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2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69 元
丛书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 孙向阳 编
- 出版时间:2021/6/1
- ISBN:9787521911848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15
- 页码:41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和分布、理化和生物性状,以及利用改良的一门科学。全书由绪论和四篇组成。第1篇(第1~2章):土壤形成与发育,主要介绍土壤地学基础和土壤发生及形态学:第2篇(第3~10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生物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性质;第3篇(第11~13章):土壤营养与林木施肥,包括土壤养分、土壤与林木营养诊断、肥料与林木施肥;第4篇(第14~17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包括土壤质量与退化、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分类与分布和我国主要土壤资源类型等。
《土壤学(第2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适用于林学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和草学类专业本科的土壤学课程,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城乡建设与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从事农林、生物、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人员参考。
本教材是在2004年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16年来,第一版教材在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非农科专业广泛被使用,受到良好的赞誉。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土壤学也发生了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需要不断将这些新知识补充进来。此为我们再版的主要目的。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育教材建设办公室和中国林业出版社的建议和安排,2018年秋在浙江临安组织全国十余所高校的相关教师召开了本教材的修订编写会议,达成了共识,新版教材的编写成员和教材内容均作了调整。经过这么多年再版修订,考虑到原先一些编委已经退休或离开原专业岗位,特邀请一些长期讲授《土壤学》课程的一线年轻教师参加,使编写队伍更加年轻充满朝气;认识到目前所有高校专业都在压缩传统课程学时的事实,不再纠结于能否课堂上讲完,而是力求内容知识覆盖全面,便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自身地区、院校和专业的差别进行内容的甄选;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有用的实践知识,如土壤调查,并在最后增加了一章对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进行了简单介绍,以便学生毕业后遇到相关的土壤学知识可以查阅参考。
本教材共分4篇18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0章、第7章由孙向阳编写,第1章由龚伟编写,第2章由官渊波编写,第3章由姜培坤编写,第4章由项凤武编写,第5章由李素艳编写,第6章由聂立水编写,第8章由陈金林编写,第9章由耿增超编写,第10章由许晨阳编写,第11章由Scott X.Chang编写,第12章由袁军编写,第13章由吴立潮编写,第14章由赵科理编写,第15章由王海燕编写,第16章由耿玉清编写,第17章由陆梅编写。最后书稿由孙向阳统稿定版。
本教材由浙江农林大学徐秋芳教授担任主审,并由徐秋芳教授提供了线上《土壤学》中国慕课链接二维码,在此对她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教材修订和出版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土壤学内容广泛,而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第0章绪论
0.1 土壤在农林草业经营和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0.2 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0.3 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
0.4 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
第1篇 土壤形成与发育
第1章 地质学基础
1.1 地球的基本知识
1.2 矿物
1.3 岩石
1.4 地质作用和地貌
第2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2.1 风化过程
2.2 土壤的矿物组成
2.3 风化产物的类型
2.4 土壤形成
2.5 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
第2篇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与性质
第3章 土壤生物
3.1 土壤动物
3.2 土壤微生物
3.3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3.4 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
3.5 土壤酶
第4章 土壤有机质
4.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
4.2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4.3 土壤腐殖质
4.4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第5章 土壤物理性质
5.1 土壤质地
5.2 土壤结构
5.3 土壤孔性
5.4 土壤耕性
第6章 土壤水
6.1 土壤水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6.2 土壤水势
6.3 土壤水的运动
6.4 土壤水分平衡
6.5 我国土壤水文状况
6.6 林地土壤水分利用与管理
第7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7.1 土壤空气
7.2 土壤热量状况
7.3 土壤温度
7.4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第8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8.1 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
8.2 土壤胶体类型
8.3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8.4 土壤阴离子的交换吸附作用
第9章 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9.1 土壤酸碱反应
9.2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9.3 土壤缓冲性
9.4 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与土壤酸碱性调节
第10章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10.1 土壤氧化还原指标与体系
10.2 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
10.3 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环境效应
10.4 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调节
第3篇 土壤营养与林木施肥
第11章 土壤养分
11.1 土壤养分的有效形态、有效性及其功能
11.2 大量元素
……
第4篇 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