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十七辑, 本辑分“现代诗学”“比较诗学”“格律体新诗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等, 主要就现当代诗歌、诗人、诗歌发展动态以及现当代研究者们对其的研究成果的拓展, 主要研究诗人个人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传统与文学创作、文学创新质检的关系研究, 文学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以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流变为中心, 结合作家作品论述这一问题。可以说这些文章都是新诗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 大多还是各学科重点项目, 甚至是国家相关方面的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对学界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论“崛起派”批评的论辩策略及其必要的反思 白晨阳
第三代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呈现及反思 邱志武
袁忠岳新诗批评的上园派传统 王至
历史的生成与确认:“第三代诗”选本及其批评特征 季焕 梁笑梅
梦中传彩笔
——论废名新诗对“温李”晚唐诗风的融会杨柳 李斐
臧克家佚诗七首钩沉 董运生
“鼓点体”与街头诗的大众应用
——论田间的“在地性”转向黄英豪 魏巍
神义上帝与人义自我抵牾中的爱情演绎
——穆旦《诗八首》新解 卢伟填
反讽、解构与形而上:论郑敏《诗人与死》的智性书写 易文杰
论昌耀诗歌的旷野记忆与“西部”想象吴梦涵 蒋登科
在平民世界采撷诗意的浪花
——张新泉诗歌平民化风格的建构策略 古姗 蒋登科
一种传统的先锋性:论张枣早期诗歌的词物书写 郑慕华 余祖政
在村庄里抒情
——论余秀华诗歌与横店村的血脉关系 王梦笛 向天渊
南洋作为一种想象的方式
——论马华古典诗(1881-1941)的在地意识 辛金顺
禅宗:现代汉诗的形式
——以废名、洛夫为例 王芷菁
后疫情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转向及其限度 覃才
新时期二十年西部羁旅诗人的生存情况、心态观照和审美人格 王四四
美国印第安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杨婷 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