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好文章”书系中的一部,本书由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念兹在兹的山河游历、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诚恳真挚的祖国礼赞等内容组成,简单的文字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真挚的情感跃然于纸上。本书是由一篇篇文章形成的书稿,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笔记录人生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写手或作家,他们热爱书写,用真心、真情、真意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礼赞。书中的作者他们是一群可敬的文字书写者、文学爱好者,勇于追梦者,故在文稿的编辑中保留了作者淳朴的文风,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精练和华丽。
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笔记录人生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写手或作家,他们热爱书写,用真心、真情、真意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礼赞。 本书中的作者他们是一群可敬的文字书写者、文学爱好者,勇于追梦者,故在文稿的编辑中保留了作者淳朴的文风,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精练和华丽。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 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 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力 量,由此可见一斑。文字真 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寥寥数 字便在书写者与阅读者之间 架起一座心灵之桥——娓娓 道来的文字能够温暖人心, 昂扬激越的文字让人心潮澎 湃,蕴含哲理的文字能够明 心见性,真情实感的文字催 人泪下,让人心生感动。文 字让我们的思绪插上了想象 的翅膀,带我们飞入书写者 用妙笔精心构建与编织的文 字世界,让我们在知识与思 想的天空中翱翔。 “中国好文章”大赛组委 会从发出邀请至今,已收到 数万名作者朋友的踊跃投稿 ,让我们备感欣喜与珍惜。 欣喜的是,你们看到了我们 发出的征稿邀请,并勇于展 示自己的才华;珍惜的是, 你们将自己精心写就的文章 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 任。身处此位,将心比心, 每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我们, 更懂得作者对自己文章的用 心与爱护。在与这些美文的 不期而遇中,我们感受到你 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 美,对故乡故人的深深怀念 ,对青春往事的追忆释怀, 对亲人朋友的真切情感…… 字字句句皆自肺腑流出,每 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都承 载着书写者的人生温度,讲 述着书写者的奇妙故事,蕴 藏着书写者的岁月感悟。 著名作家莫言曾在诺贝 尔文学奖晚宴上的致辞中谈 到自己对于坚持文学写作的 看法:“我深知世界上有许 多作家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 资格获得这个奖项;我相信 ,只要他们坚持写下去,只 要他们相信文学是人的光荣 也是上帝赋予人的权利,那 么,‘他必将华冠加在你头 上,把荣冕交给你’。”如今 投稿的你们也是这样,不论 年龄几何,不论身处何处, 曾经,当你的脚步穿过那一 排排放满书籍的书架,指尖 抚过那一本本微微鼓起的书 脊,听到那纸张翻阅的沙沙 声,想必有一颗石子落入你 如静水般的内心,激起了一 圈圈淡淡涟漪,你便也想让 自己的文字化为铅字,让每 一个爱书之人感受到你笔下 文字那鲜活的生命力。于是 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 持着对文字、对写作的热爱 ,这在当下,是多么难能可 贵的品质。我们发自内心地 佩服书中各位作者对文学梦 的坚守,因此有了我们在“ 中国好文章”的相遇,才有 了这本凝结着你们心血结晶 与智慧闪光的诚意之作。 这卷承载着心语的墨香 ,是你们个人情怀与美德的 人文积淀,是你们“文如其 人”的最佳彰显,更是你们 收获公众好评和认可的绝佳 机会。或许今天热爱文学写 作的你,明天就能在中国文 坛拥有一席之地,成为反映 美好新时代的一面旗帜,成 为用文字影响他人的文化摆 渡人!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书籍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 、人类知识的殿堂,读罢方 知心渠如许不彷徨,人间至 爽在墨香。本书这些沉睡的 文字,如时光与心灵的对白 ,诉说着少年五彩的梦,低 唱着中年朴质的影,浅吟着 老年夕阳的红,并赋予各时 的震撼或感动、温暖或骄傲 、火热或炽烈的瞬间以永恒 ……此刻,她正散发着墨香 ,静待有缘相会的读者来唤 醒。 “中国好文章”大赛编委 会
寸草春晖
大伯
秋生
浪花
我们那遥不可及的亲情
夏天的回忆
守望
奶奶的豆腐坊
一个小夏果的思念
存爱于心中,走遍世界
珍贵的纪念
