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第四版)主要介绍了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室基础知识、定量化学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以及各种类型的分析法。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典型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编写了有关化工产品、食品、药品、环保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分析方法上采用新方法、新标准,为便于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每章附有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在实验内容后编写了“知识拓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材更具有可读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使用,也可供化工类其他专业使用。
适读人群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使用,也可供化工类其他专业使用。
1.《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材突出培养读者的环保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内容实用。
2.《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材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依据新的国家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
3.《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材是新形态教材,书中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插入了视频资源,方便读者学习。
4.《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材有配套的电子教案,方便教学选用。
前言
本书于2004年出版以来,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要求,经过2009年、2014年、2020年三次修订,使教材内容不断完善。教材一直坚持认真贯彻国家最新标准,选择的实验内容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材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可读性。本教材于2007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出版以来,在全国化工类多家高职院校中使用,并作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的参考教材,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社会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而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是坚持育人为本,突出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的重要的阵地。
本次教材修订在保持原教材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有如下变化:
1.结合教材的内容,强调提高分析检验操作技能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渗透岗位责任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节约意识教育,合作意识教育,力争体现“思政入课”的要求。
2.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更新。
3.为体现时代科技的发展,更新了部分知识拓展相关内容,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4.对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使之更便于教与学。
5.本次修订在书中加入了二维码链接的视频资源,更加方便读者学习。
本书与《定量化学分析》(黄一石主编)教材配套使用,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轻工、制药、材料、冶金、环保等专业的定量化学分析教材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化验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次教材修订由胡伟光和王新执笔,由胡伟光统稿。张文英、王桂芝、付丹、姜玉花等老师提供了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修订于“十三五”期间,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信我国高职教育一定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阵地。
感谢多年来一直使用此教材的广大师生,对教材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编者
2020年6月
第一版前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遵循2003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工作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本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反映现代工业的发展,体现其“创新性、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编写了有关化工产品、食品、药品、环境分析方面的实验内容;为使学生明确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产品质量意识,本教材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作了简介;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介绍了实验性污染与实验室“三废”简单无害化处理;加大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验内容后编写了“相关链接”,使教材更具有可读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书的内容与《定量化学分析》教材完美衔接,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另外,最新国家标准GB/T 601—2002中规定了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方法。本书为学生用书,考虑试剂用量、环境保护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等因素,本书中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选用比较成熟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但在授课过程中应贯彻新国标。
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胡伟光编写;第三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扬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文英编写;第五章由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孙喜平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桂芝编写。全书由胡伟光、张文英负责统稿,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一石主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思路日益清晰,办学方向更加明确,质量不断提高。本教材的编写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上,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此项改革毕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仓促,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1月
第二版前言
本教材自2004年出版以来,在全国化工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作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的参考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该教材2007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办学的必然。实践教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关键,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出发,进一步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从符合职业标准及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从而进一步体现高职教学特点。
在保持第一版的系统和基本格局基础上,本次教材修订与第一版相比有如下变化:
1.为便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在各章后编写了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
2.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3.增加了企业分析检验的原始记录样单,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分析检验结果的记录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与分析检验岗位工作的衔接。
4.增加了微量滴定管的使用、气体钢瓶的使用等内容。
本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胡伟光修订;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新修订;第九章、第十章由扬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文英修订。全书由胡伟光统稿。
本书为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材,也适合高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化验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教材修订于“十一五”期间,尽管笔者力求在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上做出了努力,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在使用中多提建议和意见。在此,对多年来一直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并希望继续关注此教材,共同为高职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编者
2008年7月
第三版前言
本书于2004年出版,2008年再版,2007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教材出版以来,在全国化工类多所高职院校中使用,并作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的参考教材,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本次修订在保持原教材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认真贯彻国家最新标准,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达到知识、能力、素质训练统一的目的,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本次修订与第二版相比,有如下变化:
1.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
2.根据电子天平已广泛用于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医药卫生、计量等领域,删除了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内容。
3.根据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的情况,增加了化学分析报告单的样例,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
4.补充了教材中相关链接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5.对某些内容的文字进行了修改,更加突出了教材特色。
本书的第一、二、三章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胡伟光修订,第四、五、十章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新修订,第六、七章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桂芝修订,第八、九章由扬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文英修订。全书由胡伟光统稿。
