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自媒体便代表了当代大众传播的新载体,它继承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建构了全新的话语与意义空间。总的来说,自媒体的意义并不局限在技术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从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文化经验,改变了意义的生成、传递、衍化、阐释及理解方式,由此致使意识形态运作的“外源”和“内生”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迁,这种变迁构成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界限与新条件。自媒体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性,因此,深入剖析自媒体的技术特质和文化特质,是回应各种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前提,这也构成了《自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的主旨与任务。
无论对于处在何种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意识形态工作都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秋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通俗来说,意识形态问题关乎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道路等根本性问题,因此,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使其深人人心、赢得群众,始终构成了我党的重大战略部署。
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持续席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化事业逐步迈向高速发展的新轨道,意识形态工作赖以寄居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根本性变化,诸如“媒介社会”的到来。所谓“媒介社会”也可以称为“媒介化的社会”,它是指一个几乎全部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在媒介上展露的社会,它意味着媒介影响力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渗透到社会的观念与文化中。事实上,媒介向来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尽管大众传播并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惟一场所,但毫无疑问的是,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媒体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
在现代中国,自媒体便代表了当代大众传播的最新载体,它继承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建构了全新的话语与意义空间。总的来说,自媒体的意义并不局限在技术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从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文化经验,改变了意义的生成、传递、衍化、阐释及理解方式,由此致使意识形态运作的“外源”和“内生”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迁,这种变迁构成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界限与新条件。自媒体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性,因此,深入剖析自媒体的技术特质和文化特质,是回应各种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前提,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主旨与任务。
诚然,国内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以“自媒体”与“意识形态工作”为主题展开研究,他们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范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这些研究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观点和方法。但需要注意到的是,他们的研究绝未涵盖问题的全部面向,也并未穷尽所有的分析思路。相反,现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自媒体语境下的“思想宣传”与“舆情治理”,在研究范式上存在一定的“单向度”的倾向——即仅仅从工具价值和技术理性的视角出发,将自媒体视作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仅仅将“意识形态”制在狭义范围内把阶级性、政治性视作意识形态的几乎全部属性,仅仅注意到自媒体场域中此起彼伏的话语权力角逐和众生喧哗、嘈杂无序的舆论世界,仅仅捕捉到了个体媒介话语与实践的“泛政治化”给意识形态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然而,自媒体并非仅仅是一种工具性存在,它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自媒体已经成为新型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建构者与组织者,成为新型社会文化形态的生产者。
闰方洁,1984年生,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与青年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课题多项,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独著、译著、合著学术著作多本;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与荣誉称号。
序
导论
上篇 技术变迁维度及传播学视角下的自媒体与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范畴的界定与梳理
第一节 呆于“意识形态”的狭义释义
第二节 “自媒体”的出场及意义:工具化的视角
第二章 自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生态
第一节 信息生成及传播的个体化与碎片化
第二节 信息传播的去结构化与再中心化
第三节 信息传播的娱乐化与情绪化
第三章 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多重挑战
第一节 多元观念的聚合:统一性话语面临挑战
第二节 虚无主义:自媒体平台上话语乱象的集中表达
第三节 “测不准”的大众与“意见领袖”:话语权的竞争
第四节 交互性信息政治实践及其双向价值
第五节 自媒体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第四章 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理路:基于传播学的视角
第一节 “近用”自媒体: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场域
第二节 “善用”自媒体: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逻辑
第三节 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理性培育
上篇结语
下篇 文化分析维度及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自媒体与意识形态工作
前言:“去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图景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转型
第五章 关于“意识形态”的广义释义
第一节 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作为符号系统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无意识与意识形态
第四节 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
第六章 重释“自媒体”:超越传播学视角
第一节 社会与文化视角下的媒介研究理论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自媒体及其意义
第七章 自媒体空间中的文化景观:症候与本质
第一节 自媒体空间中的文化景观概述
第二节 自媒体文化景观的意识形态隐喻
第三节 自媒体语境下中国大众的思想与意识现状
第八章 精神世界的重建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范式
第一节 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存论转向
第二节 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完善
第三节 媒介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隐喻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