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精神建立在公共组织(政府)与个体民众之间的政治权益联系与文化价值联系基础上。现代公共精神的重塑,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互为支撑并形成国民共同体的凝聚力。
《现代公共精神的重塑:来自监利的报告》对监利人民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中所展现出的公共精神进行讨论,试图辨识政治凝聚纽带与文化凝聚纽带如何把公共组织(政府)与个体民众密切联结起来,其所揭示的公共精神的本质如何贯穿于监利公共精神的建构当中。监利公共精神对当今构建中国公共伦理和公共精神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名乘客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监利段翻沉(简称“6·01”事件)。事件发生后,160多万监利人民齐心协力,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企业家到个体工商户,从私家车到出租车,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动,展现出监利人民的大义、大爱、责任和担当。
监利人民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救助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精神,与人们对当前社会公共生活缺乏意义的集体焦虑以及物欲主义、消费主义造成公共社会环境“世风日下”的普遍忧虑形成鲜明的对照,人们惊异于监利人民在公共危机面前所呈现出来的“监利力量”和“小城大爱”,那么蕴含于监利人的那种公共精神的底蕴是什么?其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什么?对当前中国社会公共精神的重塑具有什么启示意义?
前言
一 公共领域的内聚力与现代公共精神
(一)政治与文化的联结纽带
(二)公民共同体的公共精神
(三)公共领域转型与公共精神演变
二 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结构变化
(一)社会转型
(二)社会组织结构变化
三 政府治理转型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政府治理转型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 公共组织(政府)与个体的权益关联和价值关联
(一)政府能力建设
(二)行政伦理与公共精神
五 社会组织对现代公共精神的建构作用
(一)社会组织与公共组织(政府)的制度化关系
(二)现代社会组织的治理意义
六 基于政治与文化联系的现代公共精神内涵
(一)公共精神的政治关联
(二)公共精神的文化关联
七 现代公共精神的重塑:监利的启示和示范意义
(一)公共生活方式与公共精神
(二)现代公共精神的建构含义
附录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