我给儿子当翻译
阳光正好
黄丫头的郭爸爸
诗人与战士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你们安好我便幸福
我的父亲
今夜
四月祭
回家
淡水交情
致遥远的梦
近乡情怯
湘西人说湘西
临资口龙舟记
沿着河的方向
潮州,我回来了
箩筐狮子
千里单骑回故乡
老屋
美人迟暮纺织街
我家的小院
乡愁
匆匆那年
初见念笑眸,此生长相守
心中有条河
早知原是梦,不做醒来人
我的入团故事
桂花香
与误解再见
锦绣山河
古泉神水“石井埚”
游石门涧
小南海赋
千年古刹寻觅禅心
冬雨
迟暮有感
面对人生请演奏好我们的美妙乐章
左右
人生
练精兵
若可长留少年时
思想之光
想念您,敬爱的领袖
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关于你
励心故事
二十岁的深圳实习经历
把酒驱闷
难忘的经历
生死瞬间
人物札记
传承祥符调后继有新人
站在时代制高点的女性
狼叔多吉
守望星空的孩子
画者某某
万物有灵
龙藤
冬青礼赞
一只小懒鼠
那一双勇往直前的眼睛
蒲公英——我所钟爱的绿色植物
风从那边来
梧桐花
山村支教偶遇
大伯
高文生
(一)
来到这个世间没多久,仅一年多,我就被妈妈放到了爷爷奶奶的屋间。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自然和爷爷奶奶最亲密。小时候,我觉得爷爷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亲人。至于爸爸妈妈,虽然与爸爸妈妈的房间仅隔着一个堂屋,但我很少去。除非不得不去,例如到了夏天,天气暖和了,爷爷奶奶和我需要到爸爸妈妈屋里的炕上吃饭,爸爸妈妈屋里敞亮,姐姐和弟弟就可以不必来东屋了。
而我,每次准是第一个吃完饭,飞也似的跳下炕,逃也似的回到东屋,竟不想在爸爸妈妈宽敞明亮的屋里多待一会儿。这时候奶奶总会说:“这孩子,跟爹妈一点儿也不亲。”妈妈只能遗憾地望着我的背影,操持家务占据了妈妈的所有时间。
爸爸妈妈的西屋和爷爷奶奶的东屋一样,炕的南侧都是纸糊的窗户,但爸爸妈妈的房间窗户下面是一溜大玻璃,透明、敞亮,并且上面纸糊的窗户是可以打开的,天气炎热时可以用木棍将窗户支开通风。
爷爷奶奶的东屋窗户是不能开启的,没有玻璃窗。屋子更严实一些,也更黑暗一些。每年的秋、冬、春三季,因为奶奶身体弱怕冷,一家人永远都是在奶奶屋里吃饭。这时候我就可以尽“地主之谊”了,放上了炕桌,除了正中是爷爷奶奶的位置外,我就可以随时占据有利地位,姐姐和弟弟一般也像纳贡称臣似的,只是到了快吃饭的时间才来到东屋。一家子姐弟三人,倒像是两家人。 每年入秋天气转凉后,爷爷就开始为奶奶生火。爷爷每天起得很早,通常天还没亮爷爷就起来,站在院子里看看天上是否有星星和月亮,爷爷就能判断出白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否会刮风。
爷爷起来后的第一件事是扫院子,拿着扫帚猫着腰,先前院后北院,先院内后院外,一直扫到大门口。除下雨天和大风天外,即便是大雪天也阻挡不了爷爷扫院子。当然了,下雪天爷爷扫雪主要是先清扫道路,先扫通到柴房的道路,以方便妈妈生火做饭;再扫通到院外的道路,以方便爸爸挑水;最后爷爷扫通到茅房、猪圈、驴棚、鸡罩的通道。爷爷干完其他事,吃完早饭,再扫院子里的雪,把院子里的雪堆成雪堆,院里院外被扫得干干净净。干完了这一切,爷爷才会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坐在炕里,靠着被垛休息一会儿。
(二)
每年春节前,爸爸都要找人将东西两屋的顶棚和墙纸撕掉,重新糊顶棚和墙纸。糊匠孙大伯是爸爸的好朋友,与爸爸同龄,经常来我家串门。爸爸和孙大伯打好招呼后,没过两天,孙大伯就带着工具和糊墙、糊顶棚的材料来到我家。
当然,东西两屋糊墙糊顶棚这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儿,孙大伯把他的一位徒弟也带来了。爷俩儿忙上忙下,忙里忙外,足足干了一天,才将东西两屋的顶棚和墙面糊完了。两个屋子糊完后,顿时感觉豁亮了许多。
孙大伯糊好墙面和顶棚,还要在顶棚四周用各色颜料或彩笔画出各种花卉、如意、祥云等图案,并在顶棚正中绘制了一盆大大的牡丹花。这盆盛开着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有红的、粉的、黄的,还有绿色和蓝色的,十分可爱。画牡丹是孙大伯的最后一道工序,完成这道工序后,孙大伯从梯子上下来,手上、衣服上甚至脸上都沾上了各色颜料,比电影里的孙猴子还滑稽。
孙大伯站在地上抬头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觉得还可以,向盘腿坐在炕头的奶奶和在一边自顾自地玩耍的我说:“大妈,大侄子,看看哪儿画得不好,说出来,我再描描。”
我哪里懂这个!实际上孙大伯的糊墙糊顶棚和绘画水平真是一绝,不仅在村里,即便在周边十里八乡也有点名头。即便偶尔有点不足,农村人家一般也不懂,看不出来,大家图的是屋里敞亮、干净,图案色彩鲜艳、生动。
“挺好!挺好!他大伯,忙活了大半天,快洗洗手,一会儿吃饭,多喝两盅。”奶奶仰头看了看,也挑不出啥毛病。倒是孙大伯自己觉得仍有些不足,重新爬上梯子,用彩笔蘸了颜料,简单地描了描。
中午、晚上,妈妈都张罗了一桌子饭菜。不用说,今天孙大伯和他的徒弟是出了大力的,是有功之臣,盘腿坐在炕上,热上酒。孙大伯和他的徒弟邀请爷爷奶奶一块吃,爷爷奶奶本想和家人最后一同吃饭,无奈孙大伯和他的徒弟客气地说没几个人,执意请年长的爷爷奶奶上座。爷爷奶奶推让一番居中坐了,爸爸陪着,好好地款待一番孙大伯和他的徒弟……
晚上熄灯前我平躺着,望着头顶上这盆娇艳欲滴的各种颜色的牡丹花,感觉真是一幅值得永久珍藏的好作品。
第二天早晨,爷爷照样起来先打扫完院子,再为奶奶生火烤衣服。没过几天,屋顶就被熏黑了,最先倒霉的是顶棚正中的牡丹花。渐渐地,不管是红色的、粉红的、黄色的,还是绿色和蓝色的牡丹花,都逐渐失去了原来鲜艳的颜色,花和叶子都成了黑色,最终黑乎乎一片,完全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