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大众 《诗情词韵:历代诗词名篇鉴赏(60周年庆纪念版)》三大特色:
★整套丛书装帧精美大方,为上海辞书出版社60周年社庆纪念版。套装含:历代名诗鉴赏:先秦诗、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诗、元明清诗,五种共六册;历代名词鉴赏:唐五代词、宋词、元明清词,三种共四册;诗情词韵诗词笔记本(全彩精印)共一册。
★书中的诗词选目涵盖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重要流派和诗人,全面、切要、精到。每篇诗作、词作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鉴赏文章。
★本系列图书由中国古典文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缪钺、陈邦炎、何满子、马茂元、钱仲联、霍松林、姜亮夫、赵逵夫、马祖熙、赵山林、骆玉明、汪涌豪、周啸天、袁行霈、葛晓音、赵昌平等撰写赏析文章。
《诗情词韵-唐诗》前言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它积累了六朝的倾力探索,凝聚诸位诗人墨客的才情,形成了滋养后世的文化土壤、一代代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
从初唐四杰到大历十才子,从李杜双峰并峙“光焰万古长”到晚唐“小李杜”再谱华章,唐代诗人诗派各具姿态,各有千秋,名家名作数不胜数。后世诗人多从唐诗中汲取养料,甚至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笑谈。许多诗句更是口口相传,融入生活,大江南北,上到鹤发苍颜的长者,下到牙牙学语的儿童,都会吟诵几句唐诗。唐诗的魂魄已经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融。
走进唐诗的世界,在这里,时而与王维、孟浩然等一起徜徉山水间,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而跟随王之涣、高适、岑参,来到“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关山塞外,目睹“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观,足不出户,神游万里,思接千载。在唐诗的世界中,可以同李白把酒问月,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飞扬意气,或是随杜甫飘泊辗转,领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可以听白居易讲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故事,或是从刘禹锡学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可以沉醉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烂漫春色,或是体味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绮丽而迷离的梦境……
诗人的笔不仅描绘恢宏的盛唐气象,也写下战乱与赋敛带给百姓深重苦难的悲歌。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也有“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的山中寡妇,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悲叹与思索。唐诗中寄托的情感也仍与今天的我们相通。读一读唐诗,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厚友谊,“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相思,千百年后,依然打动我们的心灵。读一读唐诗,不仅在文学素养上得到熏陶,更是与古人灵魂的碰撞。
本书作为《历代名诗鉴赏》系列的唐诗部分,希望能够成为一把钥匙,为各位读者打开唐诗宝库的大门。更有学界名家以鉴赏作为“导游”,伴随您游历唐诗的精彩世界。唐诗佳作浩如烟海,受篇幅所限,本书只能撷取其中的部分,难免有所遗漏,还望各位读者谅解。
《诗情词韵-宋诗》编者的话
说到古典诗词,人们多是以“唐诗宋词”并提。王国维先生也曾言:“……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面对着宛若一座高峰横亘在前的唐诗,宋代的诗人们却没有甘心退缩。他们一方面学习唐诗,从中汲取养料,一方面也在努力开拓新境。宋诗与唐诗相比,可以说并不是“莫能继焉”,而是别开生面,在唐诗之后,成就了古典诗歌历史长河中另一座高峰。
钱锺书先生说:“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缪钺先生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都鲜明地指出了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点。宋代学术繁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程朱理学兴盛,许多诗人兼具学者的身份。他们将深沉的哲理融于诗歌,或是借诗歌纵横议论,为宋诗添上了深湛的理趣。宋诗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宋人读书提供了物质基础,诗人博览群书,典故便信手拈来,也为宋诗染上浓浓的书卷气。虽说有些作品把诗歌当作说理的工具,或是沦于獭祭“掉书袋”,因而也招致“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但瑕不掩瑜,宋诗的确另辟蹊径,对唐诗有所突破,为古典诗歌发展贡献卓著,影响深远。后来历朝历代的诗人诗派常为“宗唐”与“宗宋”论争不休,亦是宋诗堪与唐诗双峰并峙之明证。
宋代诗人也是名家辈出。如欧阳修引领诗风变革,诗风平易畅达,格调高而命意深;一代文豪苏轼,才情纵横,“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黄庭坚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风瘦硬奇拗,其追随者形成江西诗派,声势颇大,泽被后世;杨万里倾心自然风物,清新活泼的“诚斋体”独具特色;陆游一生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无论是悲壮慷慨的家国情怀,还是闲散恬淡的日常风雅,都有诸多名篇 ……名家辈出,数不胜数。
这本《历代名诗鉴赏》的宋诗卷,选取宋诗名作,尽量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派诗风。每首诗还配有名家所撰写的鉴赏文章,特别是对诗中的用典使事加以解释,希望能够帮您更好地领略宋诗的“筋骨思理”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