后果,会让他产生一种心理,即有困难不能求助,求助不会有好果子吃。在数学学习中“躺平”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的打击造成的。
孩子不会做题,家长就打、骂、吼,这种学习氛围是多么紧张呀!
孩子在精神不放松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常思考的,便会出现家长越急孩子越不会的现象,甚至有些明明会的也不会了。长此以往,孩子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因为一提起数学,他就会联想到家长的不良情绪。
对于胆小但又很好强的孩子,数学题不会做时,他的内心也是着急和焦虑的。家长讲解了还不会,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加之家长的急躁情绪和对孩子的否定,时间长了,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
我班曾经有个小女孩,经常在上课时咳嗽和抖动。一开始,我以为孩子是感冒咳嗽,没太在意。可是,每天上课都伴有她的咳嗽声。和她的妈妈沟通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患了焦虑症,她不能控制咳嗽和抖动。起因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她的数学不太好,妈妈打、骂、吼造成了她的焦虑症。不论数学是否辅导得好,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真是得不偿失。
还有一种相反的现象,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大,逆反心理很强,对于家长的强势数学辅导,会消极抵抗,甚至正面反抗,最后,不管家长怎么着急,他就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和家长顶嘴是家常便饭。我班曾有这样一个小男孩,数学学得一塌糊涂。他妈妈亲口和我说:“老师,我管不了他,我骂他,他骂我,我打他,他打我。”一个小学生,不到10岁的孩子,亲子关系就这样紧张,很难想象孩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有的家长辅导效果不好,并不能单纯责怪孩子不认真学习,因为家长的教法往往不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干扰孩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有个现象家长肯定不陌生,你给孩子讲题,孩子会说:“你和我们老师讲的不一样,我听不懂。”孩子说的是真话,有时家长的讲法,会让孩子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还在用“暴跳如雷”“鸡飞狗跳”的方式辅导孩子的家长,看到了这些危害,相信你会静下心来反思,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把你的耐心给到你最亲爱的小宝贝。有了耐心,才会有优质的辅导和陪伴。
学不好数学不是孩子脑子不好
“老师,我们家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是不是他脑子比较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呀?”日常教学中,和家长就孩子学数学问题进行沟通时,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尤其是一些数学成绩一般或者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的家长,更是这样定义自己的孩子。
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孩子的智力在正常范围,都能学好数学,不存在“脑子笨,学不好数学”一说。孩子暂时学不好数学或者成绩不理想,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孩子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很多,但家长千万不要归因为孩子脑子不好,所以不适合学数学。这样归因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这种说法会打击孩子学数学的自信。这种说法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的脑子很笨。这种心理暗示不仅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数学学习,还会间接影响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是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到脑子,孩子是知道的。这种暗示简直太可怕了。
其次,这种说法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有这种心理暗示的孩子是不自信的,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胆怯、内向,严重的甚至会抑郁。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家长和孩子都比较重视数学学习。大多数人认为,数学能否学好,和智力有很大关系。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数学能否学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数学学不好的,不一定智力水平不高。现实中,许多数学学不好的孩子,智力水平并不低。
那么,当发现孩子学不好数学时,要从哪些方面去找原因呢?
第一,如果孩子从小学低年级数学就学不好,先要回顾学前准备是否足够。虽然不提倡学前学习小学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学前就不需要做准备了。对数字的熟悉、对数的初步感知、蕴含数学思维的游戏、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感知、有趣的数学故事等,都是学前很好的数学准备。所以,学前准备不充分的孩子和准备充分的孩子一起学习,暂时落后是必然的。
第二,如果孩子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数学成绩下滑,说明一二年级的学习有问题,只是被掩盖没有发现而已。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相对简单和单一,很多孩子在学前都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家长们自己教也不困难,所以孩子们的成绩相对较好。成绩不好一定是没学好,但如果成绩好,不一定证明学得好。要看获得知识的途径和对知识的理解。这些往往都是家长忽视的问题。所以,不是孩子脑子不好,而是忽略了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和途径。
第三,如果是小学四五年级数学成绩逐步下滑,大概率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存在问题。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知识容量和难度慢慢加大了,家长辅导孩子也有一定困难了,不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能构建良好知识结构,过度依赖家长的孩子,都会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成绩开始下滑。所以说,不是孩子脑子不好,是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等存在问题。
第四,数学学习习惯有问题。例如,做计算题时不重视算理的理解,只重视计算方法和结果。应用题不重视联系生活、就题论题,不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不注重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等。所以,不是孩子脑子不好,是学习习惯不好。
综上所述,孩子数学学不好,不是孩子脑子有问题,其原因有很多,包括学习准备不足、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只有找到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才能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和“瓶颈”。
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不论孩子目前的数学成绩是否理想,请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尤其是国家教学大纲之内的数学学习内容,孩子们都能学好。
凭借我多年的数学“学困生”转变研究成果,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所谓的“学困生”,都是阶段性的,只要我们足够关注、合理引导,孩子们都会走出暂时的困境,从而爱上数学并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我们只要知道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分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就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孩子学不好数学大致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自信心问题。这是所有“学困生”的共性问题。当孩子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暂时学不好时,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言语打击,甚至是体罚,那样只能使问题更严重。其实,孩子的内心比谁都着急、难过,而不管他是否表现出来。孩子也有自尊心,无论成绩多差的孩子都有上进心。我们作为大人,该做的只有包容、鼓励和帮助。这是必需的,这也是孩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专注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常见问题。不得不承认,孩子之间的专注力水平并不一样,原因之一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存在差异。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所滞后,家长要有耐心,学会等待和慢慢推动孩子成长。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情况很多。学习态度受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就感等多方面影响。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成就感是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时期是小学一、二年级,此后需要不断完善。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不气馁,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一定会胜利。如何找到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建议家长多和数学老师沟通,尽量和老师保持一致。
