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苏轼(公元1037 至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坡公、坡仙。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苏氏一门,荣耀之至。
唐宋多传奇,苏轼传奇尤其多:天纵英豪,多才多能复多艺,皎然卓立世无双。但凡其所涉猎领域,其所到之处,其所为之事,其所题咏之所,无不皆成大观:或成经典,或目名胜,或称楷模,或为趣谈。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全才,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大家:长于诗词、歌赋、文章,精于书画、美食、养生,擅于水利、建筑、理政,乐于医疗、慈善、民生,融于儒家、禅理、道学,等等方面,多所建树,皆为一流。世无其匹,
高山仰止。有宋以降,历世称颂;人群各异,尽皆喜爱。一言蔽之,生民以来,独一无二;自是而往,空前绝后。
苏轼一生,挫折坎坷,直道而行,随遇而安。不恃才傲物,不随波逐流。澹定随和,低调诙谐。清雅拔俗,超迈入神。虽多磨难,而不消极厌世、不悲观逃世、更不绝望弃世;历经砥砺,总是胸襟阔达、时刻坚守底线、始终积极有为。官场失意,却政绩卓著、造福多方;丧偶失子,能靖节坚韧、老且弥坚。饱尝忧患拂逆,人性中和温厚。超越个体得失成败,着眼民生人生积福。失意境遇不失志,利国利民总有为。人走茶不凉,身后万世名。东坡书
《潮州韩文公庙碑》曰:“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此正乃坡公之所自道也。
苏轼一生,处于儒,游于佛,归于道。米芾《画史》曰:“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枯石怪木,正是胸中丘壑;风霜遒劲,怒放人格真我。生命历程,归根到底,是心灵历练塑造过程。逆境坚毅,愈彰其节;胸臆宏放,益显其贵。始终立足当下,究进而适世、沉静而超迈;安顿心灵,神游而参禅、哲思而悟道。儒家用世精神、独立人格,佛家诸法皆空、万物圆融智慧,道家清静自然、超然物表理念,在东坡,自然兼收而并蓄,自觉践行而融通。三教皆可备我而可通,万物皆可观而可乐。阴晴风霜,四时游赏于心;酸甜苦辣,五味滋养于身。寄沧海于须臾,无妨静观清风与皓月;处凡尘于终生,无碍标格遗世而独立。
苏轼一生,融通儒释道,无论为政、为文、为人,充满温婉灿烂的人性光辉,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学思想。这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心理与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也对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诸般锻淬,万境叠加。胸无城府,心无挂碍。淡定从容,怡然自安。神清气爽,哲思绵绵。无锋自利,化育无伤。仕而有为,仕而必为;生而乐活,生而多趣。无适而不可,清虚而有待。有望而知止,无望不绝望;失落亦安然,得意不忘形。著斯文,传久远,绵延伟大生命形态;铸高格,立懿范,成就诗意人生趣味。诗人苏轼,吟诵日月而与日月同辉;哲人东坡,思索天地而共天地久长。
本书从为政、思亲、归乡、饮酒、问月、尚无、追梦、参禅、悟道等九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比较集中地呈现出苏轼的人生哲学思想。这只是一次尝试,而且也并非面面俱到,难免挂一漏万,或者思虑不周。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哲人其萎,英名长存。苏轼之风,懿范千古。是为序。
作 者
2019 年10 月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