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向、传统技艺方向艺术硕士学位论文集暨作品集(上、下卷)
定 价:19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0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吕品田
- 出版时间:2019/12/31
- ISBN:9787503964961
-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122-53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文化保护与传承(套装上下卷)》汇集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传统技艺”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成果,其中凝结了导师们认真施教的殷殷心血,也展现了学生们勤奋学习的满满收获。此番结集出版,既为集中展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也希望借此机会听取各方意见,与业界同仁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有效途径,更大范围地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共同探寻能够切实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方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民族民间土壤的活态文化,是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得以传承延续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活态保护,而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今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现代化过程影响和冲击的境遇中,充分发挥传承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后继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切实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需要大力探讨的学术课题,更是我们应以高度责任感来担当和践行的现实使命。
作为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工作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艺术学科建制最为齐全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胸怀天下,以国家发展需要为己任,于21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并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的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同实践领域和人才需要,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原先基础上将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推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层面,从2013年起开先河地设立由聘请于全国范围的2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导师、涉及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技艺”方向,和由我院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向,深入探索切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和保护工作需要的高端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式。
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培养方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向的研究生,着重以撰写调研报告的方式培养其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院方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课程与课题、讲授与实操的紧密结合,要求研究生既要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也要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还要通过田野考察、调查采访、参与课题和实际工作等途径深入了解保护实践现状和前沿态势。对于“传统技艺”方向的研究生,则着重以实践训练方式培养其技艺掌握和创作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院方根据艺术硕士培养要求和传统技艺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培养环节,综合采用课堂授课、实地考察、操作实训等方式展开教学。研究生集中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必修课程学习以及研究和写作训练,并专门安排由专家学者担任的理论导师进行指导;此后的更多时间里,研究生则随传承人导师在其校外作坊接受“一对一”的技能训练,完成毕业创作。此举通过师资构成的调整和相应的协同配合措施,使“师徒制”传统教育方式有机地纳入研究生教育体制,从学者也因此既能获得纯正、精湛、系统的手工技艺传授与训练,又能得到与学历教育和资质证书相关联的诸多体制利益上的保障,堪称传承人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我院希望以此探索性的创举,切实培养出专业能力出众、认识取向明晰、责任意识强烈.能够正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念和方法,以及能够较好掌握传统技艺并加以理论梳理和总结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套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集,汇集了我院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传统技艺”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成果,其中凝结了导师们认真施教的殷殷心血,也展现了学生们勤奋学习的满满收获。我们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此番结集出版,既为集中展示我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也希望借此机会听取各方意见,与业界同仁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有效途径,以促进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层楼,也更大范围地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共同探寻能够切实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方略。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向艺术硕士学位论文集》
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调研报告
泉州花灯保护与传承情况调研报告
蔚县剪纸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剪纸艺术与戏曲艺术互动情况考察报告
彩塑京剧脸谱工艺传承保护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浚县泥咕咕文化生态考察报告
土族盘绣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绢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金镶玉”技艺传承与发展现状
扬州山子雕技艺传承与提高
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
北京市珐琅厂对景泰蓝技艺的相关保护及对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的启示
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生态视野下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车灯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
山东鼓子秧歌在非遗保护下的场图变化现状研究
洛阳牡丹花会文化空间研究
大型焰火燃放与公共文化宣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届传统技艺方向艺术硕士学位论文集暨作品集》
潮绣在庙堂的应用研究
楚人刺绣工艺及其审美初探
心有灵犀 徽州犀皮髹饰中的晚明文人趣味及其影响研究
新中国北京牙雕技艺的传承发展研究
浅探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恢复与发展
基于徽州地理、历史、文化的徽州木雕艺术特色浅探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