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心理老师(咨询师)写给家长的书。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及困扰,进行具体的案例呈现,然后再进行剖析,并且提供一些相应的策略,如何更好协助孩子成长。案例涉及“校园欺凌”“手机控”“青春期情绪”等问题。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如何建构亲子间的关系,如何和自我建构关系,如何和他人建构关系三个部分。那每一个部分有11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三个故事。一共99个小故事。
其中每一个小故事分为:案例、分析、支招三个部分。
案例就是心理老师看见的、听见的、接待的,一个个具体的故事。
分析就是就是根据上述的案例做一些心理理论上的剖析。
支招就是,在具体的分析会给家长和读者一些具体的方法的指导。
本书借以小故事开头,可读性较强,是一本心理普及性读物,鉴于全国上下对心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将家庭心理氛围营造、家庭成员关系链接做无痕的陈述。
这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写给家长和教师的书。
这里有99个故事,包括“手机控”“青春期情绪”“校园欺凌”……
每一个故事都来自现实生活,
每一条分析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每一个应对办法都值得借鉴。
这本心理健康普及读物将帮助家长和教师重拾“懂得”的智慧,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力量”。
温暖的呵护
首先要祝贺蔡老师又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其次也想要表达在此写序的荣幸与感激。和蔡老师也就是我的妈妈相识已有二十年了,想用“相识”来表述,是因为妈妈更像朋友,比起血脉间的命中注定,用朋友般的相识相知,更能体现我对与妈妈这一份关系的珍惜与重视,一直觉得能够和妈妈成为母女,成为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一直感激不.已。
我成长的二十年,也是妈妈成长的二十年,在我的认知中,我们共同成长,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也相互作用着彼此的成长,妈妈对于我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对妈妈的作用似乎显得有些浮夸,但能够大胆说出这样的话的自信完全来自妈.妈。
妈妈主张爱的教育,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她都没有把我当做一个未长成的小孩看待,爱我、尊重我,看见与认可我的闪光点,让我更好地向内认知,审视自己,这一份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都化作我生命中坚定的力.量。
妈妈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有时很感性,有时很理性,我们时常会有走心的谈话。妈妈时常会表达遇见我是她这一辈子的幸福,每每这样的时刻,幸福感都溢于言表,我也一直感到幸运,能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妈妈于我,不止有爱,还有以身作则,妈妈的呵护不仅温暖,还有力量,她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坚持,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的每个人生阶段,妈妈在电脑前码字或是批阅到深夜的身影从未改变,我常常会心疼,但也懂得了妈妈想要传递给我的这一份尽职与执.着。
妈妈温暖呵护的不仅有我,还有她教过的孩子们。小时候,妈妈对班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热心照顾,长大了,他们彬彬有礼,都体现着他们对妈妈的爱戴,缘于妈妈爱的教育的践行与感受到被爱的反.馈。
看着妈妈一路走来,纵然辛苦,但心中洋溢着幸福,坚定了我未来想要做像妈妈一样的人的信念,要成为一个有所坚持,有所传递,温暖且有力量的.人。
亦冰
2019年6月
蔡素文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教育心理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师后备成员。
2014年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宝山区教育系统第六、七、八届心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研员)称号。心理成长SPA活动(心理团辅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多次参与电台、电视台的心理健康教育栏目。2011年担任《康复》杂志“为人父母”心理专栏撰稿人。2015年担任《东方教育时报》“案例门诊”心理专栏撰稿人至今。著有《成长自有力量》。
序一温和地坚持
序二温暖的呵护
第一篇章.如何爱一个孩子: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一、如何爱才算对
1. 功利的爱是有代价的
2. 肆意的攀比是伤人的
3. 没有能量的爱是悲剧
二、请积极正向表达
4. 反问式的语句让孩子摸不到头脑
5. 疑问式的语句让家长显得力量不足
6. 感叹式的语句让彼此的情感连接
三、承受不起的“过度养育”
7. 掌控一切,换不来心灵的宁静
8. 过高期望,得不到满意的成绩
9. 安排过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叛逆”的潜台词
10. 喷火的“战斗机”
11. 宅在家里的“瘾”君子
12. 花季阳台上的荆棘
五、别让手机霸占了亲子时间
13. 孩子怎么不喜欢说话?
