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国(共3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唐诗和宋词。给孩童关于世界最初的想象,赋予人生际遇最恰当的表达。)
定 价:119.4 元
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语文的启蒙,是跨学科的中国史,是开明盛世的记录。唐宋两朝是中国诗词的黄金时代,《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覆盖怀古、望月、羁旅、登高、边塞、田园、咏物、节日、送别、闺情10大生活场景,随时随地感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囊括超30位唐代诗人界的翘楚、意见领袖,全方位了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历史、政治、文化、生活。《诗词里的中国·宋词》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彻底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从北宋到南宋,词的发展见证了宋朝历史的发展,体味不同阶级的作者风格,了解诗和词相同与不同。《诗词里的中国》深度解读了诗词背后的社会世情,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唐宋风貌,字里行间贯通历史,让人们透过诗词读懂中国,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历史,获取艺术熏陶,打开人生格局。
诗词里的中国●套装赠送有书APP会员月卡一张(限量3000份,先到先得)。●套装含唐宋文人年表折页。●套装赠送词牌透卡,8款随机派送。●唐诗+宋词,两大经典主题。10 个应用场景,遇到场面再也不怕词穷,25 个词牌起源,彻底弄清词牌名。●首首是经典,篇篇有考点。245 首优秀诗词作品,71 位唐宋文坛顶流,90 首中小学必学必背篇目、部编本教材选篇,1500+ 文史知识点。三年级以上均可读,学生党必备。●逐句剖析诗词内容,就像做阅读理解,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对比同期同名作品,了解为什么只有那首能出名。重现创作现场,文史同步学,深入了解作者心境,你就是作者,语文考试不用愁。●词牌由来介绍,详细严谨,了解词牌来龙去脉,拓宽知识面。词谱展示,文字美+韵律美+结构美,美学欣赏。声律讲解,文学知识储备。故事娓娓道来,素材储备、语感培养、文笔锻炼,写作手到擒来。逐句剖析内容,上下阕详解,就像做阅读理解,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同题材拓展阅读,提升诗词储备量。●给孩童关于世界之初的想象,赋予人生际遇无比恰当的表达。国民语文的启蒙,跨学科的中国史,开明盛世的记录,诗词的黄金时代。深度解读诗词背后的社会世情,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唐宋风貌,字里行间贯通历史,透过诗词读懂中国。●有书出品。深具影响力的教育平台,优质内容集结地,2000万人共同期待。
《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序若从《诗经》开始算起,诗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孔子在编订《诗经》的时候,就曾经对儿子孔鲤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没学会《诗经》,你就不会表达和交流。在春秋时期,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既蕴含着重要的政治纲领,又展现了必要的外交辞令。在政治、外交等重要的场合,人们往往都是以诗歌作为政治语言,进行明示或者暗示的交流。在诸侯会盟的时候,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歌诗必类(《左传·襄公十六年》),也就是朗诵的诗歌既要与舞蹈搭配,还要表达与当天会盟主题契合的心志。一旦歌诗不类,人们就会对这次会盟产生怀疑。春秋末年至汉初,诗歌虽然仍在持续发展当中,但是由于社会动荡,更具政治功能的治国方略、军事指南、纵横之术和外交话术成为文人志士更重要的研究内容。两汉之间,社会总体平稳,文治武功的成就催生了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的汉赋。直到东汉末年,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诗歌才又受到文人的重视,《古诗十九首》之类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到建安时期,以三曹为核心的文人团体创作的诗歌形成了建安风骨,让诗歌重新成为文人创作的主流,并在魏晋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在唐代。那时的诗作在韵脚、平仄、对仗上发展出了一系列严密的规则,也就是所谓的格律。同时,诗歌创作正式被纳入了科举考试的范畴,诗的好坏与文人的前途直接挂钩。盛世豪迈,诗人慷慨。从唐高宗时期开始,诗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科考赠答、宴会酬唱、羁旅送别、游山玩水……诗人们都会结合当时的主题与个人的情绪作出许多精彩绝伦的诗句。人生几乎所有的经验、境遇、姿态、道理,在唐诗里都有所表达。