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围绕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阐述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格的变迁及其发展状况,揭示社会转型与人格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既有理论上对人格问题的一般探讨,又有以我国现实为基础引发的人格思考。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着重从社会与人格、社会人格和个体人格的关系层面揭示我国当前人格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塑造合格的法律人格,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变化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的变化发展,反之,人的变化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在人的变化发展中,人格的提升和培育是关键。
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早在1918年就曾经呼吁进化社会的人格教育,并将养成健全之人格作为平民主义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号召人们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可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而言,健全人格都显得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Alexlnkeles,1920-)在对人的现代化问题上作了长期研究后,告诫世人:身处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如果没有经历人格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惨结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甚至认为,现代化应该是“先化人后化物”,不如此,物的现代化就会掩盖人的现代化,从而出现物支配、奴役人的现象。在他看来,一个物役化的社会是难以称之为真正的现代化的。他说:“一个国家,只要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到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可见,社会的现代化不只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人,而现代化的衡量尺度也离不开人。
我们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就我国目前社会现状来看,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接,催生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使得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它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社会转型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需要我们看清社会的变迁,以现代眼光看待我国目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社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答案。当前我国已跨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我国也处于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期,既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又担负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重任。在此特定历史时期,国民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也处于一个人的转型时期,即由传统人向现代人、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时期。由于社会的巨大变迁,它会带来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迁。在传统社会,由于受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个人身上也带有明显的传统社会印记,具体表现在个人缺乏独立性、主体性,个人人格具有依附性、道德性等特点;而在现代社会,个人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体性,个体人格则需要体现自主性、规范性等特点。
徐强江,苏仪征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序言
理论篇
第一章 文化与人
一、人是文化的产物
二、人是“符号的动物”
第二章 文化与人格
一、文化中的人格
二、人格中的文化
第三章 “基本人格型”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内容
三、理论启示
第四章 人格主义的社会主义
一、理论的提出
二、理论的反思
第五章 基本人格与个体人格
一、理论的共通性
二、理论的差异性
第六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格分析
一、物的人格化
二、人格的物化
第七章 马克思人学视角的历史转换
一、个人构成社会
二、社会构成个人
第八章 经济行为中人的理性行为假设
一、经济活动中人的理性行为
二、理性行为的有效规范
第九章 21世纪希望的进步
一、存在和生存的希望
二、个人希望和社会希望
三、人类希望
实践篇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中的人格转型
一、人格转型与社会转型
二、人格现状及其发展
第十一章 人的现代化的关键:人格转型
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二、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
第十二章 人格的解体与重构
一、人格的解体
二、人格的重构
第十三章 我国新时期人格基点的动荡与偏移
一、人格基点及其动荡
二、人格基点的偏移与矫正
第十四章 现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重组
一、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二、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
第十五章 我国当代人格范型
一、什么是人格范型
二、人格范型的转变
第十六章 从伦理人格走向法制人格
一、从伦理社会到法制社会
二、从伦理人格到法制人格
第十七章 道德变迁与人格重建
一、人格与道德
二、人格重建
第十八章 地方文化与居民人格塑造——以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为例
一、文化与人格的关联
二、陈集镇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居民人格的影响
三、居民人格塑造
第十九章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培育
一、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培育
第二十章 新时期道德建设与青少年人格培养
一、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特点
二、如何培养青少年人格
第二十一章 公务道德论
一、何谓公务道德
二、如何建设公务道德
第二十二章 体面劳动:从理念到践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