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有着比以往时代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权,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与责任,面对着更多元的环境与关系。
很多女性的成长都是有些被动的,是由分离、背叛、失败等受挫推动的,但事实上,你可以主动拥有很多向前的力量。
女性内在的成长,有理智与情感两个维度。理智上,我们需要超越经验不足、一边试错一边向前的种种挑战,而情绪上,我们要和解的则是恐惧、不安、自我怀疑、想要退缩或依赖等情绪问题,以及破除在这种情况下的迷茫与行动力不足。
当一位女性,可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更勇敢更自在地走进关系,并且可以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不仅是其理智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展,也是因为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中有过某种“特别的东西”,即你的“成长资源”。
这本书所要做的,就是陪伴你绘制一张属于你的心灵地图,从过往的经历中,找到自己曾经忽略的问题、真相、经验、能力与资源,从而打开新的视角去看待当下的境遇,并对未来的人生做出规划与选择。人生从来都没有天花板,而你的选择,是你能够卸下心理负担的“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请你相信,带着好奇、力量、目标与价值感去成为自己会是一段一直在收获的旅程——当你跨越种种阻碍时,你会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为什么,在一段关系或者一个家庭中,更愿意去自我成长、改变的,往往是女性?
→女性天生敏感细腻,内心情绪想法比较多,更容易发现问题
→现代女性有着比以往时代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权,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与责任,面对着更多元的环境与关系
→我们内心的“好女孩情结”,总在苛责着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女性
→外界对“完满女性”的要求太高:学历高、会赚钱、漂亮、有气质、瘦、持家、好母亲、贤惠、温柔、善解人意……
你真正的人生,是从清醒地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的一刻开始的。
本书针对现代女性的心理特征,从多重女性身份入手,
开启情感与理智的双向成长,完成从女孩到成熟女性的转变:
·认识并打破内在与外在的成长限制 ·让自尊心和自信心良性循环 ·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停止精神内耗 ·不再重视他人的评判 ·不再自我苛责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与信念 ·学会处理家庭与亲密关系 ·建立安全型依恋 ·活出女性的细腻美好与勇气热情·善用女性优势 ·整合内在的潜力 ·活出自信、自在、独立、安稳、完整的自己
当你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时,蓦然回首,一切好的坏的经历,都是你的生命礼物。
推荐序 女性成长:一个艰难又充满希望的旅程
在二十余年的心理从业经历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段关系或是一个家庭中,更愿意去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往往是女性。
近些年,在个案咨询和婚姻家庭课程中,我也越来越发现“女性成长”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它可以影响一段关系的走向、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一个团体的氛围,甚至也在逐渐影响着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
然而,即便女性成长如此重要,动机如此强烈,她们真正的成长之旅却充满阻碍。传统的家庭观念、固有的社会认知、被忽视的价值认可等因素,都让她们习惯性地压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
她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与确认,无论是心理上的、社会环境的,还是自我意识层面。
目前市面上的心理书籍,专门研究女性成长的甚少。我很高兴,罗近月老师能够出版这本《顿悟的女性》,读完之后,更是十分欣喜。
书中完整地阐释了一个女性的结构性成长历程,从“无性别”的女性到女孩,再到女人、母亲,再到超越女性身份的存在,清晰地揭示了女性成长的全过程。这能够帮助更多迷茫中女性看清前路,去拥有完整的女性身份,拥抱女性的阴性力量。
在我的咨询师培训课程里边,我也发现中国女性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成长课题。有经历了重男轻女而努力证明自己的女性,有被社会定义而不敢彰显自己个性的女性,还有忽视自我边界不断被剥夺自我价值感的女性…… 很多时候,人们过于崇尚阳性力量、竞争,而忽视了女性天生的感受力、直觉力,她们对情感的需要会被看成是一种软弱、无价值,这使很多女性忽略了自己的优势和天赋。
本书对女性成长脉络的梳理和提供的成长方法,与我所使用的合一疗法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能够帮助女性朋友们重新看见自己、活出自己,故此我也特别推荐这本书在合一疗法的学员中广泛阅读。
几年前,刚认识罗近月老师的时候,就发现她是一位功底深厚、专业精湛的心理学者,又是作家型的心理咨询师,能够把心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大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到后来,在共同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又发现她的思想之成熟,处事之睿智,尤其在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张力中,特别凸显女性的智慧。
这本书,不只是一些单纯的成长路径和方法总结,更是罗老师亲身的感悟。她本人,就正如她所写的样子,也是很多女性朋友渴望成为的样子:自信、勇敢、从容、接纳、坚定。
我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本书的启发获得自我理解与觉醒,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也由衷祝愿所有女性读者活出更丰盛完整的生命!
