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开卷书坊”第八辑之一,书名出典于杜甫“转学多师是汝师”的传世名句。本书作者挖掘记忆深处的深刻往事一一写作成文,内容涉及其曾登门拜访过的萧乾、程千帆、来新夏、马嘶、陈梦熊、陈伯良、徐重庆、朱天俊、钱文辉等当代文坛、学界的知名人士的成长轨迹、学术心路和书房生活,作者关注人物细节,尤其是他们的著述轶事和评介。文风朴实流畅,知识可读性较强。
Ⅱ“转益多师”是吾师(自序)
编集一本有关怀师念友主题文集,是久萦于我脑海之中的一个愿景。因而在我的电脑里,多年来就积存着一个名为“思云怀师录”的文件夹。承宁文君美意,愿将此集文字纳入其组编的品牌产品——“开卷书坊”第八辑中,于是汇辑旧作,修订定稿,既追昔,又抚今,也便成为了己亥阳春的一件有益身心之事。
本集文字命名为《转益集》,取自杜甫七绝:“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中含义,似最切合我撰写诸文并编集本书的心意。
话说我于一九八四年夏天,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并同时获得文学士学位以来,并未随逐后来的经院派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地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这种“含金量”似乎更高级的学位,而是先后工作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南京大学编辑出版单位及图书文献学教育岗位,后来还曾在江苏省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的社会活动平台上兼职。
这也就是说,三十余年来,先是短暂的“北京站”,然后是较长时期的“南京站”,我在“中国特色社会”这个“大研究生院”的不同“学科”里自学,而且还曾转学多次,认认真真且自勉自励地走过来了……一方面所遵循的,无非是兴趣的初心与爱好的衷怀;另一方面,自然是在此人生之道上的种种机缘巧合。如今,年过半百,毛白两鬓,虽仍心头有惑,但毕竟天命渐知,乃于“惜时”“惜缘”及“惜福”之古训,感之日益深切。
大抵在此人生道上的种种机缘乃至巧合之中,最为莫测的,当数茫茫人海之中的人缘了。而人缘之中,则在先天的亲缘之外,该数师友弟子之缘,最为神奇莫测啦。
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曾经尊严师道、敬畏师父、崇尚师德的中国传统社会,流传过“一言师”及“一字师”之类的美谈,而“谊在师友之间”一语,更是对“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良师和“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至高评价。
也因此,年岁渐长而感怀愈切,编集一部怀念师友文集的想法,也就愈益迫切了。日来归拢散篇,裒为一集,名之曰《转益集》。
余生也晚,回忆有缘面谒并亲炙的文坛学界师长,其出生最早者,仅有被誉为“中国书评之父”,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的萧乾先生,及中国古典文学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千帆先生。其中萧乾先生出生于一九一〇年,千帆先生出生于一九一三年,于是写两老之文,顺理而成本书的开卷之作。
由此便也决定了本书的体例。全集即按所写人物的出生年排列,在萧乾、程千帆两位先生之后,依次为吴小如、来新夏、陈伯良、余光中、姜德明、朱天俊、傅璇琮、钱文辉、谢灼华、潘树广、李高信、徐重庆先生,共计十四人。
我自度拙笔不足以传诸位先辈、前辈之才学及德行于万一,但按记主出生年代的次序排列先后,读者顺序读
来,多少可以了解到二十世纪文教中人的某些精神风貌。因为即使本集中排列在最末三位的潘树广、李高信、徐重庆先生,也都分别长我二十岁左右,其间正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时段。
辛稼轩词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古人有抱负者,素有“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之类的鸿鹄之志。余虽性偏不及于此,但在人脉之中,如本集中的人物都是忘年之交,“曾得过从乐,相看不烦厌”,师长缘分,非谓不厚也。是为自叙。
己亥仲春夜于金陵雁斋山居。时庭院之中海棠方羞涩,樱花已烂漫矣。ⅠⅡ目录001“应该有独立于发行之外的”书评(外三篇)
徐雁,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4年毕业。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南京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及全民阅读推广研究和实践,著编有《书来话长》《全民阅读知识导航》《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中国阅读大辞典》等。2018年春,获“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社会荣誉称号。
自序:“转益多师”是吾师
“应该有独立于发行之外的书评”(外二篇)
——“中国书评之父”萧乾先生的书评观
立雪虽无缘,程门可窥微(外二篇)
