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国学研究者李湃清的一部研究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庄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代表性著作--《老子》的一部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及古文功底, 对《老子》全书进行了认真的校勘、诠释和翻译, 使这一影响深远而又历来颇受争议的哲学著作得以通俗、准确的阐释。尤其值得肯定的是, 作者对历来的《老子》众多版本进行认真的对比、校勘, 结合《老子》原文, “以老讲老”, 使《老子》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脱、讹、衍、误得以纠正, 恢复了《老子》的原貌以及老子的本意, 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及真知灼见, 使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不失为《老子》研究中的佼佼者。作者李湃清, 名正, 字湃清; 男, 汉族; 重庆大学毕业, 工学学士、法学学士; 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诗人、国学研究者, 对诗词文化以及道家、兵家和法家研究尤深; 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 研究、运用、勘正国学经典, 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本书是国学研究者李湃清的一部研究《老子》的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及古文功底,对《老子》全书进行了认真的校勘、诠释和翻译,使这一影响深远而又历来颇受争议的哲学著作得以通俗、准确的阐释。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历来的《老子》众多版本进行认真的对比、校勘,结合《老子》原文,“以老讲老”,使《老子》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脱、讹、衍、误得以纠正,恢复了《老子》的原貌以及老子的本意,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及真知灼见,使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失为《老子》研究中的佼佼者。
作者李湃清,名正,字湃清;男,汉族;重庆大学毕业,工学学士、法学学士;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诗人、国学研究者,对诗词文化以及道家、兵家和法家研究尤深;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研究、运用、勘正国学经典,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引言/001
前言/001
凡例/001
《老子》原文/001
上篇德经
第十八(55)章精和149
第十九(56)章玄同156
第二十(57)章淳风164
第二十一(58)章去极170
第二十二(59)章守啬177
第二十三(60)章不伤184
第二十四(61)章为下189
第二十五(62)章贵道195
第二十六(63)章慎微203
第二十七(64)章治未209
第二十八(65)章愚德216
第二十九(66)章论争222
第三十(80)章重死227
第三十一(81)章求质232
第三十二(67)章示宝239
第三十三(68)章古极246
第三十四(69)章用哀250
第三十五(70)章怀玉255
第三十六(71)章病病259
第三十七(72)章自知264
第三十八(73)章不敢269
第三十九(74)章司杀275
第四十(75)章反贪280
第四十一(76)章柔弱284
第四十二(77)章损余289
第四十三(78)章受辱294
第四十四(79)章司契298
下篇道经
第四十五(1)章妙门305
第四十六(2)章正反317
第四十七(3)章大治324
第四十八(4)章帝先330
第四十九(5)章虚屈335
第五十(6)章玄牝340
第五十一(7)章成私344
第五十二(8)章有静348
第五十三(9)章遂退355
第五十四(10)章抱一360
第五十五(11)章利用370
第五十六(12)章为腹374
第五十七(13)章无身380
第五十八(14)章混一387
第五十九(15)章不盈395
第六十(16)章虚情401
第六十一(17)章足信412
第六十二(18)章道废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