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民居建筑丛书》之一。四川民居形态丰富多样。全书内容包括自然人文环境、四川民居源流、聚落分布选址与类型特征、场镇空间形态与环境景观、民居地域特色、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结构装饰与建筑特色、四川藏族民居、四川羌族民居、四川彝族民居、四川土家族民居,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历史与理论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李先逵,教授,男,汉族,1944年8月出生,四川达州人。1966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本科专业,1982年该校建筑历史及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4~1986年赴欧洲留学。历任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图书馆馆长,副校长及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原任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副司长,科技司司长,外事司司长。社会职务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理事,中国民居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师管委会副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委员,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资深会员,现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业绩:主编或参编的有《中国民居建筑》、《传统民居与文化》、《土木建筑大辞典》、《建筑设计资料图集》、《干栏式苗居建筑》等专著八部。发表学术论文等70余篇,代表性论文主要有《中国建筑的哲理内涵》、《中国园林阴阳观》、《论干栏式建筑的起源与发展》、《苗族民居建筑文化特质刍议》、《西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类型及文脉机制》、《建筑生命观探新》、《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巴蜀古镇类型特征及其保护》、《建筑价值观与创作》、《建筑史研究与建筑现代化》、《中国山水城市的风水意蕴》、《中国民居的院落精神》、《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与旧》、《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现代化转型及发展趋势》、《追求新旧和谐城市文化本质特征回归》、《城市建筑文化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人居环境改善与进步》、《中国城市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等。主持撰写向联合国提交的《1996~2000年人居国家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大足石刻保护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教育改革《建筑学专业体系化改革》获国家*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设计建成川东电力影剧院等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多项。指导培养硕士、博士30余名。
总序
前言
章自然人文环境
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形地貌特征
二、气候特征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农业经济物产
二、地质植被
三、地方材料
第三节建置沿革与社会发展
一、行政建置历史沿革
二、民族及分布
第四节四川移民活动
一、历次四川移民活动概况
二、移民与巴蜀文化
第二章四川民居源流
第三章聚落分布选址与类型特征
第四章场镇空间形态与环境景观
第五章民居类型特征
第六章民居地域特色
第七章建筑空间环境景观
第八章结构装饰与建筑特色
第九章四川藏族民居
第十章四川羌族民居
第十一章四川彝族民居
第十二章四川土家族民居
第十三章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