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与家庭的状况,反映着百姓生活的质量,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婚姻家庭中一旦发生了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动摇家庭的基础,不仅会伤害亲人间的感情,还会造成家庭利益的损失。
为了帮助公民有效地解决有关婚姻家庭中的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们精心编著了《如何居家更和美》这本书。希望借助本书,祝愿每个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平安。
第一篇 婚姻纠纷的依法解决
一、男女结婚
二、夫妻离婚
三、男女同居
第二篇 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方式与程序
一、协商与调解
二、提起诉讼
三、证据收集
第三篇 家庭关系纠纷的依法解决
一、夫妻关系
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三、对子女的监护
四、对子女的抚养
五、对子女的收养
六、家庭成员相互扶养
七、对老人的赡养
第四篇 家庭关系中财产纠纷的依法解决
一、家庭财产
二、债务及担保
后记
婚姻是男女两性以建立配偶身份关系、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从结婚行为的结果看,结婚标志着夫妻关系的确立和姻亲关系的发生。男女双方因结婚而确定互为配偶关系后,他们之间就相互享有和承担着法定的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例如,相互扶养的义务、相互继承财产的权利等。
我国《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婚姻依法登记成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法律效力包括婚姻双方当事人的直接效力和及于第三人的间接效力,如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基于婚姻而产生的其他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法中有关婚姻成立效力的规定,既包括夫妻间一般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夫妻间财产上的权利和义务。前者往往包括姓名权问题、住所的决定权、生活费用的负担等规定;后者往往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对外的清偿责任。
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允许结婚的年龄界限。根据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因而,我国的法定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法定婚龄是男女双方结婚的必备条件,如果当事人未达到法定婚龄,则不能办理结婚登记。
女年满23周岁、男年满25周岁以上初婚为晚婚。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一本人的出生日期。同时必须注意,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