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书《鲜明之幻》由梦幻叙事文本《信使的咒语》、魔幻诗歌文本《暗风景》和幻像摄影诗歌文本《幻游记》组成。此三个文本,由于具有一个共同的幻字,而构成一个超现实的叙事系列。
1.《信使的咒语》
这是一个超现实主义文本,记录了作者的99个梦,共计23万余字。
作者通过梦幻叙事,向我们敞开了心灵为隐秘的部分,赤裸裸地展示了潜意识或无意识层面令人震惊而又丰富无比的风景。这些梦幻的片断,既让人看到现代人内心深处的迷惘、孤独、囚困、分裂、挣扎,更让人看到作者对爱的真诚渴望和无比强烈的吁求,以及对灵魂救赎之道的探寻和努力。
特别可贵的是,作者在梦思维和神话思维的主导下,通过对梦境的记录,打开并记录了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晦暗领域,让梦、无意识或潜意识获得了文学性及其修辞形式,开拓了文学的题材领域,从而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话语。
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已经在《十月》《作家》《天涯》《莽原》《延河》等杂志发表,产生了广泛反响。尤其是在本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耿占春为本书所写的解读文章《梦、神话与精神分析写作》,深刻地揭示了本书的探索性以及对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2.《暗风景》
诗集《暗风景》收入诗歌128首,由魔界、幻乡、肉搏、江湖、对应五个部分组成。
所谓暗风景,是指诗人灵魂深处幽微、隐秘、奇妙、诡异的景象,包括外在世界在诗人心灵中的变形式折射,以及诗人的内心与世界之间可感却不可见的神秘对应。
这些诗歌,是对转型时期中国人生存境遇和灵魂状态的魔幻式呈现。诗人以魔鬼般的手,撕开了现实的表象,袒露着诗人也是同时代人骚动不安、分裂挣扎而又渴望救赎的灵魂状态。其视角是向内的,调式是深沉的,情感是悲悯的,境界是超拔的,具有浓郁的新超现实主义风格。诗人很好地运用了魔幻手法和陌生化技巧,以超常的想象和深邃的哲思,使庸常的生活场景和平凡的人间细节呈现出奇幻、诡异、神秘的色彩,给人以陌生、惊悚、疼痛的感觉,从而产生触电般的心灵震撼。诗歌在语言上自由、佻达、机智、幽默,能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
《暗风景》系列作品先后在《诗刊》《十月》《星星诗刊》《莽原》《江南诗》《扬子江》《延河》《朔风》《中国诗歌》《诗选刊》等10多家文学杂志刊发,在中国诗坛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分诗作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年卷)》《2015中国诗歌年选》和《2016中国诗歌年选》等重要的文学选本。西川、唐晓渡、耿占春等特意为本诗集撰写推荐语。
3.《幻游记》
《幻游记》分天界、地界、灵界三部分,每个部分由30幅摄影作品组成,共计90幅摄影作品;每个部分各有一首诗歌作为导引,每幅摄影作品配一首短诗,加上序诗和用诗体写作的后记,共计有95首诗歌作品。这些摄影与诗歌,共同构成一个独特的影诗作品文本。
书中的摄影作品被命名为幻像摄影。
幻像摄影,是摄影家张鲜明所创造并命名的一种全新的摄影方法和摄影概念。它颠覆了人们对于摄影本质的一般性认识,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表现领域,是对抽象摄影的新贡献。这些幻像摄影作品,以其宏大的象征性、深刻的隐喻性和强烈的视觉效果震撼人心,有着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解读可能。
书中的诗歌部分,呈现的是诗人运用神话思维,以梦幻为翅膀,让灵魂在天地灵三界纵横驰骋、自由飞翔的意象。这既是诗人对宇宙、灵魂、人类命运等终极问题的深度思考,也是对宇宙生态、万物有灵的诗意狂想。因这些诗歌与幻像摄影作品之间构成了一种深刻而奇妙的互文关系,这本书为我们营构的是一个神奇、玄幻而又充满无穷想象的诗意空间。
《暗风景》后记
七个词,或思维导图
暗、风景、魔界、幻乡、肉搏、江湖、对应,这七个词,构成诗集《暗风景》的思维导图。如同一座建筑的门和窗,打开它,内里的风景和奥秘一览无余。
对了,窥视。
是我主动邀请你窥视,就像建筑设计师带你沿着隐秘的通道走向一个个幽暗的房间,一边走一边说:跟我来,跟我来。这一次,你遇到的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把自己的心捧在手里,并且翻开给你看。
暗
暗,不公开的,隐藏不露的。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东西合适?呃,是灵魂吧。
有一个时期,晨光总是令我焦虑甚至惶恐,至少是沮丧。白昼意味着忙乱、挣扎、劳累和惶然,而暮色,却让我如释重负,那种踏实、轻松、解脱和安全的感觉,就像老鼠找到了自己的洞穴。
这种经历使我认定:暗,是灵魂的色调;夜,是灵魂之巢。
一百三十英里以上的天空是黑色的,宇宙是黑暗的。那么,人的内宇宙心灵其底色即使不是纯黑的,至少也是暗的。荣格认为,黑暗在控制着人,因为人自己就是黑暗的一部分。
我的许多诗都是我在夜半梦醒时写下的,有的甚至直接来自梦境。写诗的时候,正是我的灵魂与心魔搏斗的时刻,刀光剑影,乌烟瘴气。这时候,天色是暗的,我的心是暗的,世界也是暗的。甚至,连梦魇也都是暗的。
暗,是内倾的姿态,它指向深度和厚度,通向心灵的秘境。只有在暗昧的状态下,人才能直面自己的灵魂,才能进入精神世界。
文学,就精神性而言,是暗的,甚至是黑的。
以黑暗撞击心灵,碰出的火光,足以照亮灵魂。
风景
风景,在这里指的是:现代人的内心境况。它包括焦虑、挣扎、分裂、孤独、痛苦、忧伤、惶惑、惊恐、逃避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呼号、呐喊、呻吟;它还包括冥思、幻想、梦境,以及由此构建的玄幻之境和虚拟世界。
这种内在风景,是以灵魂为主角的纪录片,即使涉及外部世界,也是经过心灵折射已然变形的镜像和陌生化的世界。
展现这些,是令人尴尬甚至痛苦的事情。幸而,如此的不堪并非诗人所独有,它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经历或可能经历的,所以你的叹息,不仅仅为可怜的诗人,也为自己。
这些风景,多像哦,本来就是梦魇。有诗人说过:诗,就是我让它醒着的梦。
魔界
终于找到了那个令我的灵魂世界动荡不安的造反者、肇事者。
我叫他魔心魔;有时候,我叫他神我的神。
魔,是人的对手。吊诡的是,他恰恰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生下了这个魔。
魔,引诱我,骚扰我,挡在我前行的路上。我不能无视他,也无法绕开他,不得不与之斗争。我们之间好的结局是:我与他达成某种和解,让他接受我的立场,或者是我接受他的立场。
人魔之间的战争和谈判,就是内心的挣扎。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把人魔对话包括人对魔的乞求、祷告、斥骂、警告等等记录下来,呈现的就是人魔莫辨、神魔莫辨的世界。这就是魔界。
魔界,在人的心里。
有时候,诗,就是灵魂的挣扎、抽搐和哭泣。
幻乡
此乡在何处?
