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为我社出版的老集刊,2019年起在我社出版,每年两辑,目前已出版两辑。
本书稿为该刊2020年第1期(总第3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刑事法研究、程序法研究、域外法研究、其他部门法研究四大板块。
刑事法研究板块有五篇文章,分别涉及刑罚罪刑规范、诈称受领人取财行为的刑法学分析、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正当防卫的司法异化与纠偏、死刑控制等。
程序法研究栏目下有三篇文章,分别涉及难办案件中的司法与民意、司法改革视角下的法官助理与助理法官、检察权属性研究。
域外法研究栏目下有四篇文章,分别涉及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现状、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框架条例指南、国际引渡制度、GDPR下企业数据合规问题
其他部门法研究涉及我国地方性债务法律规制、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务派规制、航天保险法律条款研究等。
前言 由实践哲学走向文化哲学的感悟
20世纪是哲学研究范式转型的世纪,但是这次范式转型与16~17世纪的范式转型有着很大区别。16~17世纪是中世纪哲学转向近现代哲学(modern philosophy)的时代,以启蒙为标志,以理性、主体性、自我意识为核心,也就是众人所说的“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时代。这次范式转型有着明确的共性,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哲学家,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理论指向。但是对20世纪的哲学范式转型却很难总结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理论特点或理论指向。换言之,他们可能反对的是同一个东西,“破”的对象都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宏大的绝对真理的思辨哲学、理论哲学,而“立”的内容是什么,向何处“立”,以什么方式和什么形态“立”,大家却没有共同意见。于是造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局面。
在中国,哲学范式转型同样处于“正在途中”“莫衷一是”的状态。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哲学界就对苏联的教科书体系进行了反思与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中国哲学研究界和西方哲学研究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虽然有交流,但主要还是在自己的话语范围之内“自说自话”。有识之士也不断提出自己的哲学构想,对中国的哲学范式转型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想法。
在这些众多的哲学构想之中,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思路。可以说,实践哲学范式是新时期中国哲学建构的一个重要范式,而文化哲学可以称为实践哲学的一种展开方式、出场方式。
实践哲学在中国的兴起,大体上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一个是西方哲学研究界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践哲学传统的引入与研究。在前一个方面,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理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理解有其特殊的历史合理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体系,它有着体系严密、整饬、简洁有力以及适合全民学习和传播的特......
刑事法研究
应受刑罚处罚性及其指导下的罪刑规范评价/崔志伟
诈称履行受领人取财行为的刑法学分析
——兼谈“偷换二维码案”/姚培培
死刑控制的第三条道路
——关于《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评论/李元端
司法改革与司法裁判研究
难办案件中的“司法”与“民意”
——兼论法官裁量权的规范/郭烁 任禹行
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研究/胡公枢
正当防卫的司法异化与纠偏思路
——以Z省168份刑事判决为样本的实证分析/张驰
司法改革视角下的法官助理与助理法官/卢迪
国际法与域外法研究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评析/米良
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框架条例指南
/胡苗苗 胡代芳 崔若雨 覃圆 陆添蛟 译 张建文 钱春雁 校
全球治理法治视野下的国际引渡制度发展考察/刘雷
GDPR下企业数据合规问题及对策分析/卓丽
行政法与社会法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法律规制研究/于萍
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务派遣规制
——兼论中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未来可能之再修正/王桦宇
航天保险合同条款研究/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