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内容从原生家庭、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我认知和成长几个方面着手,通过作者接触过的真实咨询案例加以深入浅出地分析,为受过心理伤害的人提供自我治愈的方法和建议。书稿中所举例子大都常见且普遍,而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这就使得本书读者层面广泛,可以帮助很多读者通过作者的表述、举例,发现自身或周围人的问题,并以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处理情感的困惑,慢慢疗愈自己,或者有能力去帮助他人。
-
专业推荐
(张德芬空间、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高浩容 、周丽瑗 诚挚推荐)
-
应用于自身的实用性和可执行度
(从原生家庭、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我认知和成长几个方面,全面探讨你的生活。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栏作者亲授心理疗愈的*途径。)
-
结合咨询实例的倾心分享
(回溯童年成长经历,直面当下情感困惑,教你用*实际可行的方法,治愈自己的心伤。)
作者序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分别找到身边的几位男士和女士,请教他们“什么叫幸福”这个问题。男士们的回答差不多,几乎都是关于事业成功、积累财富、可以有自己的空间……诸如此类有很大差别的答案,而女士们的回答则集中在家庭和睦、老公事业顺利、孩子学业有成、父母健康长寿等方面。
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女性群体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无论是社会还是职场,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变得独立、优秀,活得也更漂亮,以至很多人觉得女性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但这样的观感并不能代表全部。仍然有很多人不能为自己而活,也谈不上自由。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女性的时间和精力被分割,留给自己的所剩无几。那么促成很多女性活在这种模式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文化积累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女性没有与男人一样的选择权,甚至没有学习机会,生活的重心先是婚姻,然后是家庭,服务家庭成了女性终生的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女性无自身价值的基础。
虽然回看历史似乎显得久远,但带来的影响是难以完全消除的,而这个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看不见摸不着,却仍然在牢牢地控制着很多人的认知和行为。我的一个朋友说自己的母亲对父亲就是无条件服从,受尽委屈却从不反抗。朋友的父亲并不是恶霸,但朋友母亲的外婆曾经是个童养媳,一辈子在婆家受尽欺凌,大气都不敢出,在朋友母亲很小的时候,她便去世了,然而她委曲求全、没有自我的样子,却内化到了朋友母亲的潜意识里。这种人类历史进程对性别的定位和不断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价值认同,无形中让很多女性选择自动放弃了自我。
第二,童年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关于童年隐形创伤,这里要说的是我自己。如果单纯回看我七岁之前的经历,除了家庭条件不够好,其实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创伤。但我在青少年时期为什么会非常焦虑和自卑呢?
原因是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四个女儿,本来父母不打算再多要一个孩子,但非常意外地有了我。母亲为此焦虑不已,一方面害怕父亲嫌弃又多了一个女儿,周围人会笑话我们家;另一方面又担心生活负担太重。所以从我还在子宫里的时候,我的生存环境就充满了焦虑的气息。在我出生时,其实就已经种下了不安的种子。
这段经历给了我两个重要的影响。一个是恐惧死亡,我从六至二十四岁的十八年里,经常会做关于死亡的噩梦,半夜惊醒后发现泪水已经打湿枕头。另一个是我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被父母很不容易又很不情愿留下来的,这让我的价值感很低,不敢和父母提任何要求,在外面也不敢和别人大声说话,对朋友只懂得付出和讨好。从我自己的经历上就能看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了特殊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又没有人可以分担,那会对他的人格造成很大影响,最明显的是安全感和价值感会被剥夺。
关于原生家庭,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是这样的,父母在你七岁以前如何定义你,那你多半会在后来的人生里也那样定义自己。追溯很多女性的成长经历,有两个原因在削弱她们的自我价值认同。一个是家庭里仍旧有重男轻女的思想。201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电视剧《都挺好》里,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就是被极度重男轻女的母亲精神虐待,导致成年后虽然事业有成,在工作上雷厉风行,但在生活里仍旧缺乏安全感,仍旧觉得自己很糟糕。
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包括言语的攻击和否定,比如总是拿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优势做比较,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类似“你是不够好的”这样的话。父母是孩子的“催眠师”,当父母重复对孩子表达不满意的态度,孩子会慢慢接受并在心里开始相信父母传达出的信息,认为自己真的不够好,是没有价值的。
第三,成长中的外部创伤事件。
我认识一个读者,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十五岁那年,她因为被一个老师当众辱骂,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当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学校,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她碰巧在楼道里遇到一个男同学,两人有说有笑地走进了教室。没想到那天班主任心情很差,看到一对男女生说说笑笑地走进教室,当场就发火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呵斥他们:“你们要搞对象就回家搞,不要在这里败坏班级的风气!”不仅如此,还把他们赶到走廊上罚站。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承受着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议论。这件事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算得上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当时父母刚好都不在场,没有人给到她及时、有力的支持,导致这个女孩后来产生了社交障碍,对自己也没有任何正面的评价。
