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史系列: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教材。既然是教材,就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该学科最主要的内容,讲授最基本的知识。目前,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在国内是汗牛充栋。各种教材基本内容相似,但是各部分内容的详略、重点内容的比例、结构编排体例则各不相同。学术之所以能有所发展,必须注重学术传承,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职此之故,《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史系列: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对张国华先生所著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大社1998年版)多有借鉴,张老师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重点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观点、对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的见解,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史系列: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中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中国法律思想史主要以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法思想、法意识为研究对象,既包括传统中国的法律思想,也包括近现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但由于自近代以来整个法律体系以西方法为导向的全面转型,导致我们今天在理解传统中国的法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探究一下在传统社会,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思想”?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开始要谈这个问题,因为这直接涉及本学科的学习范围和思路等问题。现在学界、包括学生都在批评这门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就学习和研究对象而言,它与任何一门中国思想史专史,尤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区别何在?人还是那些人,背景还是那些背景,思想还是那些思想,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思想史中出现的人物都是大同小异,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又比如撰写体例极其单一,从整体结构上讲,“我们的思想史家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着他们的章节,大的思想家一章,小的思想家一节,仍不够等级的话可以几个人合伙占上一节,再不济的话也可以占上一段……思想的历史也就自然成了思想家的博物馆,陈列着他们照片。一半仿佛编花名册,把已经逝去的天才的生平与著作一一登录在案,一半仿佛挂光荣榜,论功行赏或评功摆好。”从每个思想家的写法来看,先是叙述宏观社会背景,接着是思想家的生平,最后是归纳出的具体法律思想几条几款,最后是评述,而且在评述中还少不了其阶级局限性。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也有夸大和误解的地方。
李贵连,男,1946年出生于广东五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近代法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名誉所长,曾长期担任《中外法学》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近代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沈家本年谱长编》、《沈家本传》、《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等,编著《法学百年——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等,主编《近代法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法学》、《近代司法判决丛编》、《民国北京政府制宪史料》等。
李启成,男,1974年8月出生于重庆奉节,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近代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台湾《法制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第一编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导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态度
三、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方法
参考阅读材料《国学丛刊序》
第二章 中国上古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一、夏代的“天命”、“天罚”思想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第二节 神权法思想的衰落——西周
一、“以德配天”说
二、“明德慎罚”说
三、大宗法制下的礼治思想
参考阅读材料《史记鲁周公世家》节选
第三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说概述
一、儒家学说在先秦之形成
二、先秦儒家学说之思想脉络简介
第二节 “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
一、礼治思想的渊源
二、儒家对西周礼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儒家礼治思想的等级社会观
四、礼的作用和礼与法的关系
第三节 “德主刑辅”的德治学说
一、“省刑罚,薄税敛”,“富而后教”
二、“以德去刑”
三、“宽猛相济”、“德主刑辅”
第四节儒家的“人治”学说
第五节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命运和历史地位
参考阅读材料《荀子》节选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儒、墨两家的对立与互融
一、“敬鬼神而远之”与“事鬼神”
二、“爱有差等”与“兼相爱”
三、“小人喻于利”与“交相利”
第二节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一、“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
二、“法天”的法律观
三、“尚贤”
四、墨家的一些重要刑罚命题
参考阅读材料《墨子法仪第四》
第五章 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法律思想
一、“法自然”之“道”
二、对仁义礼法的批评
第二节 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
一、庄子思想概述
二、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参考阅读材料《庄子在宥》篇节录
第六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法家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法家的法律观
一、关于法律的本质
二、关于法律的起源
三、关于法律的作用
第三节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
一、“法治”与“礼治”、“德治”和“人治”的对立
二、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前提
三、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第四节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简介
一、被法家奉为先驱的管仲
二、法家的开创者李悝
三、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
四、以重“势”著称的慎到
五、重“术”的申不害
六、集法家思想大成的韩非
参考阅读材料《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以后的正统法律思想
第一节 秦汉之际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法家思想在秦汉之际命运由盛而衰的大转折
二、黄老思想在汉初的得势与衰落
三、儒学在汉初的发展
四、董仲舒与儒学独尊
第二节 法律儒家化的展开
一、经义决狱
二、引经注律的“律学”
三、《唐律疏议》中所体现的正统法律思想
四、理学与宋明法律思想
参考阅读材料《春秋繁露实性》
第八章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一、抨击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第二节 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以“夷夏大防”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二、立法以成就“一代之制”
三、“任法”不如“任人”
四、成就“一代之制”的司法举措
参考阅读材料《明夷待访录》节选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导论
第一节 中国社会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
一、近代前夕的中西社会情形
二、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逐渐深化——器物、制度和文化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之脉络
一、近代早期西方法的输入
二、近代转型的中心任务——宪政和法治
三、中国近代法律思想演变综述
参考阅读材料《警察国与法治国之矛盾及归宿》
第十章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洋务派及其“中体西用”思想
第二节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
一、变而不失其道的变法观
二、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
三、博采东西诸国律法,力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
四、任法不如任人
参考阅读材料《劝学篇变法第七》
第十一章 改良主义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19世纪的社会改良运动和“戊戌变法”
第二节 康有为的法律思想
一、维新时期的“变法”思想
二、康有为晚年的法律思考——《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第三节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一、“随时创法”之变法观
二、君宪与共和——梁启超的宪政观
三、“民权”与“法治”
四、“立法”与“司法”
五、地方自治
第四节严复的法律思想
一、严复的变法思想
二、严复的自由与民权观
三、严复的法治观
参考阅读材料《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第十二章 晚清法律改革和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晚清法律改革
一、对《大清律例》的改造
二、外国法典和法学著作之翻译
三、制定新法律
第二节 法律改革中的礼法之争
一、礼法之争概述
二、“因伦制礼,准礼制刑”和效法西方“齐一法制”之争
三、有关伦常诸条款之争
四、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争
第三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一、治国强国的法律救国论
二、儒家仁政与人道主义思想
三、酌古准今,融会中西
四、中西法律的融会点——法理
参考阅读材料《法学名著序》
第十三章 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一、对传统法律和司法的批判
二、“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三、民主主义的“法治”理论
四、“权能分治”和“五权宪法”
第二节 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一、革命时代的法治理想
二、民国的法治方案
小结
参考阅读材料《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后记
中国法律思想史主要以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法思想、法意识为研究对象,既包括传统中国的法律思想,也包括近现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但由于自近代以来整个法律体系以西方法为导向的全面转型,导致我们今天在理解传统中国的法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探究一下在传统社会,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思想”?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开始要谈这个问题,因为这直接涉及本学科的学习范围和思路等问题。现在学界、包括学生都在批评这门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就学习和研究对象而言,它与任何一门中国思想史专史,尤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区别何在?人还是那些人,背景还是那些背景,思想还是那些思想,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思想史中出现的人物都是大同小异,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又比如撰写体例极其单一,从整体结构上讲,“我们的思想史家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着他们的章节,大的思想家一章,小的思想家一节,仍不够等级的话可以几个人合伙占上一节,再不济的话也可以占上一段……思想的历史也就自然成了思想家的博物馆,陈列着他们照片。一半仿佛编花名册,把已经逝去的天才的生平与著作一一登录在案,一半仿佛挂光荣榜,论功行赏或评功摆好。”①从每个思想家的写法来看,先是叙述宏观社会背景,接着是思想家的生平,最后是归纳出的具体法律思想几条几款,最后是评述,而且在评述中还少不了其阶级局限性。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也有夸大和误解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