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思考》《商务楼宇党建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品牌活动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胆创新、多元共治创建交通示范社区》等文章。
序
周文彰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是搞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毫无疑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从而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北京市朝阳区一直注重社会治理创新,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同时,全面推进基层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注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尊重社会运行规律,融合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路径变革,实现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关部门和各街乡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城乡统筹,动员各方形成合力,实现党政群共商共治,使得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井然有序,群众安居乐业。在此过程中,朝阳区相关部门和各街乡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
区委党校是朝阳区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等重要任务,尤其重视本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和总结工作。党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和学员资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高站位、高水平。这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就是他们近期形成的又一成果。
本书选取了60多个案例,其中,有党建统领方面的案例,是朝阳区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用党政群共商共治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经验;有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案例,是朝阳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成果体现;有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案例,总结了朝阳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具体实践。本书选取的案例体现了强化政治保障、加强政府主导、注重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坚持依法治理的思路,既是教学的总结,也是朝阳区社会治理实践的成果展示,这些成果对进一步推动朝阳区和其他区域治理的现代化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版权信息
序
新时代书香朝阳的创新实践——以朝阳区城市书屋建设为例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红色引擎”行动为亚运村非公党建加油助力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及启示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党建统领“企业关爱联盟”创新发展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工作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关于开展改革督察工作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做法及成效
三、分析与启示
“领航”党员志愿服务: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商务楼宇党建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聚焦聚力非公党建 加速区域化党建拓面提质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经验与启示
开展党员“百时星”活动 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区域化党建引领小红门乡创新发展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加强检查考核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朝阳社工”品牌体系培育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以“115”服务体系推进小区层面区域化党建工作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深耕基层——“千名干部下基层”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智惠养老 智于行 惠于民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及启示
品牌活动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案例背景
二、做法与成效
三、经验与启示
构建“提议定办评”五步工作法,推动芳园南里西区改造提升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经验
四、分析与启示
“小红伞”帮失独家庭找回幸福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参与共享单车治理的探索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经验与启示
“七彩东湖”下的哨兵——加强新形势下群防群治专业化队伍建设工作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大数据助推打造“朝阳物业”品牌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精心组织 精准施策 疏解整治促提升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积极重视舆论引导,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大胆创新、多元共治 创建交通示范社区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打造“三治三结合”社区治理模式 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专群结合创新基层安全管理模式——六里屯街道成立社区综治安全工作站的探索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工作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改革创新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基层治理途径创新:“六小门店”自律自管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1+5计划”助推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经验与启示
亚运村街道“地瓜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启示
突出新特色 拓展新思路 再创新成效——双井街道服务失独家庭实践探索
一、背景介绍
二、具体做法
三、取得成效
四、经验与启示
移动议事厅“移”除大事小情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创新和经验
四、分析与启示
小武基村市场拆除整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经验与体会
雅宝路地区功能疏解及产业升级的实践探索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功能疏解与人口调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案件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分析与启示
创新加实干 积极推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楼门文化搭台 居民自治唱戏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工作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创新窗口服务模式 打造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一、背景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萧太后河环境整治的实践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工作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创新管理 保卫蓝天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试点“签约+居家”就业形式 探索残疾人批量就业新模式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多方联动积极帮扶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再就业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优化药费报销流程 提升便民服务效率——朝阳医保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一、背景介绍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双随机一公开” 医疗机构监管机制取得实效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区养老保险行政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点及解决办法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风险
三、主要做法
四、分析与启示
开拓创新抢抓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新机遇
一、背景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多措并举 疏堵结合 有力保障大型活动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社区自治建设主推清理“小广告”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永安里旧城区改建项目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悦众空间”——社区公益汇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成功化解矛盾 解决回迁居民困难
一、案例背景
二、存在问题
三、主要做法
四、启发与思考
主动站位 有效解决规划道路实施引发的社会矛盾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分析与思考
协调化解恒大绿洲民工欠薪问题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分析与启示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做法与成效
三、分析与启示
把握规律、顶层设计 构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的新模式
一、主要背景情况
二、做法及成效
三、分析与启示
以人民为中心 稳扎稳打 做好开墙打洞治理工作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西直河村五环外石材市场疏解腾退引发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做法与成效
三、经验与启示
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就近解决老年人服务需求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成效与思考
为受家暴妇女撑起保护之伞——朝阳区首例反家暴庇护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把握“吹哨”要领 解决停车“心病”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三、工作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以“双沟通”为抓手 扎实推进工会组建工作
一、背景介绍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稳步推进国库业务电子化改革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 分析与启示
聚焦群众关切 深度净化治安环境
一、案例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卫计委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及思考
一、背景介绍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信访维稳工作启示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工作启示
从老旧小区自治谈社区治理
一、案例背景
二、具体做法
三、主要成效
四、分析与启示
后 记
“红色引擎”行动为亚运村非公党建加油助力
亚运村街道办事处 邓磊
为有效破解在非公企业党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覆盖”、利益关系协调和资源力量整合等难题,亚运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提出“红色引擎”行动,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强化多角度发力,多渠道推动,通过扎实开展“十大助力攻坚计划”,在非公企业党建中灌输红色理念,植入红色基因,增强红色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亚运村街道地处奥运功能区,区域楼宇林立,非公企业众多,抓紧抓好区域内非公党建工作,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对非公企业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许多新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两个覆盖”难统一。虽然党组织覆盖率逐年攀升,但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功能作用发挥相对滞后,组织有形覆盖与工作有效覆盖的步调不够一致。二是“利益”关系难协调。由于非公党建在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人事上无任免制约,党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契合点难统一。三是资源力量难整合。区域内资源力量如何形成整体整齐的“一盘棋”机制和联系联动的“一体化”效应,亟待研究破解。分析问题原因,主要是党建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推进乏力。对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非公党建“红色引擎”行动,通过“十大助力攻坚计划”筑实行动内核,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工委聚合力,为非公企业党建装上“发动机”。一是发挥领导体系牵引力。坚持搞好顶层设计,建立“1+1+2”党建领导体系,协调委员会成员由40家扩大到72家,实现需求、企情、问题自下而上传递,资源、力量、政策自上而下保障。二是发挥联动机制润滑力。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原则,建立以工委牵头,组织、财政、工商等共同参与的非公企业党建联席会制度,从强化责任制入手,细化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形成管理闭环。三是发挥助力团队推动力。成立街道工委领导挂帅的工作助力团,吸纳党校党建专家教授、大学社会治理专家学者、党政机关政策理论研究员等30余人,对接社区党委书记和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签协议、领任务、结对子,全力助推非公企业党建扎实落地。
(二)组织激活力,给非公企业党建注入“强心剂”。一是给经费。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凡是新成立党组织的,一次性给予启动资金10000元。除按400元/人/年标准核定党支部专项活动经费外,还将党费返还部分直接划到党支部,确保党组织有钱办事。二是抓规范。编制《非公党建标准化工作指导手册》,让党组织工作一目了然,让党务工作者一学就会。三是重激励。大力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对优秀非公党建项目、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对优秀党组织书记给予奖励,让想干者有劲头、有奔头,能干者有舞台、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