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被认为没有创建什么重要思想,实际上,中世纪作为古希腊罗马和近现代的中间环节,不仅是社会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也是思想史上重要的一段历程。近代哲学思想与中世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论是继承或是反叛。
本书以近80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波纳文德、邓??司各脱、奥康等人的思想。本书在关注学术性的同时,也注重可读性,文字晓畅易懂,因而本书不仅可为专业读者所用,也适合非哲学专业的读者阅读。
适读人群 :大中专院校师生 本书从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开始,系统地介绍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主要是哲学家——的思想,不但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邓??司各脱、奥康等大家的思想,也包括相对而言不太知名但具重要性的一些思想家,如教父大巴希尔、伪名丹尼斯、苏亚雷等的思想,此外还包括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里、马西利奥,以及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思想,共约40人。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重视背景介绍,包括时代背景与个人生活背景,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与时代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了解清楚这个对于了解其思想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样的背景往往比较有趣味,可以减少纯粹分析思想所产生的晦涩,且会增加可读性。二是文笔比较通畅。哲学思想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中世纪的思想更是以枯燥与晦涩闻名,因此缺乏可读性。本书力图避免这个缺点,以通畅的文笔、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思想家们的人生与思想,以使读者们更好地理解之,同样将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三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思想家们的思想一般而言都是相当丰富的,本书没有全面但大而化之地讲述这些思想,而是抓住重点,并且比较深入地分析这些重点的思想,使作品不但有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
在讲中世纪哲学之前,我要引用两段话,分别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两个大家赫尔德与卢梭说的。
赫尔德说:“每一个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一个阶段,并成为另一个民族的准备阶段。把这一观点应用到西方历史上,就意味着决不能把中世纪看作是最黑暗的野蛮时期。中世纪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对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从它自身出发来加以理解。”
卢梭说:“没有信仰的哲学是错误的,因为它误用了它所培养的理智,而且把它能够理解的真理也抛弃了。”
赫尔德在这里指出了中世纪的历史意义,卢梭则指明了信仰对于哲学的意义,而中世纪哲学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恰恰就在于它是一种有信仰的哲学。也许这就是中世纪哲学最大的特点与优点。
说完这两段话之后,我们开始来讲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对于我们而言称得上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当然先是熟悉它的名字,并且也知道它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和宗教即基督教关系密切,甚至被称为“神学”——关于神的学问,陌生指对它的具体内容陌生。
一直以来,中世纪哲学都称得上是西方哲学中比较另类的,被从西方到中国的许多哲学家与著作忽视甚至蔑视,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与对中世纪整个的态度有关。
一直以来,中世纪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黑暗世纪”,这是他们对于中世纪一个总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无疑是贬义的,就像文艺复兴是褒义的一样。在西方人,主要是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与近代时期的西方人看来,中世纪整个儿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的文化没落了,从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堕入了一片黑暗之中,这一片文明的暗夜就是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到来之后,西方文明才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
我们甚至可以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名字看出它们的贬义与褒义,中世纪意思就是“中间的世纪”,文艺复兴意思就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这里的复兴指的是复兴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与艺术。这也就是说,对于西方人而言,中世纪只是一个中间的世纪、一个过渡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了;后来,这个中间的、过渡性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也终于复兴,那就是文艺复兴。
由于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其结果便自然而然地将中世纪的所有方面——从文学到艺术到哲学——都认为是黑暗一片,不值得学习与认识的。这就像中国古话所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文聘元,1992年、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作家出版社,1997年《西方哲学》(四卷),香港明窗出版社,2003年《话说西方》(十二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三重精彩——笛卡尔的人生、著作与思想》,商务印书馆,2016年《地中海战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
上卷:
前言
第一章 中世纪哲学导论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一:历史大背景
第一节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第二节 中世纪的来临
第三节 中世纪的结束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二:犹太人简史
第一节 以色列入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 “犹太人”的起源
第三节 混乱时代
第四节 帝国时代
第四章 中世纪哲学的大背景之三:基督教简史
第一节 耶稣传
第二节 保罗传
第三节 基督教的诞生
第四节 苦难与胜利
第五节 十字架下的罪恶
第六节 基督教后事之一:第一次大分裂
第七节 基督教后事之二:第二次大分裂
第五章 中世纪哲学的三大先声
第一节 柏拉图的神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神学
第三节 新柏拉图主义的神学
第六章 中世纪哲学的雏形:教父时期
第一节 早期的希腊教父
第二节 第一位拉丁教父德尔图良
第三节 异端教父奥利金
第四节 尼撒的格里哥利
第五节 大巴希尔与《创世六日》
……
第七章 奥古斯丁的一生
第八章 奥古斯丁的思想
第九章 伪名丹尼斯
第十章 波埃修
第十一章 爱留根纳
第十二章 走向经院哲学
第十三章 安瑟尔谟与经院哲学的兴起
第十四章 走向鼎盛前的经院哲学
第十五章 伊斯兰哲学与犹太哲学
第十六章 走进十三世纪:大学、修会与思潮
第十七章 “六翼天使博士”波纳文德
下卷:
第十八章 圣人哲学家
第一节 大阿尔伯特及其思想
第二节 “圣师”托马斯·阿奎那
第三节 基督教哲学的最高权威
第十九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
第一节 哲学乃神学之婢女
第二节 理性与信仰
第三节 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对人的基本认识
第五节 上帝何以存在
第六节 论上帝本身
第七节 上帝如何创造万物
第八节 人的灵魂与肉体
第九节 论知识
第十节 论道德与幸福
第十一节 论政治、政体与法律
第二十章 托马斯·阿奎那和邓·司各脱之间的三哲人
第一节 “悲惨博士”罗吉尔·培根
第二节 罗马的吉尔兹
第三节 关于教皇的权威
第四节 “庄严博士”根特的亨利
第二十一章 “精微博士”邓·司各脱
第一节 短暂、多谜而光辉的一生
第二节 论知识与存在
第三节 以“存在”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知识
第四节 同一性
第五节 如何认识个体之物
第六节 对上帝及其存在的认识与证明
第七节 论灵魂与自由意志
第八节 论善与恶
……
第二十二章 没落的世纪与没落世纪的第一个哲学家
第二十三章 奥康——中世纪哲学的“掘墓者”
第二十四章 奥特库尔的尼古拉
第二十五章 帕多瓦的马西利奥
第二十六章 库萨的尼古拉
第二十七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科学思想家
第二十八章 布鲁诺及其思想
第二十九章 三位政治哲学家
第三十章 中世纪最后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苏亚雷
尾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