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化学基础》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破传统教学内容和体系,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知识整合成适用于药学各专业的教学模块。全书模块化布局,共设分散系与溶液、化学结构理论与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运用、化学分析法原理与运用、有机化学初步和化学分析基本技能训练六大模块。其中“化学分析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编写,并且配有相关的二维码,扫描即可获取化学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动画资源。
本书突出“药用”特色。从章节标题、教材内容、实验项目选择,到语言风格、专业术语,尽力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使学生及早在药业行业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范下学习。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药学、中药学及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专业人员参考。
前言
《药用化学基础》第一版较好地实现了“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贯彻了“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教材建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必要对第一版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适逢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全国教材建设规划和四个教材管理办法,使本次修订在政治上、思想上起点更高,内容选择上有了遵循的依据和明确的目标。为此,在“课题三”学习情境栏目中选择了潘建伟量子团队的事迹,鼓舞学生努力攀登科学高峰。(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化学学科教学和科研最新进展。为此,及时更新了元素周期表;化学实验项目选择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精选12个技能训练。(2)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为此在知识体系的安排上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把“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分开学习。(3)编排科学合理。吸收模块化教学的成果,将内容分为六个模块进行布局、整合、优化编写;吸收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成果,将化学实验依据“药典工作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编写。
本次修订除了坚持第一版的优势特色外,还有以下特点:
1.突出“药用”特色。结合教育部新版“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研究了中药学、药学、食品药品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简称《药典》)实例——特别是实验项目——融入教材。语言风格贴近药典方式,专业术语上采用药典词汇,使学生及早在药业行业根本大法——《药典》——的规范下学习。当然,由于2015版《药典》正在修订,部分案例选择了2020版《药典》的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如实验“熔点的测定”。
2.增设栏目、丰富教材呈现形式。如增设“学习情境”“走进药典”“学有余力”“拓展阅读”等学习栏目,丰富文本形式、设定育人语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育人效果。
3.内容编排上吸收“模块化”“任务型”的教育教学成果。内容选择做到增减结合,进一步删除了过深的理论分析和阐述;增加表面活性剂、重量分析法内容,调整晶体结构为药物晶型内容。
4.章节标题既坚持专业性——化学学科特点,又彰显灵活性——药的特色,如“影响药物性的作用力”等。
5.在数字融合教材建设上做了初步尝试,体现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修订分工如下:丁锐编写课题三、五以及任务一、二、三、四;丁瑞平编写课题一、六、七以及任务五、六、七、八;杨文峰编写课题八、九、十以及任务九、十、十一、十二;訾少锋编写课题二、四、十一、十二、十三。全书由訾少锋统稿。
本次修订得到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高水平高职教材建设”项目支持(编号:2018yljc214),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同行们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设想很好,但鉴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老师和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20年4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应具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编写的。编写时,努力贯彻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型的教材体系,紧扣学以致用原则,构建适用于高职高专医药类各专业所编写的一门化学综合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药类专业所必备的化学知识。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破传统教学内容和体系,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知识整合成适用于医药类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为药品营销专业设置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在章节编排上将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四大滴定分析融入四大化学平衡中;元素化学部分只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上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精简复杂公式和繁琐计算的推导,删除了过深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使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强化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特点,在编写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每章后设置了相关的“实验”内容,部分章节后还安排有“开放实验”,充分体现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一体化。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各相关专业特点和后续课程需要,将原属于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解构、精选,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删除了过深的理论分析和阐述。
2.本书以无机化学及定量化学分析内容作为主干,同时专门为药品营销类专业增加有机化学内容,使本教材既满足本门课程的需要,又为与相关平行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同时也为将来从事有关化学及其检测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充分考虑高职高专特点,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遴选后进行有机整合,将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四大滴定分析融入四大化学平衡,实现了两门课程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一体化。
4.对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部分只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对各种基本化学分析方法强化实际应用,既体现化学课程的特色,又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
5.在知识点的选取上,力求具有时代保持先进性;为拓展知识视野,开辟“知识拓展”小栏目。教材中的物理量,统一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采用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力求体现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设置了“课堂反馈”和“课堂互动”等内容。
6.为更好地突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与专业岗位(群)相结合,开辟“职业资格标准”栏目,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相综合实践素质。
本书按84学时编写,其中实验实训占28学时(药品营销专业使用时因增加有机化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七章第一节由丁锐编写;第二章、第七章第二节由丁瑞平编写;第三章、第七章第三节由朱勇编写;第四章、第八章第二节由纪东汉编写;第五章、第八章第一节由权春梅编写;第六章、第八章第三节由杨文峰;第九章由李飞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由訾少锋编写。全书由訾少锋主编并统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同行们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老师和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