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以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线展现了二十四个中国城市乡村的农耕文化、风土人情、美食与美景,融合了有关节气的知识、文化历史故事、重要的农事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有趣的民俗活动、时令的饮食与养生,以及当地的名胜古迹,给孩子以中国农耕文化的熏陶。同时,书中的故事饱含团圆、和睦、敬老、敬畏自然等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思想与情感,快乐中充满温情,洋溢着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美满与幸福。《雨水:大雁归》故事的地点在天津,贝儿参与了雨水时节的乡间农活,还吃到当地美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历时五年潜心创作,孩子能读懂的二十四节气图画书
●以图画故事的方式讲节气,融入传说故事、农事劳动、民俗活动、名胜古迹和美食美景
●舌尖上的中国,足尖上的节气,感悟天地自然,传承中华文化
●一张中国旅行美食地图,一幅中国文化地理思维导图
●跟随节气走遍中国,给孩子国际前沿的自然教育、生活教育和体验教育
●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给孩子的节气通识课,成为从容面对世界的小少年
●从室内到户外,从阅读到实践,带领孩子从书本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带孩子在合适的季节去美丽的地方,感受极具特色的地方风情
●一套书玩一年,吃喝玩游学相结合,知节气、爱生活、懂文化、长见识
●随书扫描二维码,看保冬妮视频导读,听保林叔叔讲解节气
立春啦!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结束,春天开始了。
“春天来了,我要穿裙子!”
“贝儿,夏天才穿裙子呢。刚立春,天还冷,春捂秋冻,咱们还要穿两个月的厚衣服。”爷爷说。
“那夏天什么时候来啊?”贝儿问爷爷。
“过完春天,夏天就来啦!立春后天气会渐渐暖和。从今天开始,可不要再去冰上走了,不然会掉进冰窟窿里,要记住了!”爷爷嘱咐着。
“咱们去菜市场,立春要咬春,今天爷爷教你做春饼。”
贝儿和爷爷走出家门,穿过胡同,碰到邻居福奶奶。
“贝儿跟爷爷买菜去啊?”
“是啊!福奶奶,爷爷要教我做春饼。”
菜市场,菜真多。
“寿爷爷来啦,立春吃春饼啊?”卖菠菜的大爷热情地打招呼。
“春饼怎么吃呢?”贝儿问爷爷。
“春饼要夹着合菜吃。合菜是将豆芽、菠菜、韭菜、粉丝放在一起炒熟,夹在春饼里,吃起来又香又脆。”
贝儿和爷爷买完菜,高高兴兴回家了。
回到家,爷爷忙活开了。
爷爷边干活,边告诉贝儿:“咬春说的是在立春这天嚼萝卜、吃春饼,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感受春天的气息。”
“北京人吃春饼卷合菜。春饼里放上酱肉,卷上炒好的合菜和摊鸡蛋,有荤有素,可好吃啦!”
贝儿听得都要流口水了:“爷爷快做吧。”
爷爷笑着说:“我小时候,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里烙的春饼,闻名整个北京城。买回家稍加热,夹上羊角葱丝,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再夹上合菜,那叫一个香!吃完再来碗小米粥,味道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爷爷净馋人!”贝儿听得直咽口水。
爸爸妈妈回来了。
“开饭喽—全家咬春喽—”
贝儿高兴地摆好碗筷,奶奶端出菜,爷爷发话了:“吃春饼可有规矩,要卷成筒,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
爷爷给贝儿做着示范,贝儿认真地学着。
饭后,一家人在胡同里散步,爷爷给贝儿讲,他小时候总听到货郎吆喝“萝卜——赛梨”,那时穷人拿萝卜当水果吃。
邻居宝儿出门看见贝儿和爷爷,赶紧叫住他们:“贝儿,快跟我们一起去打春牛吧!”
爷爷回忆道:“我们小时候打春牛,就是庆祝春耕的开始,要喊着‘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这些吉祥话。你们要记住啊!”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宝儿和贝儿高兴地打着“春牛”。
这时,福奶奶来了。
“寿爷爷,这是我画的报春图,写的立春对联,送给你们,还有我做的春卷,你们尝尝。”福奶奶递上了立春的礼物。
爷爷把报春图和春联贴在了院门上,春天就这样来到了小胡同。
贝儿的小问题
立春三候是什么?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后,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冬眠蛰居的动物快苏醒了;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变薄,鱼游到水面上好像背着冰块一样。
北京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繁华的商业街区,令人向往的文艺活动。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护国寺小吃都是地道的北京美食。到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雍和宫、北京胡同和北京的大学都值得去参观。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咬春,这个习俗在魏晋时就有了,那时将薄饼摊在盘中,加上蔬菜食用,称为春盘。到了唐代,流行吃春盘、春饼。清朝富裕的人家春饼里要放酱熏烧肉。后来,立春北京吃春饼夹合菜。有的地方吃春卷,用薄饼裹上馅煎炸后吃。
为什么要打春牛?
立春时节,迎春仪式中的“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春牛”用木头和土塑成,祈求丰收。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萝卜真的比梨甜吗?
“萝卜赛梨”是旧时老北京的叫卖,那时穷人拿萝卜当水果。在冬天的夜里,街上会听见“萝卜——赛梨啊,辣了来换”的叫卖声。这种“赛梨”的萝卜,就是心里美萝卜,红心绿皮,不辣不涩,可以当水果吃。
著者,保冬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编审。出版了逾200 部童书,其创作涉及童话、图画书、儿童诗、儿歌、散文等体裁。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版权输出到美、法、英、德、韩、印度、约旦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代表作品有《屎壳螂先生波比拉》《水墨宝宝视觉启蒙绘本》《九色鹿》等。
绘者,王俊卿,专业插画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设计专业。小时候喜欢在日记本上涂涂画画,大学毕业后从事儿童插画工作,喜欢养养鱼、种种花,发掘生活中的小乐趣,其作品有《小邮递员》、“包子狗和面条猫”系列绘本。
1. 立春 吃春饼 北京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书中描绘了立春时节北京的自然景象和食俗习俗。立春到了,贝儿一家人咬春,一起做合菜,吃春饼,贴春联,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
2. 雨水 大雁归 天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天气回暖,雨量渐增,人们感应到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的气息。爷爷带着贝儿来到天津,吃了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去乡下二叔家,拔羊角葱,在河边看鱼,二婶还做了耳朵眼炸糕、罾蹦鲤鱼招待他们。
3. 惊蛰 挖雷笋 浙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春雷响动、冬眠的动物要苏醒了。爷爷和贝儿来到天目山旅行,一起听春雷、吃春笋、种树苗。他们在杭州吃了雷笋炖老鸭、西湖醋鱼、片儿川。贝儿还听到了白娘子的传奇故事。
4. 春分 采春茶 广西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天气不冷不热,到了耕种、施肥的农忙时节。贝儿和爷爷来到了广西,吃鱼丸春汤,采春分茶,吃汤圆,玩竖蛋游戏,体验着浓浓的广西春分习俗。
5. 清明 游宏村 安徽
清明是纪念亲人的日子,清明扫墓都要到郊外去,清明节也被称作踏青节。清明时节,贝儿和爷爷来到了安徽,去宏村看烟雨古镇,去黄山看云雾松林,去西递看油菜花田的美景,一路乡村美味吃不尽。
6. 谷雨 养蚕忙 四川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加快,农作物长势喜人。贝儿和爷爷来到天府之国成都,看养蚕、观丝织、学吃川菜美味,品蜀绣华美,参观了杜甫草堂,还听到了仓颉造字有功下谷子雨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