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引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四编。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早期哲学思想萌芽、六经与孔子、明德、敬畏、仁爱、忠义、礼和、智勇、诚信、廉耻、孝慈、勤敏、中庸。
序言
Preface
自序
Author's Preface
编 引论
章 中华早期哲学思想萌芽
一、自然崇拜、万物有灵
二、图腾崇拜
三、祖先崇拜
四、“上帝”“天命”与人德
五、五行
附录 从李白名字看阴阳五行
二章 六经与孔子
一、孔子与《诗经》
二、孔子与《尚书》
三、孔子“修起礼乐”
四、孔子与《周易》
五、孔子与《春秋》
附录 《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功用
二编 世界观
章 明德
节 孔子之前“德”观念的演变
二节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子“德”的道德属性
三节 “明明德”——孔子德性修养学说
四节 “志于道,据于德”——孔子道德哲学的境界
附录一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附录二 周处改过
二章 敬畏
节 敬畏的内涵
二节 敬畏的依据
三节 敬畏的尊行
四节 敬畏的功效
附录一 敬天法祖
附录二 天地君亲师
三编 人生观
章 仁爱
节 仁爱的内涵
二节 仁爱的依据
三节 践行仁爱的方法和途径
四节 仁爱的功效
附录一 君子以剑自卫乎——以仁自卫
附录二 顾荣与炙人
二章 忠义
节 忠义的内涵
二节 “忠义,人之大节也,根于天性,具于人心”——忠义的依据
三节 “忠,德之正也”,“义,人路也”——忠义的持守
四节 忠义的功效
附录一 叔向论三奸同罪
附录二 狐死首丘
三章 礼和
节 礼、和与礼和的内涵
二节 礼和的依据
三节 礼和的原则和方法
四节 礼和的功效与境界
附录一 “敢问交际何心也”
附录二 六尺巷
四章 智勇
节 智勇的内涵
二节 智勇的依据
三节 智勇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四节 智勇的功效
五节 智勇的层次和境界
附录一 渑池之会——蔺相如智勇抗强秦
附录二 子产争承
五章 诚信
节 诚信的内涵
二节 “人而元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为立身的根本
三节 诚信的功效
附录一 曾子杀彘
附录二 《吕氏春秋·贵信》
六章 廉耻
节 廉耻的内涵
二节 廉耻的依据
三节 廉耻的功效
附录一 公仪休拒鱼
附录二 杨震夜拒金
四编 方
章 孝慈
节 父慈子孝——孝慈伦理的内涵
二节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慈的依据
三节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慈的践履与功效
附录一 小学诗
附录二 父掩子非
二章 勤敏
节 勤敏的内涵
二节 勤敏的依据
三节 勤敏自持
四节 勤敏的功效及境界
附录一 陶侃勤政
附录二 三余读书
三章 中庸
节 中庸的内涵
二节 中庸的原则与实践方法
三节 中庸的功效及境界
附录一 宥坐
附录二 晏子智斗楚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