尽管在唐代以后,历代文人一直保持着诗歌创作的热情,但再也无法超越唐诗这座顶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现在距离唐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随着知识背景的迭代、文化内容的丰富,古体诗歌已经不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诗韵,却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诗可以用最直白的语言赋予孩童对于世界的最初想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用最热忱的语言赋予踌躇满志的青年对未来的畅想,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可以给身处绝境的人恰到好处的激励,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重要的是,诗还可以给许多人生场景提供一些气度高华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平淡的生活以诗意的点缀。秉持着传承诗词的理念,我们编写了这套《诗词里的中国》,率先推出唐诗、宋词两大主题。在唐诗部分,我们根据当代人可能遇到的人生场景,精选了五十多首好诗,将它们分为怀古、望月、羁旅、抒怀、边塞、田园、咏物、送别、节日、闺情十个分支进行解读,让今天的读者,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意境,找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而这五十余首诗,覆盖了三十多位诗人。在解读方面,我们采取了四重解读的方式。第一重,韵律层面。直截了当感受简约瑰丽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语言的韵律之美。第二重,知识层面。借助诗歌串联起了大唐王朝的历史,有助于读者了解盛世王朝的恢宏气度;同时在解读每一首诗时,也精炼地讲述了作者的人生故事,让读者知其诗知其人。第三重,艺术层面。对于每一首诗,都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寻找史料,从多名评论家的点评中吸收精华,帮助读者理解感受;同时进行延展,将题材相似、同作者或不同作者的诗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每一首诗。第四重,格局层面。了解唐代诗人为人处世的方法,汲取盛世文人的正能量,用满怀激情的诗句赋能我们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希望能以此书,唤起读者的诗心;希望能借此书,丰富读者的人生。若读者能因这套图书而爱上古诗词,也算我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微薄贡献。
《诗词里的中国·宋词》序《洞仙歌》[后蜀]孟昶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阑干倚遍,怯尽朝寒。回首处,何必留连穆满。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莫更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2014年,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工人们正在施工,想要尽快完成体育中心的修缮。就在他们挥汗如雨的时候,挖到了一块大石板。一座一千年前的皇家园林被发现,由此弥补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重现了只存在于文人骚客诗词中的一段传奇。这个地方叫摩诃池,在唐以前这里是一整块平地。隋文帝开皇年间,蜀王杨秀被任命为尚书令,镇守蜀州。当年,杨秀为了营建成都子城,在摩诃池附近大量取土。由于用土量过大,摩诃池形成了一大片很深的洼地。杨秀转念一想,不妨把河水引入洼地,建造一个人工湖,并以这人工湖为中心,修建一座园林。起先,这个人工湖没有名字,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说了句摩诃宫毗罗,这是梵语,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意思是说此池广大有龙,于是人工湖得名摩诃池。随后的几百年里,蜀地的最高领导人不断地对摩诃池进行修缮,摩诃池更是名声大振。到了唐代中叶,这里就成了成都非常著名的风景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途经于此,必驻足游览,留下了许多华美的诗篇。让后世文人对摩诃池心驰神往的人,是现代人不太熟悉的后蜀皇帝孟昶。他曾有一首作品《避暑摩诃池上作》: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这首作品描绘的是他与自己的贵妃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上避暑时的情景,收录在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中。然而也有很多文人把其收录到词选中,说它的词牌名是《玉楼春》。这个词牌名还有我们更熟悉的一个别称,名叫《木兰花》。纳兰性德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所用的词牌,便是《木兰花》。那么孟昶的这个作品究竟是诗还是词呢?首先,就算它是词,词牌名也肯定不是《玉楼春》。历史上,《玉楼春》的格律变格有很多。所谓的变格就有点像当代的音乐,明明是同一首歌,但是不同人的编曲,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也会有略微差别。然而《玉楼春》的曲风无论怎么变,在第五句一定是押韵的,很显然上面这首作品的第五句没有做到这一点。