再次,兴趣问题,或者说由于兴趣引起的专注力问题。这种情况太常见了。这是假性专注力问题,实质是兴趣问题。孩子对学数学不感兴趣,不能完全投入,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专心听讲、不专注做题、上课开小差、做作业磨蹭等。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家长可以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拥有愉快的学习数学的体验感。还可以让学习数学过程很有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带来的趣味,甚至体验到学习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我经过实践研究发现,无一例外,当孩子进步时,感到最喜悦的是孩子自己,这是孩子辛苦努力的结果和收获。孩子有了一次进步,就会对下一次充满期待;当他一次次持续进步时,他就彻底转变了。
又次,由部分知识没学好而引发的全部溃败或全面否定问题。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是一个整体。孩子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种方法没掌握,会引发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全部知识一知半解。例如,整数的四则运算的算理和算法没学好,那么和整数四则运算相关的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及简算,甚至初中的有理数运算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同一个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有时会有很大差距。例如:空间感好的孩子,学习几何知识就相对容易并且效果好;而空间感较差的孩子,学习几何知识困难就比较大。即便这样,也不要全面否定孩子的数学学习,要看到孩子除了数学其他知识都学得很好。哪类知识学起来有困难,就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做好提前预热和事后补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充分的关注、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就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最后,由家长帮倒忙引起的数学学习问题。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的数学知识,对于目前有高等学历的家长们来说,其难度不在话下,所以,家长纷纷上阵给孩子讲解数学题,当然有讲得好的,孩子很受益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给孩子帮了倒忙。经常听家长说:“孩子不听我讲的,说我和老师讲得不一样。”我们本就不提倡家长给孩子讲题,如果出现了上述孩子抱怨的情况,家长请及时“止损”,想给孩子讲题的话,建议向数学老师请教后再讲。
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述说到的或没说到的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一定要相信孩子能学好数学,充分调动和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潜能。
家长的数学成绩好, 孩子的数学成绩未必一定好
很多家长会拿自己上学时的数学学习情况和自己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比对,不排除有的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和爸爸(妈妈)的情况基本相同,或大致相同。但这种情况不是很多,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如果家长上学期间数学不是很好,而孩子的数学很好,或者至少比自己上学时好,这种情况家长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当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如家长当年的学习成绩时,很多家长便会表示不理解和不能接受,甚至出现爸爸和妈妈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的情况。
家长的数学成绩好,孩子的数学成绩未必就很好,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内驱力不同
家长和孩子成长的年代不同,生活水平、成长环境有很大差异。家长成长的年代物资方面比较匮乏,尤其是在艰苦地区成长起来的家长,学习的内驱力主要是想提高生活水平,改变命运。经过一代人的奋斗,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都能给孩子创造优渥的生活环境,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肯定不是改变命运了。如果家长不能从其他方面调动孩子的学习动力,那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当年学习好的家长比起来肯定是差一些的。
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同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家长们的学习年代,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更灵活,更联系生活,更注重孩子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大数目的运算等内容有所删减,而联系实际生活、与时俱进等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可以说,现在的孩子能把数学学习内容完全吃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学习内容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都比家长的学习年代更强。
学习方式不同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探讨、讨论等学习方式是数学课堂的常态。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如果孩子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学习方法不同
新课标更注重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只会阻碍孩子的学习。据我了解,很多家长给孩子讲题时会让孩子记忆题型、技巧,盲目多做多练,甚至用中学的数学解题方法给孩子讲小学的题目,这些方法和做法,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师生情感的影响
孩子的学习很容易受师生关系和情感的影响。比如,家长上学时遇到的数学老师可能是自己喜欢的,而孩子上学时遇到的数学老师可能不是他喜欢的,这也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非常重要。
家长教育方式不同
在严厉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当自己有了孩子,很容易溺爱孩子,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自己当年所受的苦。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自己内心的遗憾。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我所教的一些学生的家长都和我谈到过这个问题。可以说,有些家长数学学得好,当年是被“逼”出来的;而到了自己的孩子这里,没有了这种“逼”,取而代之的是溺爱,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必然的。
所以说,家长数学学得好与坏,和孩子数学成绩的好与坏并没有必然关系。家长既不能因为自己数学学得好,就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过于自信、放任不管,等着船到桥头自然直;更不能因为自己数学学得不好,就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没有信心,对孩子的数学进行负面暗示,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数学学不好的责任在家长,和他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数学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做法陪伴孩子学习数学。家长自己小时候的数学学习情况可以稍加借鉴,但不能作为判断孩子目前和未来数学学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