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0 元
丛书名: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支持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胡钦太,林晓凡编著
- 出版时间:2015/12/1
- ISBN:9787519206451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中图法分类:G206.2
- 页码:174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共分7章,包括社会教育研究及新媒体发展的融合、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教育传播与模式、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分析等内容。
胡钦太,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广州市科协常委。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与新闻传播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完成省、部、厅级项目30多项,承担多个与申请课题相关的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其中专著代表作《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林晓凡,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与传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移动学习行为感知下教育资源语义组织与存储优化研究》、教育部·中国移动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其传播模式研究>;、广东省教育信息化2014—2015年度调研工作。2013年获国家“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
研究概况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社会教育研究及新媒体发展的融合
第一节 新媒体社会教育的概念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 新媒体在教育学领域与传播学领域中的研究脉络
一、新媒体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脉络
二、新媒体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脉络
第三节 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研究现状
一、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二、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研究现状
第二章 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
第一节 社会功能对新媒体传播的启示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三、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社会功能观
第二节 新媒体的显性社会教育功能
一、汇聚整合优质社会教育资源
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情境
三、促进社会教育信息对称
第三节 新媒体的隐性社会教育功能
一、新媒体的社会教育涵化功能
二、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凝聚功能
三、新媒体的社会教育疏导功能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教育传播与模式
第一节 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结构
一、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二、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
三、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阶段
第二节 传统的经典社会教育传播模式
一、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
二、经典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回顾与评价
第三节 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研究新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对传播模式研究的影响
二、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新发展
第四章 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新媒体社会教育的互动循环模式
第二节 新媒体社会教育的裂变传播监督模式
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体监督
二、法制环境中的法制监督
三、社会环境中的大众监督
第三节 新媒体社会教育的分级传播模式
一、个人一个人、个人一群体级别
二、个人一大众、群体一大众级别
三、大众一大众级别
第五章 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分析
第一节 基于工作的移动媒体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一、基于工作的移动媒体社会教育的概念
二、基于工作的移动媒体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第二节 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案例分析
一、基于工作的移动媒体社会教育案例分析
二、移动媒体非正式学习案例分析
第三节 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一、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
二、移动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讨论
第六章 数字视频新媒体的社会教育模式分析——以Mooc(慕课)为例
第一节 慕课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第二节 慕课新媒体的社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Moocs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Moocs在社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于慕课新媒体社会教育模式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一、基于慕课的社会教育应用模式的优化设计——以《现代礼仪》为例
(一)《现代礼仪》慕课课程案例分析
(二)《现代礼仪》慕课课程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策略
二、基于慕课的社会教育应用模式构建
第七章 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及其效果分析——以科普教育果壳网为例
第一节 科普教育相关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功能分析
一、sNs网站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二、微博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三、微信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第二节 科普教育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的现状分析——以果壳网为例
一、问卷与访谈的设计和实施
二、科普教育类sNs网站受众行为分析
三、对科普教育类sNs网站用户的深度访谈
四、科普类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
第三节 科普类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一、科普类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优劣评价
二、科普类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优劣评价的改进建议
三、优化网络媒体运用于社会教育的传播模式的思考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