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将在所属部队内选拔一批士兵,补充到特种作战大队。通过选拔的人将被送往猎人集训队进行魔鬼训练,经过残酷的淘汰训练后,最终的胜利者才能获得预备特种兵的资格。要想成为一名兵王,必定要走在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上。
作家八路的军事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精兵少年团4》以当今大时代的军事变革为背景,讲述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强军故事,让红色革命的血脉和精神在文中自由流淌,导向积极向上,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该选题故事构架完整合理,情节设置巧妙丰富,人物设定立体丰满,主题格调积极向上;故事中处处传递勇敢、努力、坚毅等正能量,彰显现代军人阳刚品格与昂扬精神。
少年是一种精神
少年,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一个年龄段,但笔者反复查证,仍得不到权威的解答。有人认为从生理发育的角度来看,少年是指从10岁到16岁的人:有人认为以心理跨度来界定,其对应的生理年龄范围则是模糊的。《精兵少年团》里的“少年”,与其字面意思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在这里,少年指的不是某个年龄段的群体,而是特指一种精神。
首先,少年的精神是“勇”。少年是勇敢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做事时的顾虑要比成年人的顾虑少得多。我们常看到的见义勇为者、敢于直面丑恶者往往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居多。
平常人的勇缺失了,尚情有可原,军人却不能少了勇。不管是平时的艰苦训练,还是战时的英勇杀敌,若是没了少年的勇,军队就丧失了战斗力。所以,无论是年长的老兵,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要有少年的心,骨子里更要有少年的勇。《精兵少年团》讲的就是拥有“少年勇”的新一代中国军人。
其次,少年的精神是“傻”。少年的傻不是真的傻,而是对真理的坚持。有的成年人做事会衡量利弊,甚至不问对错,因为他们被利益裹挟了。少年则不同,他们对金钱、地位、名利还没有那么看重。他们坚持真理,遵从内心,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以至于成年人经常说:“这孩子真傻!”
军人,往往也被称为“傻大兵”,这个傻和少年的傻如出一辙。这是由军营的特殊环境决定的。一个18岁的,甚至还不到18岁的,还未被完全社会化的人走进军营,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所拥有的那份少年的傻有幸被保留下来。军人的“少年傻”体现在:他们愿意坚守边防,愿意爬冰卧雪,愿意走上战场,保家卫国。《精兵少年团》讲的就是拥有“少年傻”的新一代中国军人。
最后,少年的精神是“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的智与前面提到的少年的傻并无冲突。傻不是真的傻,智则是真的智。一个人学习能力最旺盛的阶段往往是少年时期,少年的智是一种不断学习、奋力拼搏的精神。
放目艮中国75至世界,其军事领域都处在一个快速的变革期。我军的武器装备日新月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驾驭这些武器的人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精神。现在的中国军人比过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适应军事科技的变革。《精兵少年团》讲的就是拥有“少年智”的新一代中国军人。
在文化娱乐领域不断涌现被青少年追捧的偶像少年团体的当下,明星崇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想成为网红、明星是很多孩子的梦想。本系列之所以取名为《精兵少年团》,旨在为当代少年打开另一个世界,告诉他们还有可以崇拜的人,那就是《精兵少年团》里的中国军人。在近些年的一次次救灾行动中,战斗在最前线的官兵很大比例都是十八九岁的新兵,在人们的眼中他们还是孩子,仍是少年。
少年不仅是年龄上的界定,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强军的道路上,每一位军人都需要这种少年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强军之路。笔者想通过《精兵少年团》让更多的青少年关心、关注国防,将书中所表达的血性担当、永不放弃、独立自强、敢于追求胜利的精神外化到自己的生活中,成长为真正的强国少年。
张福远,笔名八路。退役陆军上校,军事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少儿军事文学作家。其作品以“家国情怀、强国强军”为核心,以“学会生存”为理念,将“知识、技能、品质”三大要素融人其中,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代表作有《精兵少年团》《特种兵学校》《少年特战队》等。
1.国庆大阅兵
2.初选开始
3.奋勇争先
4.打架受罚
5.初选结束
6.有喜有愁
7.渴望光荣
8.特殊的见面礼
9.驴教官
10.没有规则
11.倔强的炊事兵
12.吃不到的饭
13.暗夜行动
14.挎包里的口粮
15.谁会被淘汰
16.王者出局
17.逼上绝路
18.孤傲的李震天
19.冷脸热心
20.最舒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