遗憾的是,当她无法面对陌生人、无法出席公开场合时,她并不会认识到这是她曾经受到伤害的结果,反而责怪自己懦弱和胆小。这就是低价值感的人最令人心酸的地方,在不认同自己的同时,还会不停地打击自己。那么,蜕变之路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
这本书将会从四个部分来呈现我们的蜕变之路。首先,检索我们的价值部分。我们到底是谁?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我明明付出很多,得到的为什么总是没有别人多?其次,通过检索我们人际关系互动模式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我为什么会如此想讨好他人?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好的关系?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在人群里更加自在?再次,到爱情里看看自己。通过对亲密关系的探索,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困扰,然后掌握拥有良好亲密关系的技巧。最后,是释放和疗愈。通过联结童年,释放过往创伤经历的影响,修正信念,给意识调频,让伤口愈合,让自己重新找回创造喜悦的能力,继而真正爱上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这是一本帮助人成长的能量之书,请允许我带着你一起去回溯和探索,最终让我们一起去迎接生命里最灿烂的那道光芒。
周周,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NGH催眠治疗师。
壹心理、张德芬空间、心乐土等心理平台签约作者,文章曾多次被十点读书、武志红等公众号转载。
“10万 ”代表文章有:《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愉快,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好的夫妻,都是优秀的合伙人》等。
目 录
Chapter 1 谁在定义你的价值
你会如何给自己评分 / 003
外在很优秀,内在仍然不快乐 / 012
为了父母的一句肯定,她等了三十年 / 020
自我价值的定义权不能拱手让人 / 028
转移视线,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 / 036
当别人对你说“不”,你要对自己说“是” / 044
你的愧疚感,有毒 / 053
父母影响前半生,自己定义后半生 / 061
Chapter 2 始于讨好的感情终究不属于你
童年里就开始用讨好来交换友情 / 071
你的委曲求全正在抹杀你的拼尽全力 / 079
为什么不能“亏欠”别人 / 086
喜欢被关注,有错吗 / 094
不必成为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 102
你这么牺牲,到底是为了谁 / 109
你不是情商低,而是对自己太苛刻 / 117
Chapter 3 轻视自己,如何换来伴侣的重视
你不被爱,这是真的吗 / 127
为什么总是遇到不靠谱儿的男人 / 134
如果你感到卑微,证明他不够爱你 / 140
你有多不爱自己,才会让伴侣天天说我爱你 / 147
那个从小缺失父爱的女孩,凭什么找到了真爱 / 154
伴侣习惯性指责,是我们不够好吗 / 161
三招破解“父母不和睦,子女的婚姻必然不幸福”的有毒逻辑 / 169
拥有吸引力,从你变得自信开始 / 176
Chapter 4 治愈心伤,活出自己的万丈光芒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 / 185
停止抱怨,给每件事情积极赋义 / 192
深度觉察:痛苦的根源来自某个灾难性的信念 / 199
转换价值标签:请找出一百个爱自己的理由 / 207
你的人生本就是由自己做主 / 214
给意识“调频”,从过去和未来回到当下 / 221
记忆回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228
提升幸福感,关于爱的五种表达方式 / 235
深度觉察:痛苦的根源来自某个灾难性的信念
和朋友聊天,经常会听到他说起现在很多人都有“情绪病”,朋友不是学心理学的,是学医的,医学上也认为情绪是导致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他也提到了 “身心合一”,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就很容易产生类似焦虑、抑郁这样的情绪困扰,身体也会因此出现各种急性或慢性的病症。他和我 提到了一个自己的发现,当一个人长期饱受同一个疾病的困扰时,代表他长期饱受同一种情绪的困扰,而这个情绪当然不是 天生就有的,而是因为某个重要的想法是错的。
他和我说起自己的一个患者,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女人, 也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但奇怪的是,她的妇科病总是反复影响她的生活。她用过很多抗生素去遏制炎症,但是于事无补,这让她非常焦虑,更麻烦的是,妇科病还没有治愈,她又出现了新问题——习惯性失眠。
针对她的病症,医生起初的判断是与环境不洁和自身的免疫力低有关,但依此诊断幵的药,服用之后并没有让她的问题有所好转,反而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后来她到了我朋友的诊室, 通过询问找到了症结。她有一个“坏习惯”,结婚之后,每天会清洗自己的下身很多次。就在这无数次清洗的过程中,她自身的抵抗力被削弱了,体内原本平衡的菌群失调了,由此引起了炎症并且反复发作。那么,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呢?
这要追溯到她小时候的经历,父母在她六岁那年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对母亲有很多怨恨,又因为她长得很像母亲,所以父亲对她非常冷淡。十四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她和男同学一起坐车回家,下车的时候,男同学扶了她一下,这一幕恰巧被父亲看见了。回家之后,父亲扇了她一个耳光,并且告诉她, 随便和男人交往是很肮脏的,然后就命令她马上去洗澡。这件事之后,“肮脏”这两个字烙在了她的心里,这正是导致她不断 清洗自己身体的原因,“我是肮脏的,和男人接触过是需要洗干 净的”这个想法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结婚之后,清洗身体更变成了她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知道了这一切以后,当她问起究竟用什么新药才能治好自己的炎症时,我的医生朋友只是告诉她,以后每天只洗一次澡就可以了。她不太敢相信,但还是照做了,没想到的是,她竟然真的慢慢恢复了健康。
这种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类似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在我的读者群里,有个女生恋爱五次都是被抛弃的结局,这让她非常痛苦,幵始怀疑男人都是欺骗女人感情的,甚至怀疑自己注定是要孤独一生的。
我让她回顾五段爱情的全过程,并且找到相似的地方。她突然发现,每任男朋友在提出分手之前,自己都做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就是指责男友是个窝囊废,是个没有前途的人。对于男人来说,这种话可以算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每任男朋友都选择主动离幵了她。那么,她为什么要去诋毁这些男人呢?
