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健身养生和延年益寿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体育与健康”成为当今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用体育促进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太极拳运动的实践效果以及国内外的科学研究表明,太极拳是预防亚健康和康复慢性疾病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运动处方”。李圣博士的《太极拳心法探秘》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健身养生和延年益寿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体育与健康”成为当今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用体育促进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太极拳运动的实践效果以及国内外的科学研究表明,太极拳是预防亚健康和康复慢性疾病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运动处方”。李圣博士的《太极拳心法探秘》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研究成果。
李圣祖籍山东,自小习武,武术功底扎实。1994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硕士连读),师从鸳鸯门武术姜周存教授,从那开始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功不辍,毕业后到山东体育学院担任教师。二十多年来潜心研习太极拳,擅长陈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以及打坐站桩等静功修炼,体悟颇多。2013年李圣以高分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我的博士研究生。“太极拳心法”是他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作为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整合开发研究》(编号:2014BTY003)的子课题。在上海读博的三年里,李圣除了大量查阅太极拳相关文献和每天坚持练功外,还走访了众多太极拳名家、名师,虚心学习,积累素材,提高技艺,增加体悟。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优秀拳种,不仅对外在形体动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而且对内在的心理活动、心性修炼也有专门的训练体系,太极拳心法就是其内在修炼的核心部分。然而,在太极拳普及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于其外在的形体规范,而忽视了其特有的内在修炼方法。这样的太极拳,也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是这种效果还是不充分、不全面的,如果能够将其独具特色的内练内容挖掘出来,使其真正成为“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运动,那将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益处,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当今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太极拳心法体系进行研究,也是解决现代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太极拳心法探秘》从“象思维”的视角,以西方身体观为知识背景,以中国传统的“心的文化”作为活水源头,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心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阐明太极拳心法的内涵、原理和方法,挖掘心理健康促进的手段和措施,帮助人们抓住太极拳内在修炼的要旨,指导太极拳实践活动,起到调节心理、涵养心性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作用。
李圣,山东体育学院副教授,武术养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1.太极拳与传统体育养生;2.武医融合与健康促进。系孙氏武学、鸳鸯门武术、叶派太极拳、拦手门武术传承人。“气道武医”创始人。多年来,积极倡导与实践“武医融合,主动健康”。
导论
研究背景
一、健康危机和健身需求
二、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
三、太极拳传承发展的需要
研究综述
一、关于“象思维”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武术思维方式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太极拳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身体说起
第一节 西方身体观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身体思维模式
一、“身”“体”和“身体”辨析
二、“身心合一”的身体思维模式
三、“身心合一”的逻辑起点
四、“身心合一”的实现媒介
第三节 当代身体的“转向”和异化
一、身体的“转向
二、身体的异化
三、武术的身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极拳心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心的文化
第二节 “心”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太极拳心法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太极拳心法的思维基础:象思维
一、“象”的内涵
二、“象思维”理论阐释
三、太极拳心法是“象思维”的运用典范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太极拳心法的内涵
第四章 太极拳心法的方法论
第五章 太极拳心法的符号学、隐喻学解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