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赵春盛担任主编,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云南大学社会学的学术影响力。本期所选文章以‘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部分发言及论文为主体,兼有一篇调查报告和八篇影评,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主要文章有:《从费孝通学术研究被质疑谈起 》《从“玉村”到“玉城”——一个滇中村落的空间变迁》《以“魁阁”为中心的心理学与社会学交汇 》《王康与<时代评论> 》《为什么讨论民族志电影的情景事实》《人类学的东方:关于阿拉伯世界的理论的边界 》等
再回首(卷首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场疫情给中国及全球带来的损失,目前尚无法评估,给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将带来怎样的改变,现在同样无法做出预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医学研究者及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一方面把科学的研究结论用于临床治疗,另一方面,相关的医学论文也纷纷出炉。2020年1月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出台的通知中,明确使用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提法。除了医学,在这场遍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也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发表。2020年2月初,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对的区域和群体差异调查”。继而,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向全国公开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应急项目”。多年以后,回首此时,我们可以说,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我们并未缺席。
80余年前,战争的乌云曾笼罩全国乃至世界。边城昆明,也因日军飞机的不断轰炸不得安宁,“云大-燕大社会学工作站”不得不迁到呈贡魁阁。穿越时光隧道,我们仿佛看到费孝通先生为油印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一字一句地刻蜡板的情形。“魁阁”时期前后六年由这一“学术共同体”所产出的成果,与时局并无直接联系。但是“魁阁”以及驻扎在呈贡文庙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在当时当地所开展的实地研究,为社会学的中国化树立了极佳的榜样。今天在我们讨论的“魁阁精神”中,学者的淡定与专注应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学者要无视变化,“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应从现实出发,去对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进行探寻,而不仅仅是“应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医学等自然科学之外,同样给人文与社会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命题。同时,经历这样一场疫情,也促使我们去对既往的学......
主编赵春盛,大理鹤庆人,白族,博士,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研究领域:社会学、民族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等。主持《我国藏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可及性问题及其公共治理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研究》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政策生成及其反思》等论文。讲授公共事务管理、公共管理经典理论、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等课程。
再回首(卷首语)
“现代中国与乡土传统——‘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
学术研讨会部分发言及论文
在“现代中国与乡土传统
——‘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李友梅
在“现代中国与乡土传统
——‘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李培林
“魁阁研究丛书”序 赵春盛
从费孝通学术研究被质疑谈起 李建新
我和中国社会学的缘分 沈承宙
从“玉村”到“玉城”——一个滇中村落的空间变迁 李伟玉
易村的访问和纪念——写在易村调查80周年 李立纲
以“魁阁”为中心的心理学与社会学交汇
——从周先庚致费孝通的一封信谈起 阎书昌
西镇的性别结构 :四位学者的研究 董殷江
王康与《时代评论》 白晟
影视人类学
为什么讨论民族志电影的情景事实? 陈学礼
影像的“意义之网”——《姑婆》的制作过程及思考 杨宇菲
《说戏》情景事实记录及思考 张瑷签
到北六堡去拍“抬冰山” 李舒
三个女人与长镜头 梁小燕
在百塘跨年的日子 农梅柳
日月草草 游玉婷
需要用心的民族志电影师 怡君
译文
人类学的东方:关于阿拉伯世界的理论边界 利拉·艾布-卢霍德 著 王立秋 译
《魁阁》集刊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