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由《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道德经〉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理性引导激情--尼采生命哲学的柏拉图式批判》等十余篇论文组成。围绕生命哲学主题, 分别从儒家生命伦理、老子哲学思想以及现当代生命哲学等视角展开研究。如《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认为, 老子以“教父”的规格论说“强梁者”, 通过反面教训, 彰显了“谦逊、守柔”的生命哲学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体生存而言具有教训意义, 而且对于社会关系的协调来讲也具有独到的指导意义; 《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则指出, 在致良知宗旨提出之前, 诚意是其工夫体系的核心, 格物是诚意之功, 致知没有独立的工夫地位; 致良知标揭之后, 致知就是致良知, 推致此人人本具、完具的天理于事事物物, 格物便是事事物物皆得其应有的理则。
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继匈奴、鲜卑之后,雄踞漠北蒙古草原的民族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本书为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敕勒与柔然二族历史的著作,已成书近四十年,但至今仍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迹近冷门绝学和少见,是敕勒、柔然研究的经典之作。附和“欧亚备要”系列丛书立意宗旨和出版价值,特点独特鲜明,对于我国学界研究这两个古代少数民族仍具有重要价值。
稿
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解读
儒家生命哲学
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
道家、道教生命哲学
《道德经》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中神仙思想初探
多元样态与文化融合——清水江地带土地信仰文化的变迁研究
内丹学视域下《郁离子》“神仙有死”观念阐释
佛教生命哲学
安乐死的佛教伦理考量
现代医学模式视角下对中国佛教医方明的审视
现当代生命哲学
意义的寻找与内在秩序的建构
中国当代生命哲学中的“残缺”与“完美”——以史铁生“生死观”为中心
性别平等与母职惩罚
理性引导激情——尼采生命哲学的柏拉图式批判
书评
观“二葛真人”以窥道教人生价值观的精神面貌——评《葛洪、葛长庚人生价值观研究》
《生命哲学研究》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