龚岩
合一疗法创始人,新时代女性心理成长传播大使
2023年5月31日于北京
罗近月
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 国内专业心理网站“壹心理”专栏作者; “张德芬空间”签约作者; 作品曾被“心理公开课”“武志红”“张德芬空间”以及《人民日报》《婚姻与家庭》《中国妇女报》等2000多个心理平台及媒体转载。已出版书籍《生活需要幸福力》《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 十余年来专注自我成长领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见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微信公众平台: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第一部分 痛苦之旅:从荆棘丛中醒来
第一章 女性成长:荆棘丛为何难以穿越
一、外在的困境:我要做到怎样才算足够好 / 005
二、内在的困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 / 012
三、固着的阻碍:痛苦中的希望 vs 绝望中的自由 / 015
四、亲爱的女性,你到底在找寻什么 / 02102
第二章 希望之旅:点燃生命的星星之火
一、你相信的东西,会让你变得独特 / 031
二、打开箱子,寻找岁月中的宝藏 / 033
三、在相信中前行,资源和问题的不同视角 / 038
第三章 痛苦中的转化:不同的路,选择、沉淀与新生
一、选择=希望:改变痛苦的首要方式是选择 / 044
二、限制=沉淀:无法改变的痛苦,使人有了新觉知 / 047
三、绝境=新生:拥抱痛苦,开辟人生的新领地 / 050
第四章 转而向内:在“应该”前止步,从苛责自己到看见自己
一、突破内在的声音“你应该”:
别急着证明自己,别急着改变自己 / 058
二、突破外在的声音“你应该”:
先从关系和他人转向看见自己 / 061
三、选择与自己站在一起:
如果你觉得我不够好,那我允许自己先这样 / 064
第三部分 冲突之旅:同时抱持着痛苦和希望
第五章 整合理智与情感:共情与接纳,重启自我成长
的双动力
一、理智+情感=抵达目标:
初识自我成长的双动力 / 074
二、油门驱动的现实主义者 L1:
理智主导的加速,走得快却动力不足 / 077
三、油箱驱动的完美主义者 L2:
情感主导的即时满足,走得动却走不远 / 082
四、行动受挫 A2 和自恋受损 B2:
无止境的自我攻击和内耗 / 087
五、开启自我成长之路:
重启动力,进退都需要被允许 / 088
第六章 我在哪里:清晰自我坐标,还原被架空的人生
一、静态评估:自我成长的三层结构和六个阶段 / 100
二、动态评估:成长的二元空间和三元动态过程 / 110
三、突破成长的困境:女性的幸福取决于自我成长 / 113
四、女性的自我关爱:越匮乏越要温柔地善待自己 / 127
五、“真相”的还原:
从过往经历中,释放成长的资源和力量 / 131
第七章 成为人:回归安全的依恋,进入丰富的人性体
验世界
一、存在安全:
强壮的根——内在稳定 / 141
二、停不下来的找寻:
只有足够好的才是安全的 / 147
三、寻找被注视的感觉:
自恋是一种被忽视的成长需要 / 152
四、希望的灌注:
在你的眼里,我见到自己最好的样子 / 155
五、自我的壮大与分离:
那道用爱筑起的长城 / 157
性
女目 录
第四部分 整合之旅:活出内在的柔软和力量
第八章 成为女孩:活出女性的细腻与美好,渴望、羞涩、
勇气和热情
一、茁壮生长:
结实的树干——关系中的自洽 / 171
二、主体爱的启动:
细腻的萌芽,一种模糊的对异性的渴望 / 177
三、主体爱的激活:
凸显女孩特质的过程,爱与害羞 / 180
四、自我力量的开启:
发展勇气和自尊,嫉妒与竞争 / 183
五、自我力量的发展:
迸发力量和热情,爱与禁忌 / 186
第九章 成为女人:柔软与力量并存,与自我和男性力
量的汇合
一、活出自我:
繁茂的枝叶——价值创造 / 198
二、因满足而选择:
进退由我,不需要证明的自我完整 / 200
三、因渴望而行动:
真实力量的溢出,聚焦、行动、持续出结果 / 204
四、因接受而自由:
另一种得到,从臣服和敬畏中看见自己的渺小 / 208
五、作为终点的新起点:
人生是交替的舞步,没有得失,只有转化 / 212
第十章 女性超越个人存在的意义:无须选择,一条通
往远方的路
一、活在爱的世界里:看见爱、接收爱、给予爱 / 221