另外,说它是诗也略显勉强。自盛唐之后,文人们对诗的格律要求也极为严格,而上面这篇作品,却有多处不符合格律的地方。想要探究这个秘密,就要来看看诗词的区别。初学诗词的人,很难区分二者,只觉得诗相对整齐,而词长短句结合,参差不一。其实这并非诗词的根本区别,因为诗也有长短不一的,李太白的一些诗就属于这一类型,比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到底,诗和词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的功能不同:在古人的眼里,诗和词完全是不同场合下有着不同用途的作品。诗是用来表达自己志向、寄托情怀的,而词在南宋以前,几乎全是用来娱乐的。从先秦开始,古人们便有诗以言志的传统。也就是说,通过你作的诗,人们能够看出你的志向。倘若你在诗里描述了一些娱乐性的内容,那么会被很多正统的文人看不起,认为你吟诵的是靡靡之音。倘若你诗句中有非礼,也就是说,诗中有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内容,人们就会认为你的人生都可能有很大的变故。据说,唐朝的才女薛涛八九岁时,和父亲在庭院中闲逛,父亲看见了一棵梧桐树便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这两句的意思很直白,看起来很平常。一旁的薛涛很快接了两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很明显这两句比她父亲作的诗高超许多。薛涛的父亲没有因薛涛的才华而兴奋,反而忧心忡忡。在他看来,薛涛的诗句中有迎来送往的寓意,按照诗以言志的传统,薛涛在以后的日子里很有可能会漂泊无依。后来的故事证明,果然如薛涛父亲所忧心的那样,薛涛成了一代名妓。这个故事当然有附会的成分,然而从中也映射出古人对诗的态度。哪怕是后来擅长创作朦胧诗的李商隐,写了很多首爱情诗,但在表象之下也都蕴藏了内心的志向。而词对于大多数士大夫来说,就是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如果你去参加宴会,人们都陶醉在音乐、美酒之中的时候,你吟诵了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士大夫会向你投去扫兴的目光。综合上面的原因,人们认为孟昶留下的那首作品是词的可能性更大。毕竟那个时候还是五代时期,诗以言志的风俗还未消亡。而孟昶虽然是一位亡国之君,却非昏庸之主。孟昶统治后蜀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基本称得上国泰民安、文化繁荣。而在和自己的贵妃花蕊夫人游玩的场合下,他写下一首方便唱的词来活跃气氛,显然可能性更大。只是我们尚不知晓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几十年后,文豪苏轼为我们拨开了一层迷雾。他回忆自己七岁那年,在眉山见到一位老尼姑。当时,那位老尼姑已经九十岁了。老尼姑说,她曾经和自己的师父在后蜀的皇宫里住过一段时间。有一天天气很热,孟昶和花蕊夫人趁夜在摩诃池上乘凉,孟昶写了一首词。作为旁听者,她至今还能记得全文。苏轼接着说,时间又过去四十年,老尼姑早就死了,世上恐怕再没人知道这首词,就连自己也只记得开头两句。闲来无事时,他琢磨了许久,想起这首词的词牌名应该是《洞仙歌》。于是苏轼就尝试着把这首词补全了。苏轼补写出来的《洞仙歌》是这样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比较靠谱的推测,孟昶的那首作品,很可能是后人根据苏轼的词重新规整而成。不然这首《洞仙歌》怎么会跟孟昶的作品如此相似,这显然不是巧合。为什么有人把苏东坡的词改成孟昶的呢?这也不奇怪,孟昶本来就是很有才华的风雅之人,而他的贵妃花蕊夫人,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才女。当孟昶所在的后蜀灭亡之后,宋朝的文人对后蜀还有一种怀旧式的迷恋。讲到这里,是不是就能盖棺论定,孟昶的那首作品,就是后来人虚构的呢?时光又过去了百年,南宋理宗年间赵闻礼在《阳春白雪》给出了答案:北宋末年,原本高阁周建、台榭参差的摩诃池,早已经变得荒凉。蜀帅谢元明奉命开浚摩诃池,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本文开头的那首词《洞仙歌》。究竟赵闻礼在《阳春白雪》中记载的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了,但词中故事却令人遐想。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因此,本书将带领大家进入词的世界,推开一层一层的迷雾,深入挖掘隐藏在诗词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唐诗代表的是以歌言志的盛唐气象,蕴含了很多情怀;而宋词风格会更加轻松明快,能让人感受文字间蕴含的音乐之美。本书精选了二十五首不同词牌的词,第一章选取北宋最为繁荣时期的词,让读者领略太平盛世下的文学;第二章将两位风格比较相似,但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词人柳永、秦观的词进行对比这两位词人让词这个原本主要在士大夫之间流行的文学形式逐渐被平民百姓所接受;第三章把大文豪苏东坡单独归列为一个板块,他学贯古今、集百家之所长,创作的词能够兼顾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也让豪放风格的词开始崭露头角;第四章是南宋的词,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人们哪怕在饮酒时也愿意把家国情怀寄托在词中;最后一章,让我们重新领会词的内涵,在了解宋词文辞之美后再来感受词背后蕴含的理性。好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宋词文化,一起品味宋词之美吧!