——写在纪念程千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吴小如先生的书评理念及其书评作品
南开园里一“智叟”(外一篇)
——读邃谷老人随笔说来新夏先生
“寸晷如三岁,离心在万里”
——海宁文贤陈伯良先生去世一周年祭
凤凰台上曾晤面
——得余光中先生自选评论集《连环妙计》签题本记
“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
——《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编注者后记
梦里依稀母校路
——深切怀念北京大学教授朱天俊老师
嗣响“浙东学派”
——书《傅璇琮学术评传》诸书后
“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言之美”
——说说钱文辉先生随笔集《往事踪影》
“读书,是有无穷乐趣的……”
——从《谢灼华文集》忆至《蓝村读书录》
寻梦 逐梦 圆梦
——《时代印记:冯健亲捐赠油画作品集》读后
“洞视八极”与“博采众长”
——由《学林漫笔》忆苏州大学教授潘树广先生
劳者自歌的“护花使者”
——从李高信先生的读书随笔集说起
遥念人间过路书斋主人
——记湖州文贤徐重庆先生二三事
ⅠⅡ“转益多师”是吾师(自序)
编集一本有关怀师念友主题文集,是久萦于我脑海之中的一个愿景。因而在我的电脑里,多年来就积存着一个名为“思云怀师录”的文件夹。承宁文君美意,愿将此集文字纳入其组编的品牌产品——“开卷书坊”第八辑中,于是汇辑旧作,修订定稿,既追昔,又抚今,也便成为了己亥阳春的一件有益身心之事。
本集文字命名为《转益集》,取自杜甫七绝:“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中含义,似最切合我撰写诸文并编集本书的心意。
话说我于一九八四年夏天,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并同时获得文学士学位以来,并未随逐后来的经院派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地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这种“含金量”似乎更高级的学位,而是先后工作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南京大学编辑出版单位及图书文献学教育岗位,后来还曾在江苏省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的社会活动平台上兼职。
这也就是说,三十余年来,先是短暂的“北京站”,然后是较长时期的“南京站”,我在“中国特色社会”这个“大研究生院”的不同“学科”里自学,而且还曾转学多次,认认真真且自勉自励地走过来了……一方面所遵循的,无非是兴趣的初心与爱好的衷怀;另一方面,自然是在此人生之道上的种种机缘巧合。如今,年过半百,毛白两鬓,虽仍心头有惑,但毕竟天命渐知,乃于“惜时”“惜缘”及“惜福”之古训,感之日益深切。
大抵在此人生道上的种种机缘乃至巧合之中,最为莫测的,当数茫茫人海之中的人缘了。而人缘之中,则在先天的亲缘之外,该数师友弟子之缘,最为神奇莫测啦。
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曾经尊严师道、敬畏师父、崇尚师德的中国传统社会,流传过“一言师”及“一字师”之类的美谈,而“谊在师友之间”一语,更是对“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良师和“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至高评价。
也因此,年岁渐长而感怀愈切,编集一部怀念师友文集的想法,也就愈益迫切了。日来归拢散篇,裒为一集,名之曰《转益集》。
余生也晚,回忆有缘面谒并亲炙的文坛学界师长,其出生最早者,仅有被誉为“中国书评之父”,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的萧乾先生,及中国古典文学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千帆先生。其中萧乾先生出生于一九一〇年,千帆先生出生于一九一三年,于是写两老之文,顺理而成本书的开卷之作。
由此便也决定了本书的体例。全集即按所写人物的出生年排列,在萧乾、程千帆两位先生之后,依次为吴小如、来新夏、陈伯良、余光中、姜德明、朱天俊、傅璇琮、钱文辉、谢灼华、潘树广、李高信、徐重庆先生,共计十四人。
我自度拙笔不足以传诸位先辈、前辈之才学及德行于万一,但按记主出生年代的次序排列先后,读者顺序读
来,多少可以了解到二十世纪文教中人的某些精神风貌。因为即使本集中排列在最末三位的潘树广、李高信、徐重庆先生,也都分别长我二十岁左右,其间正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时段。
辛稼轩词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古人有抱负者,素有“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之类的鸿鹄之志。余虽性偏不及于此,但在人脉之中,如本集中的人物都是忘年之交,“曾得过从乐,相看不烦厌”,师长缘分,非谓不厚也。是为自叙。
己亥仲春夜于金陵雁斋山居。时庭院之中海棠方羞涩,樱花已烂漫矣。ⅠⅡ目录001“应该有独立于发行之外的”书评(外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