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69 元
丛书名:现代农业科学精品文库 ,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
- 作者:张淑香,徐明岗 等 著
- 出版时间:2020/10/1
- ISBN:9787511649898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153.6
- 页码:67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国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是我国农田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磷素演变及其磷素高效利用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
《中国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不同区域农田、不同土壤类型30多年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有效磷和磷有效化系数的演变特征及其土壤磷盈亏的响应关系,植物吸收磷的演变特征,土壤磷素利用率,土壤磷素形态演变特征,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农学阈值等。
《中国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数据资料翔实,时空跨度大,研究结果为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磷肥高效施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出版之际,正是我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化肥减施增效和国家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的关键阶段,对我国乃至世界农田长期试验的发展、土壤质量提升、肥料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意义重大而深远。
磷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磷在植物体内不仅是细胞中核酸、磷酯类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必需成分,而且还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对植物营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植物所需磷素的唯一来源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往往通过施用磷肥,扩大土壤有效磷库,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由于长期施用磷肥,我国土壤磷素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前的严重亏缺转变为80年代后的平衡或略有盈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磷肥(P2O5)的消费量从1980年的2.7×10(6)t显著上升到2018年的7.3×10(6)t,39年间,磷肥消费量增长了1.7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我国农田土壤磷素平衡的盈余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土壤磷库的增加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但由于施人土壤中的大部分磷素会与土壤矿物(铁、铝氧化物和碳酸钙)、黏粒或有机质结合转化为非有效态磷,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有75%-90%的磷肥以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固定形态累积在土壤中。因此,研究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对指导作物增产、增收,减少磷肥浪费和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磷矿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磷矿资源的5%。长期过量施用磷肥不仅造成有限磷矿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因此,提高土壤中累积磷的生物有效性已经成为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我国28个长期试验点30多年数据的整理,分析我国长期试验不同土壤、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和有效化系数的演变特征及其土壤磷盈亏的响应关系,植物吸收磷的演变特征、土壤磷素利用率和土壤磷素形态演变特征,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确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农学阈值,并综合分析土壤磷素演变对于磷肥施用的意义,为指导磷肥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全书共29章,是在各长期试验点科研和技术人员撰写的基础上,经专家反复审阅修改,最后由张淑香和徐明岗审核定稿。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土壤肥料长期试验的相关专家和人员。本书还要感谢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演变与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30)、“北方一熟区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2015031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耕地地力水平与化肥养分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2016YFD0200301)、“农田草地生态质量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17YFC0503805)等的资助。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土壤培肥改良创新团队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
本书出版之际,是我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化肥减施增效和国家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的关键阶段。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农田长期试验的发展、土壤肥力提升、肥料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由于时间关系及著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徐明岗,男,1961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及区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对土壤养分运移和转化、土壤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土壤重金属吸附、形态转化等有较深入系统研究。出版《土壤养分运移》、《红壤丘陵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部和省科技进步奖5项。现主持国家973课题、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基础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张淑香,1964年2月生,山西寿阳人,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性项目、国家成果转化基金、农业部948项目、天津重大公关项目、中日合作项目等18项。获得奖励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农业部神农奖、天津市科技进步6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
总论篇
第一章 中国磷素演变和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一、土壤磷演变与利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中国农田土壤磷演变与利用的长期试验网络概况
三、数据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四、中国典型农田土壤磷素演变特征与高效利用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东北篇
第二章 厚层黑土磷素演变及磷肥高效利用
一、黑土旱地长期定位试验概况
二、长期施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
三、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变化对土壤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四、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研究
五、磷肥回收率的演变趋势
六、主要结果与指导磷肥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层黑土磷素演变特征
一、试验概况
二、长期不同施肥模式黑土全磷和有效磷的变化趋势及关系
三、长期施肥下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变化对土壤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四、长期不同施肥模式黑土磷素形态的演变特征
五、长期不同施肥模式黑土理化性质及其对磷素的影响
六、黑土有效磷农学阈值研究
七、长期施肥下磷肥回收率和磷肥累积利用率的演变
八、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棕壤磷素演变及磷肥高效利用
一、棕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概况
二、长期施肥下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
三、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变化对土壤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四、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研究
五、磷肥回收率的演变趋势
六、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华北篇
西北篇
南方旱地篇
南方稻田篇
南方水旱轮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