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政治学是产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路径,在这一路径中逐渐获得学术自觉,形成了一个在开放中达成一定共识和认同的学术共同体。田野政治学的构建是一个由自在到自为,由自发到自觉,有放弃也有接续,有进展更需努力的过程。作者作为亲历者,主要以公开发表的文章为依据,记录了这一构建过程,并提出了进一步构建的思考。通过对田野政治学构建历程的记录和思考,有助于深入理解和积极推动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建构。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等,入选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荣誉),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解。主要从事中国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倡导田野政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2018)、《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2003)、《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2009)、《国家治理的中国底色与路径》(2018)、《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2018)、《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2019)、《关系中的国家》(卷,2019)、《关系中的国家》(第二卷,2020)。
章 以田野政治为对象的田野政治学
一 从农村基层政治切入
二 作为对象的田野政治
三 田野政治学的自觉追求
四 构建田野政治学的思考
第二章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田野政治学
一 基于承担项目的田野调查
二 基于跟踪观察的田野调查
三 基于历史使命的田野调查
四 基于历史比较的调查翻译
五 基于田野调查的体会与思考
第三章 以制度与人为进路的田野政治学
一 乡政村治的基本架构
二 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
三 三农问题与乡村治理
四 税费改革与乡镇体制改革
五 接点政治与地方治理创新
六 社区建设与城市治理创新
七 制度实践中的田野政治学
第四章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
一 以现场实验作为研究方法
二 以农民参与为目标的黄梅实验
三 以农民组织为目标的蒙城实验
四 以农民能力为目标的南农实验
五 以乡镇选举为目标的杨集实验
六 在实验中深化认识的田野政治学
第五章 以实证思维为原则的田野政治学
一 从唯书唯上解放出来
二 事实先于价值:从事实出发
三 理解先于评价:以解释为重
四 他我先于自我:历史是过程
五 将视野引向深处的实证思维
第六章 以田野教学为特色的田野政治学
一 以学生主体为基础
二 以方向方法为路径
三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四 以现场教学为特色
五 以志同道合为纽带
第七章 以农民特性为视角的田野政治学
一 传统社会农民政治特性的二重性
二 对农民的再认识与社会化小农
三 超越抗争性模式的农民创造性
四 中国奇迹创造主体与农民理性
五 基于内在责任机制的小农韧性
六 基于历史和社会关系的农民性
七非精英主义,亦非民粹主义观点
第八章 以家户制度为钥匙的田野政治学
一 理论准备不足与包产到户
二 理论尚不彻底与再识农户
三 理论认识不一致与家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