14. 孩子为什么如此退缩?
15. 孩子为何对啥都没有兴趣?
六、离家出走的隐痛
16. 逃避不可行
17. 任性的代价
18.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七、禁止的背后
19. 看见“禁止”背后的丧失
20. 刻意训练给信念带来希望
21. 生活细节唤醒自我意识
八、给孩子一个台阶
22. 听懂内心的声音
23. 体察真正的需求
24. 给予由衷的支持
九、宝贝,对不起!
25. 家长说对不起,孩子才会说对不起
26. 说声对不起不丢人
27. 对不起不止停留在言语
十、请给拐弯一个缓冲
28. 和曾经说再见
29. 和伙伴说再见
30. 和我的“宠物”说再见
十一、极端背后的警醒
31. 要给“完美小孩”的隐忍一条出路
32. 要给“高质量陪伴”一个定义
33. 给“家庭冷暴力”一个否定
第二篇章.如何爱自己:让孩子建构与自我的积极关系
十二、悦走人生路
34. 自我中心的“小太阳”
35. 心思细腻的“敏感者”
36. 善于思索的“人生拷问者”
十三、考试协奏曲
37. 睡眠不足
38. 方法不当
39. 情绪不佳
十四、勿做手机控
40. 大家都这样啊! 0
41. 没有手机我寸步难行
42. 我满脑子都是游戏!
十五、心情小感冒
43. 得不到的肯定
44. 失败的反复来临0
45. 特殊的生活事件
十六、中等生不隐形
46. 潜伏着的“才子”
47. 有节奏的助跑为了惊人的一跳
48. 没有麦克风的演讲比赛
十七、摊开掌心培育女孩
49. 不要抽象的性别平等
50. 要关注的是优势差异
51. 尊重才是真正的意义
十八、男子汉的养成
52. 被误解的“释放天性”
53. 被无视的“责任担当”
54. 被遏制的“胸怀格局”
十九、男孩的“味道”
55. 阴柔男生不是一天养成
56. 允许多元,但不能替代主流
57. 男生追求精致也没错
二十、“妈宝”请自己成长
58. 缺席的星期三
59. 儿子,妈妈帮你来许愿!
60. 估计我妈会替我相亲
二十一、做个“丰盈”的学霸
61. 被偷走的积极情绪
62. 被压抑的真实需求
63. 被忽视的关系建构
二十二、读书看到内在的自己
64. 肤浅狭隘了内心
65. 读书丰盈了思考
66. 书中看到了自己
第三篇章.如何在社会:让孩子建构与社会的积极关系
二十三、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
67. 挫折是可以激发潜能的
68. 挫折教育是顺势而为的
69. 挫折教育需要细水长流
二十四、心灵的“小中产”
70. 如何觉察到我们的虚荣心
71. 如何照看好我们的自尊心
72. 如何安放好我们的自卑心
二十五、不想说有缘由
73. 我在想,所以不想说……
74. 我担心,所以不想说……
75. 我知道,但是不想说……
二十六、助人的意义
76. 接受异己才能悦纳自己
77.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78. 拥有人际理解力才会更受人欢迎
二十七、主动建立友谊
79. 创造尝试的机会
80. 即使被拒绝又何妨
81. 主动交往不留遗憾
二十八、二宝时代8
82. 有了二宝,大宝不乖了!
83. 二宝是一场家庭考试
84. 二宝是礼物
二十九、咫尺“冷暴力”
85. 言语暴力不要认为只是说说而已
86. 忽视不能解决问题
87. 同学群也暴力
三十、分享即获得
88. 她的进步我不能接受
89. 不愿分享是因为害怕失败
90. 可以共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三十一、当“官”的意义
91. 统治与孤立
92. 霸权与疏离
93. 付出与成长
三十二、不在外面的世界中迷失
94. 拥有高质量的陪伴
95. 创设更深入的体验
96. 掌握多视角的应对
三十三、美丽的感谢
97. 感谢过往的经历
98. 感谢善意的支持
99. 感谢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