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正名”“内涵”“演变”和“影响”为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观点。
目前楚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瓶颈,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陈涛教授的本书正是在这个研究的临界点上应运而生。本书的学术意义突出表现在两个“□□”上:一是“□□”楚文化本体史料性研究的视野,从史料性研究升华到理论性研究,即从理论高度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对各种学术观点进行逻辑梳理,进行有序的建构。二是“□□”楚文化历史文化研究的视野,从中华传统文化高度,分析楚文化的内涵、源流、性质、特征、地位及其影响。本书以“正名”“内涵”“演□”和“影响”为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观点。
陈涛,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文学意象论》《新闻巨子范长江评传》《中国当代文学扫描》(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名著选评》(主编)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编纂出版《内江百科全书》《大千文化丛书》(□□辑与第□辑)等著作。
【引论】楚文化正名
一、文化与文化精神
二、荆楚文化、楚国文化与楚文化
三、楚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上篇】楚文化内涵
□□章 楚文化的人文地理
□□节 地理:南北文明差异
第二节 人文:南北阴阳互补
第三节 神话:南北巫、史分流
第二章 楚文化的巫术基因
第―节 泛神信仰
第二节 巫术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 楚国的巫文化
第四节 楚文化的巫传统
第三章 楚文化的“自然”之道
□□节 道家学说的诞生
第二节 宇宙之“道”:自然而然
第三节 认识之“道”:涤除玄览
第四节 治世之“道”:无为而治
第五节 人生之“道”:主阴贵柔
第六节 审美之“道”:天人合一
第七节 养生之“道”:少私寡欲
【中篇】楚文化演□
□□章 屈原现象
□□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楚国贵族中的儒士
第三节 □法遭挫的能臣
第四节 浪漫主义骚人
第二章 黄老学说
□□节 黄老学说由来
第二节 黄老学说与稷下学派
第三节 汉初的黄老之术
第四节 黄老之术的历史周期律
第三章 魏晋玄学
□□节 玄学的诞生
第二节 玄理的探讨
第三节 “人”的复苏
第四节 “文”的自觉
第四章 道教诞生
□□节 道家□□化
第二节 道家学说与道教教义
第三节 道教的构成
第四节 道教的“□□术”
第五节 道教与“三教合一”
第五章 宋明理学
□□节 理学:道“理”儒“用”
第二节 道学与理学的分野
第六章 启蒙思潮
□□节 早期启蒙思想家李資
第二节 现代启蒙先驱者鲁迅、胡适
【下篇】楚文化影响
□□章 楚文化与□□性格
□□节 豁达淡定
第二节 乐天知命
第三节 中和宽容
第四节 示弱顣从
第五节 实用理牲
第二章 楚文化与古建筑
□□节 风水:建筑的气脉
第二节 自然:建筑的原理
第三节 空间:“有无相资”
第三章 楚文化与中医
□□节 道家学说与中医
第二节 中医的巫文化基因
第三节 古代名医多道士
第四章 楚文化与艺术理论
□□节 乘物以游心
第二节 道法自然
第三节 有无相生
第五章 楚文化与艺术流派
□□节 浪漫派艺术
第二节 自然派艺术
第六章 楚文化与现代文明
□□节 “道”与宇宙生成论
第二节 “天地不仁”与进化论
第三节 “气”与现代热力学
第四节 “无为而为”与生态文明
附录一:论楚文化对巴蜀文学的影响
附录二:张大千画论与楚文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