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对5G NR标准在Release 16中的扩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Release 17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首先对5G的背景(包括要求、频谱和标准化的时间轴)进行了简要讨论,然后对NR首阶段的所有技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还对NR标准物理层结构和高层协议、射频和频谱,以及与LTE的共存和互通都进行了详尽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NR及其技术组件,并深入了解技术决策背后的成因。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对近期发布的Release 16进行了全面解读,新增内容为:
NR的非授权频谱
接入和回传一体化
NR Sidelink和V□X
工业物联网和URLLC增强
远程干扰管理
定位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还对预期进入NR标准Release 17但尚未确定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特点:
对5G NR的基础技术及标准化进行准确、易读的描述
对NR物理层结构和高层协议、射频和频谱,以及与LTE的共存和互通进行详细解读
提供了对5G NR的洞察一一不仅描述NR规范本身,而且揭示技术决策背后的成因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涵盖蜂窝通信系统、无线空口技术、蜂窝通信协议、4G/5G高级无线接入技术和宽带蜂窝标准等领域。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版)》作者均就职于爱立信研究院,曾深入参与3G、4G和5G的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
他们是移动通信领域公认的专家,并且仍在积极参与3GPP5G的标准化工作。
序言一
序言二
译者序
前 言
致 谢
□□章 5G概述 1
11 3GPP和移动通信的标准化 □
1□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3
1□1 5G应用场景 3
1□□ LTE向5G演进 3
1□3 NR—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 4
1□4 5GCN—新的5G核心网 4
第□章 5G标准化 5
□1 标准化和监管概述 5
□□ ITU-R从3G到5G的活动 7
□□1 ITU-R的角色 7
□□□ IMT-□000和IMT-Advanced 7
□□3 ITU-R WP5D的IMT-□0□0流程 8
□3 5G和IMT-□0□0 10
□31 IMT-□0□0使用场景 10
□3□ IMT-□0□0能力集 1□
□33 IMT-□0□0性能要求 14
□34 IMT-□0□0候选技术和评估 16
□4 3GPP标准化 17
□41 3GPP流程 18
□4□ 作为IMT-□0□0候选技术的3GPP
5G NR规范 □0
第3章 5G频谱 □□
31 移动系统的频谱 □□
311 ITU-R为IMT系统定义的频谱 □3
31□ 5G的全球频谱状况 □5
3□ NR的频段 □6
第4章 LTE概述 3□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无线接入 3□
4□ LTE演进 34
43 频谱灵活性 36
431 载波聚合 36
43□ 授权辅助接入 38
44 多天线增强 38
441 增强的多天线传输 38
44□ 多点协作和传输 39
443 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 40
45 密集度、微蜂窝和异构部署 40
451 中继 40
45□ 异构部署 40
453 微蜂窝开关 41
454 双连接 41
455 动态TDD 4□
456 WLAN互通 4□
46 终端增强 4□
47 新场景 43
471 机器类型通信 43
47□ 降低时延 44
473 设备到设备通信 44
474 V□V和V□X 45
475 飞行器 45
476 多播/广播 46
第5章 NR概述 47
51 Release 15中的NR基础知识 48
511 高频操作和频谱灵活性 48
51□ 极简设计 49
513 向前兼容性 49
514 传输方案、部分带宽和帧结构 50
515 双工方式 5□
516 低时延支持 53
517 调度和数据传输 54
518 控制信道 54
519 以波束为中心的设计和多天线传输 55
5110 初始接入 56
5111 互通和与LTE共存 57
5□ Release 16中的NR演进 58
5□1 多天线增强 58
5□□ 载波聚合和双连接增强 59
5□3 移动性增强 59
5□4 终端节能增强 60
5□5 交叉链路干扰缓解和远程干扰管理 60
5□6 接入和回传一体化 61
5□7 NR与非授权频谱 61
5□8 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 6□
5□9 工业物联网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63
5□10 定位 63
第6章 无线接口架构 65
61 系统总体架构 65
611 5G核心网 65
61□ 无线接入网 67
6□ 服务质量 69
63 无线协议架构 70
64 用户面协议 71
641 SDAP 73
64□ PDCP 73
643 无线链路控制 74
644 媒体接入控制 76
645 物理层 84
65 控制面协议 85
66 移动性 87
661 网络控制的移动性 87
66□ 小区重选 89
663 终端跟踪 89
664 寻呼 91
第7章 总体传输结构 93
71 传输机制 93
7□ 时域结构 95
73 频域结构 98
74 部分带宽 10□
75 NR载波的频域位置 103
76 载波聚合 104
77 补充上行 106
771 与载波聚合的关系 107
77□ 控制信令 108
78 双工方式 108
781 时分双工 110
78□ 频分双工 11□
783 时隙格式和时隙格式指示 11□
79 天线端口 116
710 准共址 117
第8章 信道探测 119
81 下行信道探测:CSI-RS 119
811 CSI-RS基本结构 1□0
81□ CSI-RS配置的频域结构 1□3
813 CSI-RS配置的时域特性 1□3
814 CSI-IM资源干扰测量 1□4
815 零功率CSI-RS 1□4
816 CSI-RS资源集 1□5
817 跟踪参考信号 1□5
818 物理天线映射 1□6
8□ 下行测量和上报 1□7
8□1 上报数量 1□7
8□□ 测量资源 1□8
8□3 上报类型 1□8
83 上行信道探测:SRS 1□9
831 SRS序列和Zadoff-Chu序列 131
83□ 多端口SRS 13□
833 SRS时域结构 13□
834 SRS资源集 13□
835 物理天线映射 133
第9章 传输信道处理 134
91 概述 134
9□ 信道编码 135
9□1 每个传输块添加CRC 135
9□□ 码块分段 135
9□3 信道编码 136
93 速率匹配和物理层HARQ功能 137
94 加扰 139
95 调制 139
96 层映射 140
97 上行DFT预编码 140
98 多天线预编码 141
981 下行预编码 141
98□ 上行预编码 14□
99 资源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