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4 元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iCourse·教材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学校电气名师大讲堂推荐教材
- 作者: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电工学组,叶挺秀,潘丽萍,张伯尧 编
- 出版时间:2021/3/1
- ISBN:9787040558173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N01
- 页码:40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5
- 开本:16开
《电工电子学(第5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教材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并对传统内容进行了压缩,力求加强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对一些新技术的介绍。全书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本教材为新形态教材,全书一体化设计,将课程重点内容授课视频制作成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即可实现在线同步学习。配套数字资源网站针对全书内容,制作了与主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PPT文件)以及若干期末参考试卷及答案,以方便教师授课,学生自学。读者也可以登录“中国大学MOOC”网站或“爱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浙江大学开设的“电工电子学”MOOC。与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电工电子学(第5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同期出版。
《电工电子学(第5版)》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科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参考。
《电工电子学》自1999年出版以来,其新的教材内容体系得到国内不少高校电工学同行的认可和支持,并加以选用,使我们深受鼓舞。
2004年修订出版的《电工电子学(第2版)》保留了第1版的基本内容和章节安排,仅对某些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有的加以精简和压缩,有的适当展开或补充,并调整部分习题和例题,力求使教材更加好教好学。
2008年修订出版的《电工电子学(第3版)》增加了一些新器件、新技术的介绍,对一些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对某些传统内容进一步简化或删除;对部分节次的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和改写,对不少节次的内容叙述再次进行了仔细的文字修改,力求表述更为清楚,更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2014年修订出版的《电工电子学(第4版)》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在《电工电子学(第3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多修改。对第3版的各章内容都有适当的增删或改写,部分例题和习题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教材内容得以更新,有利教学。
2020年本次修订是在《电工电子学(第4版)》的基础上,对第4版中出现的少量错误进行了更正,部分内容在叙述上做了修改,个别例题也作了更换,并在第4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增加了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简单介绍。
此外,2019年6月由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电工学组制作的“电工电子学”MOOC在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www.iCourses.cn)的“中国大学MOOC”上正式上线,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作用,我们在书中的一些知识点旁边加入二维码,使读者在阅读教材时可以方便地观看相应的视频内容。此外,读者也可以登录中国大学“爱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浙江大学开设的“电工电子学”同步课程,其中包括PPT课件、微视频、单元测验和作业、讨论题以及期末试卷等内容。
和本版教材配套使用的《电工电子学(第5版)学习辅导和习题解答》此次同时修订出版。
本版教材由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电工学组组织编写,叶挺秀、潘丽萍、张伯尧任主编。第1、6、7章由姜国均执笔,第2、3、9章由应群民执笔,第4、8章由贾爱民执笔,第5、10章由潘丽萍执笔。教材修订时吸取了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宝贵意见。
本版教材由大连理工大学唐介教授主审,他很仔细地审阅书稿,提出不少中肯意见,对保证和提高本教材的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由衷感谢。
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很多帮助,得到浙江大学本科生院、电气工程学院以及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有关领导和许多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对本教材中存在的缺点和疏漏。恳请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同学及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
1.1 电路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1.1 电路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1.3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1.4 电路功率
1.2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1.2.1 电阻元件
1.2.2 电感元件
1.2.3 电容元件
1.2.4 实际元件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型
1.3 独立电源元件
1.3.1 电压源和电流源
1.3.2 实际电源的模型
1.4 二极管
1.4.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4.2 二极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I.4.3 二极管的工作点和理想特性
1.4.4 稳压二极管
1.4.5 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1.5 双极晶体管
1.5.1 基本结构和电流放大作用
1.5.2 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1.5.3 简化的小信号模型
1.6 绝缘栅场效晶体管
1.6.1 基本结构和丁作原理
1.6.2 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1.6.3 简化的小信号模型
习题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
2.1 基尔霍夫定律
2.1.1 基尔霍夫定律
2.1.2 支路电流法
2.2 叠加定理与等效电源定理
2.2.1 叠加定理
2.2.2 等效电源定理
2.3 正弦交流电路
2.3.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2.3.4 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2.3.5 交流电路的功率
2.3.6 RLC电路中的谐振
2.4 三相交流电路
2.4.1 三相交流电源
2.4.2 三相电路的计算
2.5 非正弦交流电路
2.5.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2.5.2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线性电路的计算
2.6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2.6.1 换路定律
2.6.2 RC电路的瞬态分析
2.6.3 RL电路的瞬态分析
习题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
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1.1 电路组成
3.1.2 静态分析
3.1.3 动态分析
3.1.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3.1.5 频率特性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3.1 静态分析
3.3.2 动态分析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3.4.1 二极管与门电路
3.4.2 二极管或门电路
3.4.3 晶体管及场效晶体管非门
电路
习题
第4章 数字集成电路
4.1 逻辑代数运算规则
4.2 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化简
4.2.1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4.2.2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4.3 集成门电路
4.3.1 集成门电路的类型
4.3.2 TTL与非门、三态门和CMOS或非门电路
4.4 组合逻辑电路
4.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4.2 加法器
4.4.3 编码器、译码器及数字显示
4.5 集成触发器
4.5.1 基本RS触发器
4.5.2 同步RS触发器
4.5.3 D锁存器和正边沿触发的D触发器
4.5.4 负边沿触发的JK触发器
4.6 时序逻辑电路
4.6.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4.6.2 寄存器
4.6.3 计数器
4.7 半导体存储器
4.7.1 只读存储器(ROM)
4.7.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4.8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4.8.1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4.8.2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6章 波形产生和变换
第7章 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
第8章 功率电子电路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10章 电气控制技术
附录A 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标称值
附录B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法
附录C 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附录D 部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
参数和图形符号
中英名词对照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