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成果论文集, 包括艺术美学、艺术史论、艺术人物、艺术批评、艺术前沿等栏目, 共26篇论文。集纳了周星、张燕《艺术学思辨三题: 综合大学的艺之道究竟在何方? 》, 吕双燕《戏剧: “现场”的历史流变与媒介转化》等知名学者的文章, 具有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 “艺道”之名,源自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以道统艺、艺臻于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道”与“艺”并进,“学”与“术”互融,旨在回归大学之道、办学初心。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推出《艺道》,为学界同仁搭建特色鲜明、高端前沿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爰求诸贤,共研精理,打破学科畛域,促进艺术研究领域的跨门类多学科协同发展。本书为系列第1辑。
* 五大板块:面向中外艺术领域的美学理论命题,立足宏观,深入探讨;面向当代各门类艺术的典型作品,聚焦案例,学理评析;面向诸门类艺术史领域,重返经典,提炼新知;面向艺术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交叉融通,探索前沿;面向当下艺术实践的现实需求与创新探索,分享经验,推动发展。
* 在定位上,注重融合性,探索艺术学科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注重前沿性,推进艺术研究领域重大前沿命题研究;注重开放性,荟萃国内外艺术学科的权威理论和深刻思想。
(主编)肖向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澳门国际艺术节艺术顾问等。
长期从事舞台表演创作研究与大型文艺实践工作,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庆典的创作与执导任务。曾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活动总导演、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执行导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活动总导演、杭州G20开幕式核心主创及室内版总导演、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执行总导演、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主创等。
以文艺实践凝练理论创新,致力于现当代舞蹈创作与大型文艺创意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曾获中宣部、教育*共同授予的“最美教师”称号,入选“首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获“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
(主编)甄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现任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主持学术工作。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驻地艺术家,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考古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艺术教育测评美术学科首席专家,教育*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编写高校教材《西方艺术概论》入选十二五高校规划教材,参与编写马工程教材《艺术概论》等。出版专著十余本,论文百余篇。常年投身于国家与地方基础教育社会服务、主持基础教育论坛、社会美育论坛、高校及中小学教师培训、艺术展览策划、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
艺术美学
艺术学思辨三题:综合大学的艺之道究竟在何方 /周星 张燕
戏剧:“现场”的历史流变与媒介转化 /吕双燕
“生长”与“艺术”之统一:杜威“经验”概念再审视 /安妮(Anne
Tom Wong)
新时代法治题材剧中“法律人”形象的类型谱系及其审美表现/邵将
艺术史论
崖壁生辉:中国远古岩画探源 /郭必恒
上博简《子羔》《孔子诗论》《鲁邦大旱》书手及书风研究/朱友舟.
张元旭
战国中山国与汉中山地区纹饰流变研究 /王杰 宗同惠
晋东南地区“三教合流”信仰文化与民间图像研究——对长治观音堂
和高平圣姑庙的再思考 /苏典娜
东晋琅邪王氏书法家族研究 /刘耀桢
远东的回响——珂勒惠支、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季海洋
艺术人物
艺路相通,师恩难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路盛章访谈/ 受访者/路盛章 访问者/ 朱小枫
艺术批评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批评和批评家 /张跣
熊秉明先生的书法研究与探索遗产——兼及书法创作的当下境况与提升可能 /杨频
身体、风景与道德启悟:《桃花泣血记》的视觉语汇/李啸洋
鬼怪、抗争、英雄之旅:从漫画到电影《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中的日本传统文化印记 /李昊
我们希望摄影是什么?——回应迈克尔· 弗雷德《巴特的刺点》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 李鑫/译 刘白芊/导读
艺术前沿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舞动治疗解析与科学论证/曹晓乔
法治影像中的空间叙述、法治精神与文化心理——以密室审判类
电影为中心的跨学科考察 /崔蕴华
疫情与网络“共生时代”的音乐前沿动态 /郭兰兰 谢晨露
新型公共领域中艺术符号的性别观照 /蒋文博
数字游戏中历史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表达 /牛雪莹 李艾家
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