本书与《定量化学分析》教材配套使用,可作为高职高专工业分析技术、化工、轻工、制药、材料、冶金、环保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企业化验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感谢多年来一直使用此教材的广大师生,对教材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我国高职教育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编者
2014年10月
胡伟光,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讲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践教学:多次指导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习、指导学生分析化学综合实验、指导分析专业学生毕业课题及答辩。科研情况:参与或主持的课题曾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二等奖、 获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专项研究成果奖。
第一章绪论/001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作用/001
二、课程内容/001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002
四、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002
五、实验性污染与“三废”简单的无害化处理/005
六、实验预习方法/006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007
第二章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室基础知识/009
第一节实验室安全知识/009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009
二、实验室灭火常识/010
三、实验室意外事故的一般处理/010
第二节实验室用水/011
一、分析用水的级别和用途/011
二、分析用水的制备/011
三、分析用水的规格/012
四、分析用水的检验/012
五、分析用水的贮存/013
第三节化学试剂及有关知识/013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013
二、化学试剂的选用/015
三、化学试剂的保管/015
第四节常用制冷剂和干燥剂/016
一、制冷剂/016
二、干燥剂/016
第五节定量分析中的常用器皿/017
一、玻璃仪器/017
二、其他非金属器皿/019
三、金属器皿/020
第六节玻璃仪器的洗涤技术/021
一、洗涤剂种类、选用及配制/021
二、玻璃仪器的洗净标准/022
三、洗涤方法及几种定量分析仪器的洗涤/022
第七节气体钢瓶的常用标记及使用注意事项/023
一、气体钢瓶的种类和标记/023
二、使用气体钢瓶的注意事项/024
三、气体钢瓶的操作方法/025
第八节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书写及实验结果表达/025
一、实验数据的记录/025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025
三、分析结果的表达/026
四、企业分析检验记录单样例/027
五、化学分析报告单样例(镍盐含量测定)/028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030
第三章定量化学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037
第一节分析天平/037
一、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037
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038
三、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039
四、电子天平的校准/040
五、天平简单故障的排除/041
实验一直接称量法操作练习/042
实验二差减称量法操作练习/043
实验三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练习/044
实验四液体样品的称量操作练习/045
实验五天平称量操作技术(差减法)考核/045
第二节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046
一、滴定管/047
二、容量瓶/052
三、移液管和吸量管/053
四、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055
实验六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059
实验七滴定终点练习/061
实验八酸碱体积比测定/063
实验九滴定基本操作(考核实验)/064
实验十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067
第三节重量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069
一、沉淀重量法概述/069
二、沉淀重量法的操作/069
实验十一氯化钡含量的测定/078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080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084
第一节酸碱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084
实验十二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84
实验十三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87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089
实验十四烧碱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089
实验十五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091
实验十六饼干中Na2CO3、NaHCO3含量的测定/093
实验十七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094
实验十八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095
实验十九硼酸纯度的测定(强化法)/096
实验二十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氟硅酸钾滴定法)/098
实验二十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设计实验)/100
实验二十二醋酸钠含量的测定(非水滴定)/100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102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07
第一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107
实验二十三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7
第二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109
实验二十四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钙镁含量的测定)/109
实验二十五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111
实验二十六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113
实验二十七保险丝中铅含量的测定/114
实验二十八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115
实验二十九镍盐中镍含量的测定/117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119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22
第一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122
实验三十KMnO4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2
实验三十一K2Cr2O7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4
实验三十二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6
实验三十三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8
实验三十四溴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131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132
实验三十五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133
实验三十六绿矾中FeSO4·7H2O含量的测定/135
实验三十七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MnO4法)/136
实验三十八氯化钙中钙含量的测定/138
实验三十九软锰矿中二氧化锰含量的测定/139
实验四十植物油氧化值的测定/141
实验四十一K2Cr2O7法测定硫酸亚铁铵中亚铁含量/142
实验四十二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无汞法)/144
实验四十三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2Cr2O7法)/145
实验四十四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148
实验四十五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149
实验四十六硫化钠总还原能力的测定/151
实验四十七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152
实验四十八胆矾中CuSO4·5H2O含量的测定/154
实验四十九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156
实验五十过氧乙酸含量的测定/158
实验五十一苯酚含量的测定/160
实验五十二胱氨酸含量的测定/162
实验五十三药品FeSO4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163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164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170
第一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170
实验五十四AgNO3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70
实验五十五NH4SCN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73
第二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74
实验五十六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莫尔法)/175
实验五十七酱油中NaCl含量的测定(福尔哈德法)/176
实验五十八碘化物纯度的测定(法扬司法)/178
实验五十九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179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180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182
实验六十氯化钡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182
实验六十一面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183
实验六十二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185
实验六十三硫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四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189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190
第九章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93
实验六十五纯铜中铋的共沉淀分离与测定/194
实验六十六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铅——萃取分离/196
实验六十七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198
实验六十八离子交换法测定NaNO3纯度/201
实验六十九离子交换法分离钴、镍及配位滴定法测定/202
实验七十铜、铁、钴、镍的纸色谱分离法/205
实验七十一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207
实验七十二污水中油的测定/209
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211
第十章化学分析综合实验/213
第一节化学分析综合实验的目的要求/213
第二节化学分析综合实验的内容/213
实验七十三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213
实验七十四工业氯化钙的分析/222
实验七十五水泥的分析/226
实验七十六复混肥料的分析/249
实验七十七铁矿石的分析/255
附录/282
附录一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282
附录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282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283
附录四常用指示剂/283
附录五化合物式量表/285
附录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88
附录七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的法定计量单位/288
参考文献/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