这也要追溯到她的童年经历,因为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为了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而选择再婚,但继父常年酗酒、打牌,根本不关心她们母女俩,母亲既要挣钱养家,还要忍受继父的脸色,日子过得很苦。因此,她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男人就是窝囊废,根本就不可靠。虽然长大后的 她不断地谈恋爱,却也不停地失恋。究其原因,是她意识层面觉得结婚是必要的,是可以让母亲安心的,但在她的潜意识里又觉得男人是不可信的,是担不起家庭责任的。因为这样,每次都是她亲手毁掉和一个人共度一生的机会。
以上两个案例,都充分证明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推论一定一个人行为和情绪的是内在某个不合理的信念。令人无奈的是,大部分人在出现痛苦和困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原因,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那么,这种不合理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复旦大学哲学教师陈果曾在课堂上说:“干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每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都是来自我们早年在某个经历中得出的某个极端的看法。比如那个被父亲打耳光的女人,她通过父亲的责罚得出“自己是肮脏的”这个结论,为了避免遭老公的嫌弃,她不断地清洗自己。而另一个反复经历恋爱失败的女人,正是因为她从母亲对继父的态度里看到很多不满和失望,所以形成了 “男人都是窝囊废”这个负面的信念。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她在长大之后一边努力恋爱,一边用这个信念摧毁着自己的爱情。
信念很多时候都是从早年经历里得出的,而这些经历通常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或者是一些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事件。重点是,并不是这些事件本身在影响我们,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总结和判断影响了我们。比如,你妈妈曾因为成绩不理想骂你笨,你可能就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在那之后你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努力进取的心。如果你认定自己是笨的,那一切的努力就都是徒劳的。结果就是自己原地踏步,眼睁睁看着别人通过 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总是看到父母吵架,吵完架之后的妈妈都躲在房间哭,你就会觉得吵架是不好的,任何吵架都会制造痛苦。长大之后,无论受到怎样的误解和指责,甚至是攻击,都会选择忍受,因为你在逃避争吵,但换来的是自己伤痕累累,痛苦不堪。
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张空白的画布,在成长过程中不停地积累对世界的了解和应对的经验,从而慢慢有了自己的心灵地图,而这个地图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就是每个人对过往事件所做出的理解、评判和定义,这就形成了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信念。那么,该如何发现和改变这些信念呢?
当你为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个情绪所困扰时,比如你总是怕黑,总是失眠,总是不敢在人前说话等,你可以像剥洋葱似的间自己几个问题:
①我从什么时候幵始这样的?
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③我怎样看待这个事情的?
通常来说,一个情绪或者困扰重复发生,一定是起因于某个历史事件,那么我们要通过几个问题,来联结历史,找到藏在冰山深处那个信念的核。在找到这个信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步骤去释放它。
第一,告诉自己这个信念是你痛苦的来源。
痛苦是改变的动力。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痛苦是由某个信念导致的,我们就有理由下定决心不再让这个信念继续带给我们困扰。每个改变都需要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就代表着我们的决心,所以当你要改变或者释放一个信念时,你可以把它写出来 并告诉自己:我从此不需要你了。
第二,改写信念。
哪怕是有偏差的信念也未必对人产生完全负面的影响,我们不需要把信念当成敌人,而是可以把某个不合理的信念“修缮”一下,让它变得合理,并且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比如,你曾经把父母因为成绩骂你脑子笨的话绝对化吸收,你认同他们说的,学业和事业都受到了影响,自卑又难过,那你就需要改 变这个信念,让自己明白父母当年说的话只是对当时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并不是在总结我们整个人,只要努力让学习成绩变好,那我就是优秀的。另外,也可以回溯过去,找到父母曾经表扬我们的记忆,证明自己并不笨,而是优秀的。
第三,重复练习。
一个信念伴随我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改变不可能在 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当我们发现并且下决心改变这个信念时, 就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再坚持这个信念,然后树立一个积极合理的信念。
上文中提到的那个不断清洗身体的女性,在接受医生建议后每日递减清洗次数,并且告诉自己:卫生是重要的,但是重复清洗是不必要的。而那个认为男人都是窝囊废的女性则修正了信念,将其改为:有些男人的确是缺乏责任心,并且还有不良嗜好,但这始终不能代表所有男性。因此,她们都走出了消极信念的阴影。所以,如果你也一直被某些负面信念困扰,不妨按照以上步骤,去实践和改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