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历练,我们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份或厚或薄的薪水,更重要的是选择了—种视野,选择了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
林景新编著的《走好职场第一步》以轻松的笔调,以职场故事、电影故事为素材,讲述职业规划、职场情商、打造职场个人品牌、职场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处理、职场危机应对等二十多个话题,涉及职场打拼所遇到问题的方方面面。
《走好职场第一步》通过大量实例来还原职场,并对实例进行理性的归纳分析,给职场新人、职场奋斗者提出有益的建议。同时,附录以采访的方式呈现,让资深职场人士讲述自己的职场奋斗历程,给职场新人以深刻的启发。
职场仕途千万步,关键就在第一步。如何规划好自己职业选择?如何读懂职场潜规则?如何培养职场情商?走好职场关键第一步,走上事业成功光明路。《走好职场第一步》中资深职场专家告诉你职场成功的秘籍!
起初他们只是为数甚少的先驱者,危险地坚守在中国大陆的边缘地带——他们是一些诚挚、孤独,常常担惊受怕的男男女女,从事着一项几乎完全徒劳无功的事业。他们生活在西方商人之中,却又与之格格不人,因为他们的任务不是建立贸易关系,而是拯救灵魂。
数代之后,中国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垂青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规模更庞大、更雄心勃勃的传教计划的目的地。在中国传教依然艰难,而且大多最终不了了之。但传教士们不再孤独无助,也不再那样担惊受怕。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基督教信仰,还有西方的进步。这些传教士留给世界的不只是他们自身的作为,还有他们子女的作为,他们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们在世上行善的责任感。亨利·R.卢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那巨大的力量和影响力总是闪现着童年岁月的影子。他童年时和他心目中的现代圣人们生活在一起,他的父亲是其中之一,从他们身上,他继承了传教的热忱,并且带着这种热忱走进了世俗世界。
第一批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会士(Italian Jesuits),他们于十六世纪晚期抵达中国,因为得到帝国宫廷的宠爱而显赫一时,后来又因为教义之争而失宠。到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基本上离开了中国,当时皈依基督教的中国人几乎没有,而敌视他们的中国人却为数众多。十九世纪初,一些美国天主教牧师从土耳其和巴勒斯坦向东穿行,和他们的耶稣会会士先辈们一样,只身进入了中国。他们同样遭遇了一个复杂、世故而又封闭的社会,他们既不会说中国话,也不懂中国的文化,因此很少能够长期逗留。
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随着零星的英美两国贸易前哨基地在中国沿海逐渐建立起来,另一拨传教士抵达了中国,这次来的大多是新教徒。他们有些不安地将自己和家人安顿在沿海的商业港口,几乎不曾深入内陆。他们的雄心可谓远大,但人数很少。在美国内战之前的几十年里,美国对外传教团——美国主要的传教士招募机构——仅将六十五名被授予圣职的传教士(另有大约五十名配偶、亲属和助手)派遣至东亚,其中被派往中国的不到一半。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真正派去的人格外的失败。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花了十八年时间,才赢得了第一个本土皈依者。
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人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数十年里对基督教并未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传教士们对中国则感兴趣得多,部分是因为西方在亚洲的扩张。美国和欧洲的商人在亚洲修建铁路,创办石油公司,并将触角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他们的扩张为传教活动开辟了新的地域。然而,对传教计划的前途影响更大的是,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事件——英美新教在神学和机构基础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深远的转变。
工业时代的社会动荡以及十九世纪晚期科学上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英国和美国被广泛接受——在新教各派中引发了信仰危机。大多数英美新教徒随之分化为两派,各自沿着新的神学道路前行。一条道路往往导向原教旨主义,狂热维护传统神学,拒斥挑战它的新科学。但这条道路也会激发鼓舞人心的信念,因为这意味着为了迎接基督的复临——那时只有基督徒才能得到拯救和救赎——必须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来扩大信徒的队伍。
而其他新教徒——其中许多人最终自称为现代主义者——选择接受达尔文主义和其他科学发现,并据此调整他们的信仰。他们认为,与上帝创世说相比,进化论更能鼓舞人心,因为它描述了古往今来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他们相信芸芸众生能够对这个过程有所贡献。这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新教徒中激起了多样化的大规模传教运动组织,即所谓的“社会福音”运动,它致力于将信仰和积极的行动相结合,以解决工业化世界的社会问题。
这些新兴的新教派别在许多问题上彼此意见不合,但他们——即使时常有些不自在——却因为十九世纪晚期一项伟大的基督教传教计划而联合起来:向世界各地派遣数千名传教士。新的传教热情的源头之一可以追溯到1886年夏于马萨诸塞州北部举行的《圣经》大会,会议由德怀特·穆迪(Dwight Moody)召集,他是普通的卫理公会信徒,后来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福音传教士之一。一百多名大学生在穆迪召集的大会上脱颖而出,他们立誓以传教为职志。他们的献身精神引发了学生矢志传教的大潮,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另有两千多志愿者受此感召而投身其中,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组织也在1888年年末应运而生。
序:人生千万步,走好每一步
职场第一步:明确你的职业规划
明确的职业规划助你走向成功
职场规划的三个原则
世界头号营销大师的职业规划
链接:职业规划的四大基本原则
如何培养职场情商
职场情商:你忽视它,成功就忽视你
职场人不应该有的四大情商死结
三个步骤,培养你的职场情商
