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2009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

2009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

定  价:42 元

        

  • 作者:骆少明,刘淼 主编
  • 出版时间:2010/11/1
  • ISBN:9787811356809
  •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0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3
8
5
7
6
8
8
1
0
1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创新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已成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众所周知,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原本是想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偏差的问题。但我常想,大学通识教育究竟怎样才能与大学的专业教育相融合呢?毋庸讳言,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倾向明显,并已成为一种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的重心偏向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及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教育,大学的教育资源也就偏向专业建设,这已成为我国大学办学的普遍现象。尽管专业教育倾向的出现与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有直接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即便是纯技术领域的问题,也需要运用多学科专业的综合知识去解决,否则技术人员也是无能为力的。扩大到社会层面,许多问题原本就比纯技术问题更为错综复杂,这就需要运用更为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如气候异常问题、地震问题,显然不是靠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解决的。此外,面临国际化大背景,高等教育也出现了与其不相适应的情况。我国社会经济要保持科学发展,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而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要能适应国际化要求的高级人才,这就需要学生自入学起就制定积极学习、有效学习的学习目标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来增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判断、适应、应变能力。而与专业教育相互均衡的通识教育恰恰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补充,更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附加部分。通识教育应提供更为广泛的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否则也就失去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既然是一种教育方式,那么通识教育也具有科学认知的功能。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