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近年来分析化学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情况,在第六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中,进一步精简了化学分析部分的内容,完善了化学分析各章中的自学指导和提示性的文字,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仪器分析部分适当扩展了液相色谱的内容,增加分子发光分析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简介;在分离与富集部分,增加更具实用价值的柱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的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检验工作人员参考。
《分析化学(第七版)》本次修订中,进一步理顺了化学分析的内容,精炼语言,使内容的条理性更强,重点和难点更明确;仪器分析部分新增了一些如超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分析等分析方法的新进展、新概念,以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新增了固相微萃取、双水相萃取等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第七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检验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第六版自2009年出版发行至今,受到许多高校师生的重视。随着分析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分析化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为此,本书在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校内外师生的使用意见,进行了本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理顺化学分析的内容,精炼语言,简化叙述性的表达,加强推理过程,使内容的条理性更强,重点和难点更明确,便于阅读。
2.删减了部分陈旧过时的仪器分析内容,新增了一些仪器分析方法的新进展、新概念,如色谱分析法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分析,质谱分析中的电喷雾接口等,以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
3.对“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一章进行了较大修改,将“电泳分离法”单列一节,并新增了固相微萃取、双水相萃取等新方法介绍。
4.更新了本书的附录。
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有:华东理工大学胡坪(第1、11、13章)、王燕(第4、5章)、张波(第3、7章)、苏克曼(第12章),由王燕统稿;四川大学黄文辉(第2、6、14章)、梁冰(第8、9章)、朱晓帆(第10章),由梁冰统稿。
在本书修订期间,得到两校分析化学教研组的同事和专家的积极支持,得到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对此,修订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修订者期盼本书的读者对书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建议,不胜感谢!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简况
第2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误差与准确度
偏差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t分布曲线
公差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可疑数据的取舍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
2.3 误差的传递
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
2.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
修约规则
运算规则
2.5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滴定分析
3.1 滴定分析概述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3.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度
3.5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被测组分的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nB的关系
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解离平衡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
4.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质子条件式
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
多元酸溶液pH的计算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酸碱缓冲溶液
4.4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指示剂法
电位滴定法
4.5 酸碱滴定曲线
一元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一元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多元酸的滴定
混合酸的滴定
多元碱的滴定
4.6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4.7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酸标准溶液
碱标准溶液
4.8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4.9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物质的酸碱性与溶剂的关系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标准溶液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非水滴定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5.1 概述
5.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EDTA的性质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5.3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其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5.4 滴定曲线
……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8章 电位分析法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章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章 波谱分析法简介
第13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第14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