有书,终身教育领创者。旗下拥有有书APP、有师、有书空间、有书新媒体矩阵四大业务,汇聚超6000万用户。首创共读 模式,深化服务体系,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知识服务及新教育产品,帮助有终身成长意愿的人群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有书共读是有书发起的一项为所有想要终身成长的人提供知识服务的行动计划,通过组队对抗惰性,每周共读一本书,陪伴终身成长者获取知识,共同成长。有书共读单品类涵盖通识科普、认知方法、人文社科、生活美学、人物传记、情感故事等多个维度,同时打通有书共读同城会,线上线下全线联动,为实现全民阅读贡献一己之力。代表作:全网畅销书《典籍里的中国》
《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第一章 怀古传诗稿怒摔焦尾琴,怀天下独登幽州台 002李白登临凤凰台,怀古言志长喟叹 012堂前燕飞入百姓家,刘梦得命犯桃花诗 020夜半虚席宣室问鬼神,怀才不遇义山叹贾谊 030将才杜牧流连水乡,东风不吹亡国曲响 040第二章 望月文化荒漠出宰相,海上明月寄相思 052张若虚传世诗二首,花月夜孤篇压全唐 062谪仙李白壮志难酬,举杯邀月与影共舞 072诗圣杜甫念手足,起承转合见功底 084诗佛王维参禅意,月夜空山闻鸟鸣 094第三章 羁旅才高品低宋之问,近乡情怯游子心 106少小离家荣归故里,秘书外监福寿绵长 114边塞戎马为功名,故园东望泪龙钟 122半生凄苦著诗史,浩瀚天地一沙鸥 132籍籍无名张懿孙,江枫渔火传千年 140第四章 登高骆宾王义愤檄武 ,一戎衣何日定天下 148自由豁达王之涣,工整有理流水对 158崔颢登高黄鹤楼,望远怀乡遣忧愁 168云霞明灭天姥山,不事权贵李太白 176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186第五章 边塞二度出塞著名诗,八月胡天满风雪 196春风不度羌笛怨杨柳,旗亭画壁诗坛留佳话 206秦月汉关七绝圣手,学道入仕诗家夫子 214长吉鬼才身世苦,黑云压城色彩多 224一将封侯生民死,一朝及第苦命甜 234
《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第一章 田园临渊羡鱼孟浩然,绿树青山田园诗 002辋川别业诗佛参禅意,山间无雨空翠湿人衣 012造境如画蓑笠翁独钓江雪,遗世独立柳柳州古道热肠 022浪子有悔金不换,野渡无人舟自横 030禅院题壁表静谧,曲径通幽显禅意 038第二章 咏物菊花开后百花肃杀,黄巢起义无果而终 048老翁蜀中得安逸,落雨知是好时节 058世南义山以蝉自勉,咏鹅少年在狱自怜 066名相无心与物竞,忠奸鹰隼莫相猜 074官仓老鼠横行官仓里,晚唐诗人讽刺晚唐官 082第三章 时令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092星桥横渡亡妻不来,秋扇扑萤君王不惠 102八月十五中秋月,不知秋思落谁家 110九月九日重阳日,异乡异客倍思亲 116绿蚁新酒红泥炉,乐天问友酒一壶 124第四章 送别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13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4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64第五章 闺情王昌龄写尽闺怨,触景怀人是愁绪 178一生情感多波折,提笔作诗慰寂寥 184朱庆馀投赠七绝诗,张水部以诗慰宽心 192阴差阳错失所爱,魂牵梦绕意难平 19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06
《诗词里的中国·宋词》第一章 北宋盛世之音清平乐·金风细细 00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012渔家傲·秋思 022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034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042第二章 风格与地位的碰撞满庭芳·茉莉花 054鹤冲天·黄金榜上 064雨霖铃·寒蝉凄切 074踏莎行·郴州旅舍 082鹊桥仙·纤云弄巧 090第三章 词圣苏东坡蝶恋花·春景 100念奴娇·赤壁怀古 110江城子·密州出猎 12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8临江仙·夜归临皋 138第四章 南宋的婉约与豪放声声慢·寻寻觅觅 150满江红·写怀 160钗头凤 17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4暗香·疏影 194第五章 回归音律本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0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18定风波 228六丑·蔷薇谢后作 23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