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雷电区划手册》是一本针对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被服务行业或单位的湖南省雷电区划使用手册,包括湖南省、市、县(区)三级的雷电强度区划、地闪密度区划、平均雷电流强度区划以及全省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共计804幅图,可清晰地反映湖南省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地区差异,并为气象及安全监管等部门提供科学的雷电灾害防御决策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求气象部门“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南气象部门紧紧围绕防灾减灾的新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保障的新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工作,湖南省雷电区划工作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湖南是全国雷电多发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湖南雷电活动的特点,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据《雷电强度区划技术指南》,在统计分析湖南多年雷电数据的基础上,汇集804幅细粒度图像,制作了省、市、县(区)三级行政区域雷电区划图,从平均雷电流强度、地闪密度、雷电强度三个角度展现了湖南各行政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及主要特征,并编制了湖南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本书的出版可为湖南不同区域开展雷电防护,特别是保障重点区域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是科学开展防雷减灾服务的有力支撑,可供各规划、住建、安监、应急、林业、气象、消防等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防雷技术从业人员参考。
序言
第1章 雷电区划概述
1.1 雷电区划定义
1.2 雷电区划目的与意义
1.3 雷电区划编制依据
1.4 雷电区划使用术语
第2章 湖南省雷电概述
2.1 湖南省地理及气候特征
2.2 湖南省雷电活动特征
2.3 湖南省闪电监测网络
第3章 雷电区划方法
3.1 雷电区划数据处理方法
3.2 雷电区划核心算法
3.3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第4章 湖南省雷电区划编制
4.1 湖南省雷电区划编制流程
4.2 湖南省雷电数据来源及处理
4.3 湖南省区划制作模型
第5章 湖南省雷电区划
5.1 湖南省域雷电区划
5.2 长沙地区雷电区划
5.3 株洲地区雷电区划
5.4 湘潭地区雷电区划
5.5 衡阳地区雷电区划
5.6 邵阳地区雷电区划
5.7 岳阳地区雷电区划
5.8 常德地区雷电区划
5.9 张家界地区雷电区划
5.10 益阳地区雷电区划
5.11 郴州地区雷电区划
5.12 永州地区雷电区划
5.13 怀化地区雷电区划
5.14 娄底地区雷电区划
5.15 湘西州地区雷电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