二、终结代际传承: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 223
三、善用女性的优势:一条通往远方的路 / 227
四、自我照顾与转化功能:无为的助人之路 / 230
五、空性的慈悲: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 / 234
参考文献 / 240
一、外在的困境:我要做到怎样才算足够好
在谈到外在困境之前,我们要先问一个问题,何为女性?每一个女性在性别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成长在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中,所面临的眼光、评判和被寄予的期待可能完全
不同。
女性所面临的外在困境,就是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看待她这一女性的角色。
在 20 世 纪, 著 名 的 女 权 主 义 者 西 蒙 娜· 德· 伏 波 娃(1997)在《第二性》中写道:“男性相信他的身体同世界的关系是直接的、正常的,认为他的认识是客观的,同时却认为女人的身体是障碍和禁锢,处在它所特有的东西的重压之下。亚里士多德曾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乏了某种特质,我们应该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此在折磨着她。圣·托马斯则说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属的人。创世记对此有一个象征性的说法是,夏娃是用亚当的‘一根多余的肋骨’做成的。”(P9)
而现代性别研究学者肖邵明(2021)则这么概括女性的发展:“‘他者’是女性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具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意义,是女性的性别认知、体验、认同过程中绕不过的重要范畴。‘他者女性’经过‘主体转向’,呈现了性别的
绝对差异,以及其内涵从不平等到平等,从不自由到自由的发展历程,明晰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及其应有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权利。”
无论是西方的女权运动,还是中国女性过去摆脱“三从四德”“裹小脚”“男尊女卑”等极端的传统,都在经历一种从社会眼光、男性眼光来审视和评判女性到女性开始确认自己主体性的过程。
然而,要跳出他者的眼光,绝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女性有被理解和被支持的位置。
高级荣格心理分析学者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说:“当我们与本能的心灵失去联系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半毁灭的状性女态,女性的自然形象和力量不能完全发展。当一个女人的基本来源被切断时,她就会被孤立,她的直觉和自然生命周期也会被文化、智力或自我所淹没—— 一个人自己或属于他人。她的本能和自然的生命周期被文化,智力或自我—一个人自己的或属于他人的人—所丢失和包含。”(埃斯蒂斯,1992)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跟我描述过一个场景,人到中年的她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外聘员工,领着不多的薪水。每次家族聚餐,都会被家里最有声望的长辈当着一大桌亲戚的面批评。没有人替她说话,她也敢怒不敢言,一方面她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去
反击,另一方面内心又对“不成功”的自己多了一分厌恶。
是不是一个女性活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她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自我确认,并感觉内心踏实和安全了呢?