职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人如何面对挫折
职场不相信眼泪
职场抗压:毫无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职场成功关键:你必须培养的四种优秀素质
素质一:自我认知力
素质二:自激力
素质三:判断力
素质四:学习力
职场生存:以“笨”制胜
李航为何能胜出
钝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麦兜响当当》给我们的启示
链接:渡边淳一与《钝感力》
学会听懂职场“鸟语",学会找到职场“靠山”
如何识别职场暗语
职场新人:不仅需要听懂“鸟语”,更需要“靠山”
有一些“头”不能乱出,有一些底线不能随便跨越
盲目当“出头鸟”只会令自己败走职场
职场底线,不能随便跨越
如何与职场“魔头”打交道
职场真经一:忍人所不忍
职场真经二:想人所不想
职场真经三:为人所不为
打造职场个人品牌,展示清晰个人优势
塑造鲜明的个人品牌特性
向郎咸平学习建立个人品牌
建立个人品牌的战略定位
向上管理:学会管理你的上司
向上管理的三大雷区
向上管理:将上司的偏差思维拉回正轨
如何提高自己“向上管理”的智慧指数
向上管理的三大定律
链接: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
职场中该不该讲真心话
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策略讲真话,会令自己“很受伤”
链接:调查显示八成人承认职场撒谎仅三成人愿听真话
像反恐24小时一样,进行职场时间管理
职场时间管理的三条法则
时间管理的十条黄金定律
链接:关于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五大步骤
警惕自己,不要陷入职场“守寡式职位”
吞噬人才的守寡式职位
守寡式职位的形成
如何堵住职位管理黑洞
如何应对职场中的“不可能目标"
“不可能目标”如何产生
如何应对“不可能目标”
跳不跳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跳槽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警惕自己。别成职场“跳蚤”
跳槽不是目的
新人如何识别企业“潜规则”
企业新人:一头大象闯进了瓷器店
潜规则:看不见的手在运行
三个招式让新人认识潜规则
什么都可以碰,千万别碰老板的底线
老板的底线。看不见的线
老板的底线与公司政治
跨界而生,应对职业发展危机
电影《2012》给职场人的启示
面对职场危机,有人退缩消沉。有人跨界而生
30岁之后,如何做好职业选择
30岁,职场人的心理分水岭
30岁之惑:舒适地坚守还是艰苦地进发
30岁职场人的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中的减法选择
职途转身,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
如何做好减法管理
职场人,迈向职场生活3.O时代
职场生活1.0
进入职场生活2.0
从职场生活1.0到职场生活3.0
附录:资深职场人士自述——他们曾经的职场第一步
初入职场:实干、创新就是机会
向古惑仔学习——写给公关广告行业的职场新人们
让时间证明你自己
创造职场的独特价值
职场新人如何规划未来
进入社会才是学习的开始
我的外企职场之路
给职场新人的三个建议
司马嘉的国企之路
职场成功从令人绝望的打杂开始
我的职业生涯从“魔鬼集中营”开始
写给职场新人的一封信
职场关键第一步是什么?
后记
在广州举行的一场营销精英颁奖会上,某著名房地产集团的营销总监陈晓是获奖者之一。在回顾个人职业发展历程时,陈晓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今天能够获奖,除了个人的努力、机遇的垂青之外,明确的职业规划为我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8年前,陈晓来到广州发展,在一家小企业做过推销员,也从事过保险行业,有一段时间甚至遭遇过茫然无助的失业。但就在8年时间中,陈晓不仅从一名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晋升到年薪50万的营销总监,而且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沿着自己的梦想之路飞速前进。
在广州这个生机勃勃的大都市中,许许多多像陈晓一样的人才,怀抱着梦想在这里努力拼搏,期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场奋斗者来说,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成功的密码不只是努力,因为如果只凭努力就可以成功,那么广州满大街都会是百万富翁了;成功的密码也不只是机遇,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机遇从我们身边溜过,而真正能够抓住它的人却寥若晨星。或许就如陈晓所说,成功的密码还包括职业规划,而且职业规划是引导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砝码。
对于职场奋斗者来说,职业规划究竟有何用处?
明确的职业规划助你走向成功
与婚姻一样,职业生涯同样需要苦心经营方能修得正果。
对职场新人来说,职业规划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盏指路之灯,使其清楚自己未来的路与方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越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明白如何根据个人的核心优势去制定未来发展道路,他必然更容易成功地实现梦想。
世界头号投资大师巴菲特,小时候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无论是读书成绩还是在生活中的表现,巴菲特与一般孩子毫无区别,甚至还不如他们。许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动缓慢、思维迟钝,但巴菲特却将这一弱点转化为自己最大的优点——耐心;同时,他发现自己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并对其充满了兴趣。
在27岁之前,巴菲特尝试过许多工作,做销售员、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结合自己的优点——耐心、对数字敏感,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转向投资行业,并立志成为一名投资家。在明确的职业规划引导下,巴菲特拒绝了许多外来的诱惑,也忍受住了重重压力,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前进,最终成就了一番惊人伟业。
职业规划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帮助我们将个人梦想、价值观、人生目标与我们的行动策略协调一致。去除其他不相关的旁枝末节。整合个人最大的优势与资源,从而朝着终极目标快速前进。而这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