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不是别的,只是纯然的关联。”
在二十世纪之初西方哲学掀起了一场反对形而上学的运动,无论是分析哲学、现象学或者后现代主义都不遗余力的对传统哲学给予充分的批判。而恰逢彼时,西方哲学传入了中国。于是,留在中国大众心中的印象是——哲学是反形而上学的。但实际上无论西方哲学经历了怎样的转向与运动,它都必然的建基于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上。现象学如此,分析哲学亦是如此。当一阵喧嚣过后,人们冷静下来回望发现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最终还是要回到形而上学的论域中去寻找答案。因为哲学问题的本原正是形而上学问题,这是哲学思考无法逃脱的归宿。于是,在西方学界对形而上学的回归在二十世纪末乃至本世纪初的这近二十年有了明显的改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作者重提形而上学问题,意在使我们从“存在是什么”,也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最根本的问题重新出发,去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以及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在得出“存在不是别的,只是纯然的关联”这一结论后,本书还进一步就现实与虚幻、形式与内容、因果关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理性与信仰等热门的哲学命题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讨论。
“这是一场思想之旅,重焕你对思考的本能。”
如果你——作为这本书的可能读者之一——对哲学的了解少之又少,那么你多半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要学习哲学,要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哲学是什么。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哲学是思辨的过程。
信念是灵魂的归宿,而思是哲人的无尽征途。信念是思的终点,却无法成为思者的故乡。因而,哲学不(只)是思想。哲学的本质是思的流动,其背后彰显的是充满思辨的理性精神。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为匮乏的。通过这本书的阅读,通过对经典形而上学命题的思考,不仅能够为你提供一条理解世界的途径,也能培养一种哲学思辨的品格。
这是一本当代少有的面向问题本身的哲学著作,它思考的是真正的哲学大问题。
它不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命题的简单重复,而是立足于当代科学知识的大背景,给予诸如“世界的本质”这样基础的形而上学命题以新的答案。
它绝不囿于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也不限于哲学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是充分吸收了当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佛学的根本理念,可谓是一本横跨多学科、兼容并蓄的新颖之作。
本书作者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哲人,他创作这本书的历程就是一场人生哲学的试炼。通过这本书,你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个思想荒芜的时代一位真正“思者”的孤独与智慧。
如果你——作为这本书的可能读者之一——对哲学的了解少之又少,那么你多半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要学习哲学,要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哲学是什么。然而,要回答哲学是什么却又并非易事。假如仅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定义为“爱智慧”(Philosophy意即Love of wisdom),那么在我们大多数人尚且对哲学研究些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科学、宗教之间的边界又在哪里等都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定义就显得太过宽泛了。当然,不甚明了倒不是说我们一直就缺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描述,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语词的描述和使用太过丰富了!因为在这里,“哲学”不仅仅用来意指发端于古希腊的某种学问,还常被广泛地用以“装饰”各种看起来玄奥的言说。即便如此,既然我们要在本书中展开一系列的哲学思考,就不能回避这个基本问题。对概念的澄清源自于对概念的定义,为此我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定义是这样的:哲学是借助经验的、理性的、直觉的思维途径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价值论等问题的思辨过程。假如你认为这个定义有些长,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部分:哲学是思辨的过程;借助于经验、理性与直觉;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价值论等问题。如此一来,我将先从最后一个部分(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开始,继而去考察思维所要依赖的那些途径,然后揭示这一定义的主干——哲学是思辨的过程的蕴意。哲学所涉及的问题
从可观测宇宙的这一端到那一端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但若要问时间是什么,这就是哲学问题了。具体而言,时间是真实独立的存在吗?还是它只不过是一种运动的绵延所产生的幻觉?在哲学上,这类问题属于研究事物之所是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问题。换句话说,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追问时间是什么其实就是在追问时间的存在与否,以及它的本质。更一般的,通过对事物之所是的追问,哲学家们归根结底想要搞清楚的是——存在是什么。
应当说,形而上学的问题领域一直处于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关于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他所谓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不仅包括对“存在之为存在、存在什么以及存在物的属性”等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作为“不动的动者”的神学研究。当然,经过中世纪及近现代以来的思想积累,形而上学更是超越了古希腊时期所涵盖的那些思辨内容。
作者王维,生于古城西安,自由学者,青年哲学人。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长期从事媒体经营工作。后来受到多方面影响和启发,决定放弃在别人看来非常有前途的这份事业,离开央视、离开北京,去往一个小县城隐居,专注于哲学沉思。经历六年的钻研与思考终于写成此书。由于进入哲学的方式极为特殊,因而在治学理念上不同于以哲学史或哲学家研究为主的传统范式,主张面向问题本身,去真切的发现和探索哲学命题,回到哲学最本原的思考中。近年来,也在尝试做一些哲学普及工作,希望通过哲学的广泛传播,让大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哲学的理性精神,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具有理性思辨的品格。
序一 思者无疆
序二 哲学需要真诚,思想需要体系
序言 为什么是哲学
导论 重新起航
第一章 历史回响
本原
道
理念
上帝
实体与实在
语言与现象
万有理论
基本纲领
第二章 广义意识
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
对世界的主动反馈
意识的最基本形式
意识的统一
第三章 和合现象
和合即条件的聚合
和合现象中的两个对立趋势
事物和合的不同类型与条件
和合的时空观
和合的宇宙观
第四章 和合的动力机制
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物质性与意识性
第五章 和合本质
实体是不存在的
本质与实在
什么是实在的
和合本质
和合本质与空性
现实与虚幻
第六章 形式与内容
流变的现象世界
形式的可变性
形式的本体论幻象
执着与精进
第七章 条件的无限与有限
条件的无限延伸
条件的不可尽得
以和合之心看世界
“我”与世界相依存
普遍的社会责任
第八章 因果与关联
因-果联系性
因-果先后性
因-果必然性
因果关系与关联关系
佛教因果与关联关系
第九章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决定论与宿命论
“我”与大脑
自由或随机
意志的产生
意志的自由
责任与宽容
第十章 中道与理性
中道理想
理性精神
理性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