有一位在 28 岁就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做到高管的女性告诉我:“我做到了别人眼里所谓的优秀,可我内心瞧不起那些拎不清的女性,我对自己女性的性别并不认同,实际上我也瞧不上我自己。我父亲也经常讽刺我,别看你现在做领导就有什么了不起。”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和组织心理学家玛德琳·海尔曼是性别偏见研究的领军人之一。他的研究表明,尽管女性在工作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但她在研究中所看到女性面对的眼光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海尔曼认为:“因为做到职场中最有声望和地位最高的职位所需要的品质,往往与传统中所认为的女性该有的特质不符合,所以女性在职场上的很多上进表现本身就是不被鼓励的。如果女性没有做好那些传统认为‘女人该做的事’,那她就会被社会
指责,如果他们只做那些传统认为的‘女人该做的事’,他们的价值又很难被完全肯定。”(海尔曼,1995)
海尔曼教授说:“社会或者人们对女性的期待,即‘做女人该做的事’,但是当女性真的按照传统期待的那样去做了,即使做得很好,很成功,我们也不会像关注男性的成功那样关注她们的成功,也不会像记住男人那样准确地记住她们,并把她们
的成功解释为不是因为她们的能力强,而是也许有人帮助了她们,或者任务比看上去容易。”
这就好比无论你怎么做,女性都更难得到十分确定的肯定。并且还有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和价值,那么你不够有女性特质的这一点就会被否定,当然如果你足够像个传统女性,那么你难以发展的个人价值将成为被攻击的
弱点。
一开始,作为一个女性想要迎合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动力会非常足,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先活成“他者”,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很多的不对劲,想要做好的动力开始减退,开始有很多的
内心矛盾和冲突。
比如,你可能会对这些感觉并不陌生:我总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常常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好的;我有时感觉自己很厉害,有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有时想要为自己考虑更多,有时又觉得自己太自私了;
我在关系里总是不被看见,沟通和争吵也没用,对关系既失望又无力;
我想要更成功,可又总想退缩和逃避,好多想法都无法实现;
我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可又不够自律,生活懒散,缺乏干劲;
我知道我应该做得更好,可我又时常痛恨自己,感觉自己很糟糕。
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个“失败”的女性才有的感觉,这种困境普遍存在于每一位普通女性身上。同时,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也很大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母亲或孩子身上。
我至少有 80% 的女性来访者会在第一次咨询时关注一个问题:我怎么做才是对的?我应该如何选择才好?也有至少一半的女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攻击,要找到攻击自己的理由太容易了,我们去看看和听听身边那些评价的声音就足够了。
有一位来访者说,她在过年前刚做完一个手术,出院回家当天下午,老公就带着孩子回老家了。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她接到了公公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不仅没有关心她身体怎样,还
要求她必须回家团聚。即便她不被当成一个人看,她还会被要求去做到一个好儿媳的形象。
还有一位遭遇先生出轨的女性,其家人总是各种撮合他俩在一起聚会,要求她先生去为她做这做那,并以此认为他既然已经认错到这种份儿上了,她就不能再折腾了,应该尽早选择原谅。
可这是她自己的家人啊,他们看起来丝毫不关心她受到的伤害。在她选择做咨询时,她也并不十分关注自己经受的创伤,而是会问:我要如何修复我和先生的感情?
而从外在的环境来看,鲜有真正去理解女性的声音,更多声音在说“你要独立自信,你要更爱你自己,你要接纳自己,你要更勇敢和强大起来”,这些声音听起来虽然没错,却为女性增添了许多“做不到”的焦虑和羞耻。
从内在来看,如果遭受太多忽略的眼光和评判,女性也很难做到在重重的压力之下支持自己,也可能会自我攻击和怀疑: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好?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择?是不是我太自私了?
这导致很多女性虽然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满,对外在的评价体系感到不公,但同时她们在不知不觉地迎合这些体系,不断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而艰难地迈过许多阻碍的女性,为了获得“绝对的安全”,也会用自我防御来跟“底层的女性”划清界限:是你们没有成长,是你们不够好!至少我做到了,我跟你们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