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与反思——社会工作本科实务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定 价:48 元
丛书名: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丛书
当前图书已被 9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刘华强,陈世海 著
- 出版时间:2021/4/1
- ISBN:9787569034424
- 出 版 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C916
- 页码:24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是四川省早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4个本科教学点之一。在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专业评比中,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全省15所学校同类专业中排名前三,列入“强势”专业。本专业先后被评选为“校级重点学科”“校级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国家综合改革专业”。目前,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有专任教师16人(正高8人,博士1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3个。社会工作专业扎根川南、面向川滇黔渝,培养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大众关切的应用型、高素质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型人才,毕业生具备下基层、留得住的素养和扎根一线、持续发展的能力,致力于从基层改进相对落后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局面,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以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滇黔渝接合部的留守、困境、贫困、受灾等儿童青少年类型的社会服务、社会政策、贫困代际传递等研究,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促进个人、家庭和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共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承担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委托的“弱势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扶贫研究”等横向课题12项;构建儿童社会服务体系的研究被四川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采纳,对四川省儿童福利主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撑。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丛书,由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组织编写,丛书共有八本,分别是《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服务设计》(陈世海、杨东编著)、《党建引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永明、冯丽丽编著)、《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研究》(何一、冯丽丽编著)、《社会福利院服务案例与设计》(黄春梅、何奎莲编著)、《司法社会工作法律法规汇编》(张义烈编著)、《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江传彬、陈世海编著)、《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设计》(雷大霞、江传彬编著)、《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与反思——社会工作本科实务类论文的写作方法》(刘华强、陈世海编著)。丛书的出版,是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对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集中总结,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致力于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与思考。
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是四川省最早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4个本科教学点之一。在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专业评比中,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全省15所学校同类专业中排名前三,列入“强势”专业。本专业先后被评选为“校级重点学科”“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目前,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有专任教师16人(正高8人,博士1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3个。社会工作专业扎根川南、面向川滇黔渝,培养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大众关切的应用型、高素质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型人才,毕业生具备下基层、留得住的素养和扎根一线、持续发展的能力,致力于从基层改进相对落后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局面,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以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滇黔渝接合部的留守、困境、贫困、受灾等儿童青少年类型的社会服务、社会政策、贫困代际传递等研究,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促进个人、家庭和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共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承担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委托的“弱势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扶贫研究”等横向课题12项;构建儿童社会服务体系的研究被四川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采纳,对四川省儿童福利主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撑。
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研究,依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四川省法律援助研究所,开展社区矫正、信访维稳、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司法社会工作研究,对完善基层司法治理、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方向团队成员共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4项;承担司法部门及行业组织委托的“社会工作应用于法律援助的路径研究”等横向课题9项。“县乡司法行政机构社区矫正权责实证研究”“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调查与反思”被四川省司法厅采纳,且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
党群工作与社会治理领域研究,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开展契合新时代需求的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本方向团队成员共5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承担党群部门及行业组织委托的“党建引领基层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等横向课题8项。《加强社区党建引领城镇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被宜宾市委组织部采纳并应用于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本方向与宜宾市委组织部联合培养人才。
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农民工与留守儿童的言语互动研究),国家级综合改革项目(社会工作),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项目(社会工作)、应用型示范课程项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省级教学改革项目(OBE2.0:社会工作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事业群模式探索),宜宾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美应用教育合作驱动下OBE教学法的引进与实践探索),宜宾学院2019年党建示范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事业群培养改革示范点)等诸多科研和教改项目的支持,编委会特予以致谢。感谢策划丛书出版的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感谢提供出版资料的全体同学和老师,感谢参与资料梳理与核对工作的廖志强、向佳、潘静、李艳、黄超、朱泱虹、张腊梅、牟美玉、吴靖、黄珞铭、牟徐澜、王杰、王昊、向云昌等同学。
叩响无声世界·感受生命之光
——聋哑学生个案工作
(罗夏修订人:王昊指导教师:刘华强)
小组工作介入儿童性侵害预防的实务研究
(梁绍张修订人:王昊指导教师:黄春梅)
归侨子女抗逆力的小组工作实务研究
——以深圳市A社区“归侨子女成长教育计划”为例
(涂吉容修订人:潘静指导教师:张义烈)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实务研究
——以人际关系成长小组为例
(刘琨莹修订人:牟徐澜指导教师:刘华强)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小组实务探索
——以“上网自律,不再迷网”小组为例
(彭晓琴修订人:潘静指导教师:陈世海)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服务研究
——以B市D区50户服刑家庭为例
(李扬康修订人:黄珞铭指导教师:刘华强)
企业社会工作对企业员工成长的介入研究
——以成都富士康企业为例
(桂焱娥修订人:牟徐澜指导教师:张义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成效及反思
——以叙永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为例
(付文静修订人:黄珞铭指导教师:陈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