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文十家》序
伍义林
常听外省市杂文家对我们说:“还是你们北京市杂文学会实力雄厚啊,真个是藏龙卧虎!”这话,也不全是客套。北京是首都,全国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加之高校群集,媒体林立,科研院所星罗棋布,人才荟萃是肯定的,杂文写作高手云集于此,也不足为怪。还有一层,杂文家们没有像中国作家协会那样的一个全国性组织,所以北京地面上的诸多杂文家也就都集合在北京市杂文学会大旗之下了。这是北京市杂文学会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我们也十分珍惜这个优势。对更广泛领域杂文家积极参加我们学会的活动、创作、研讨,繁荣北京的文学艺术事业,带动不少新人的成长、进步,我们是心存感念的。北京的杂文创作多年来搞得风生水起,与这种多支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强强联合分不开的。还有,不能不特别指出的是,胡昭衡、高扬、徐惟成、段柄仁这些老会长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北京市杂文学会始终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严谨务实的学风,以及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作家的创作活动,是极具个性化特点的一种个体精神劳动,这跟众人合作共同发力的拔河或者打夯肯定是不一样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作家之间的交流和切磋是可有可无的。作家、诗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和精神上的相互鼓舞和激荡,有时甚至是好作品产生的重要契机。人们都会承认,没有东晋时代的一场兰亭雅集,《兰亭序》这篇美文乃至这件“天下第一行书”的墨宝便无由产生。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和宋代的“西园雅集”等文人沙龙的佳话,更是史不绝书。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的杂文家的组织与古代文人的沙龙性质也迥然有别,把广大杂文家团结在一起的,不光是出于创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社会担当的责任感。
多年来,我们为广大杂文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欢畅交流的精神家园,可以施展创作才华的宽阔的平台。大家可以利用北京市杂文学会刊物《北京杂文》《北京日报·北京杂文》专版以及北京的其他报刊发表作品,学会还不定期地推出新书。我们每年都力争召开一两次杂文家作品研讨会,切磋、交流杂文创作上的经验、技巧,使大家创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人也不断涌现,且茁壮成长。
这些年,我们一直感到,杂文家的作品发得不少,但对杂文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尚显不足。此次出书,就是想弥补一下这个缺憾。这里推出对十一位杂文家的作品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附有杂文家的照片、简历和本人对杂文的认识,以及杂文家各自的代表作。这十一位杂文家是:刘征、余心言、杨子才、康凯(“康凯”是康式昭和李世凯两位作家合作的笔名)、段柄仁、李庚辰、李下、王乾荣、蒋元明和朱铁志。一看名字便可知道,这些都是读者们十分熟悉的杂文大家。他们在全国读者群中都有较大的影响。多年来,人们只是读了他们的许多作品,而对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就很少见到了。现在,凭借这些评论文字,读者庶几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些杂文家的真面,都对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有更细致的了解,杂文新人们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研读,也可以受到启迪,提升自己的杂文写作水平。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将陆续把更多有成就的杂文家介绍给广大读者。
在《北京杂文十家》即将付梓的时候,我们向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李下主编、向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真诚希望杂文这朵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新时代能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系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北京市杂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