它不在现实世界,却又非无何有之乡。它是影子,是我们甩不掉的尾巴。
它部分来自记忆,有点像故乡,却不能完全对应。
它来自梦境,却也不完全是梦。
对了,这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幻,是灵魂的魔法。这是一口深潭,折射这个世界,生成一个又一个变幻莫测的幻像,就像涟漪中的影像。
恰恰是幻,敲碎世界的外壳,以其残片拼接出一个全新、别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幻而不虚。它被情托着,终于没有堕入虚无。
幻乡,虽在心里,却终究还在人间。
肉搏
这一次,更直截了当,不是人与魔的争吵和搏斗,干脆是自己与自己的缠斗一个人的肉搏。
原来,自己是自己的敌人。
太荒谬了自己撕扯自己,自己抽打自己。
太残酷了宛若一系列恐怖片,充斥着欲望、厮杀、争夺、背叛和叛乱;而且是在自己体内,那是器官之间的战争,只要活着,这战争就永无休止。
这不是意外事故,而是宿命。
灵魂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可他又能怎样?
哨声,哨声,他想叫停,可谁又会听他的?原来,是人性在捣鬼。
谁看到这些,谁就是不幸的。
记录下这一切,算是证词,却不知道要控诉谁。
江湖
世界即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人在江湖。一个人是一个江湖。江湖在江湖之上,江湖之上还是江湖。你的道路,就是你的江湖。
江湖套着江湖,江湖推动江湖,江湖拽着江湖。江湖里盛满恩怨,恩怨就是江湖。
兄弟就是江湖。
江湖可能成为黑洞。江湖吞噬江湖,江湖离不开江湖。
江湖,在你我之间。你是我的江湖,我是你的江湖。
对应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已习惯于冥想。一旦进入这个状态,我就恍惚起来,觉得人与物之间其实是可以彼此进入、互相支撑的,甚至可以相互对换、替代。这是一种切实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比喻。
物是人的对应。
人是物的对应。
物是物的对应。
人是人的对应。
莫非真的万物有灵?
原来,世界是一个万物对应的道场。对应,是一场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以想象和幻觉为手段,在人与物之间建立新秩序。在这个游戏中,现实世界既有的秩序被颠覆,逻辑失灵,一切都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被重新组合。于是,世界就成了一个变幻不定的魔方,世界变得好玩了。
好玩是好玩,但每当我看到自己也就是我的灵魂在物的面前低三下四,就突然为自己,也为人类,不好意思起来。我不断地反思: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我把这个问题交给诗歌。诗歌一脸的无辜:问你的心吧。
心说:问你的胃吧。
这时,欲望站出来发言了:哈哈,这又是一场对应!
《幻游记》后记:
宇宙影展
天色大亮
熟悉的城市天际线如狂奔的野马
上蹿下跳,飘渺如烟
汽车是鱼儿
在蛛网似的街上游动
飞机是飞鸟
在白亮亮的天空盘旋
照相机真实地放在床头
机身和镜头蒙着厚厚一层汗
哎呀,我怎么
睡了这么长时间!
我翻身下床
一个箭步
冲向
电梯间
电梯竟然做水平运动
一晃
我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穹隆
整个空间里
弥漫着五颜六色的花瓣
这些花瓣
时而大如芦席
时而细若粉尘
每个花瓣
都是忽大忽小变幻不定的照片
一幅幅照片散发着荧荧幽光
像嘤嘤嗡嗡的蜂群
发出经歌般绵延无尽的诵念
一个声音说:任务已经完成,
这是宇宙影展。
突然间
世界的秩序大乱
天钻进了地
地飞上了天
天与地像两个顽皮的孩子
滚打在一起
嬉戏
耍玩
在影像构筑的环形球幕上
我的清润姐姐
是一只蓝色促织
在吱吱歌唱
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
一个是螳螂,一个是蚂蚁
他们以相同的节奏挥舞着臂膀
齐声高喊:影展!影展!影展!
我的照相机
是一条灰白色无毛犬
昂着方形脑袋
像获奖的小学生
忽地跑过来,忽地蹿过去
四处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