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喧哗的年代》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海斌近年来撰写的一部以法学、读书和日常生活为主题的随笔集,标题的含义为微信时代如同众神聚会,人人都在表达、展示和传播自己,而本书内容也多来自作者微信公号发表的颇受好评的文章,内容关涉作者作为一个教授、学者、父亲以及一个普通生活者多重角色的经历与经验,随想与随记。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包括《寻书记》《孩子们的正义》《学习是毕业的修行》《埃德蒙顿的小砺石》《邮件回复之规则》《过年记》《归来依旧是少年》《绍兴漫记》《那些年,那些书店》等数十篇文章。文章文体多样,形式各异,或随想,或随记,或阅读,或沉思。字里行间既有人文与思想上的洞识,亦有穿越于生活膜面的精神关切,多维度地揭示了当下学人的人生与思考之风貌。文风庄重深沉,机智幽默,彰显了较为浓重的人文情怀和鲜活的生活智慧。本书为法学随笔黑骏马法学漫丛之一,此前曾出版了《多情的正义》一书。
文笔生动优美,思想深刻透彻
后记
作为一种格式,或者仪式,还是写几句吧。这本小册子收录的,是我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写的一些文字。按照古人的说法,属于脞谈,或脞说。按时下的说法,算是碎片化写作的产物。现在决心将它们结了集,出版出来,算是将积了多年的沙,堆成了一座小小的塔。查了一下,积沙成塔,原本指的是童稚堆塔的游戏。据《妙法莲华经方便品》里的说法: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这和小书的来历,颇有些契合,都是些游戏与性情的孳物,实在不值什么。堆这座沙塔的初衷,也绝非方便自己去膜拜。按照我自己的想象,更像是在海边,孩子们把沙塔兴味盎然地堆起来,然后静静地候着海浪汹涌而至,将它重又挟裹到大海里去,最后彻底消逝掉。就是这样。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里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说得真好。不过,我总觉得思想这个词儿,太过高大上,似乎用会思考的苇草更适宜一些。毕竟,人活于世,倘神志清楚,感官健全,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总是免不了的。而现今这个年代,恰恰又有各式的媒介,让人去诉,去说。渐渐地,再渐渐地,便进入了众神喧哗的年代。大家循着哈贝马斯的理想交谈情境,有话好好说,慢慢说,言笑晏晏,其乐融融,多好。回到此书。长年以来,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写好的文字,发布或发表后,便不愿再去读它。这种情形,大略算是悔其少作之一种吧。每次检读,总觉得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不满意,就会悔,会愧,悔愧交加,就干脆不读。这次编辑书稿,便特特地委托了我的研究生徐源、朱姝尔、谷明杰三位同学,先后来替我整理初稿,其间付出心力甚多,谢谢她们。另须感谢的,是本书的策划编辑庞从容女士,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了,依旧合作愉快。还有更多需要致意的,限于篇幅,更唯恐遗漏,索性在此一并谢过了。
张海斌,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理论与行政法治、法理学与法律史学等。出版有《法律的异邦》《西方宪法史》《外国典型法律制度导论》《比较法的视界》等。曾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目
录
代
序
早上起来该干点什么ⅲ
上篇文章
我
思
酒客谈
吃相谈
寻书记
寄蜉蝣
流光容易
胖的逞想
论文人相轻
卖相与吃价
岁除的随想
爱弥儿如是说
遗忘的忧与乐
孩子们的正义
精神胜利之后
寂静欢喜的鱼
秋月春风惯看
作者之死与匿
忙并快乐的信仰
好奇总是害死猫
江山如此一句无
众声喧哗的年代
元旦将至的遐思
唯觅少年心不得
归来依旧是少年
人生的趣味与滋味
莫能名其妙的存在
学习是毕生的修行
动起来!
这里就是罗陀斯!
埃德蒙顿的小砺石
作为一场仪式的年会
他已睡了,你得醒着
所谓中国人的成功观
凿壁借光及共三光永光
朋友圈同质化的幸与不幸
邮件回复之规则
我
忆
过年记
爱与诚间的信仰
小金和关于小金
在寂寞与欢愉之后
绍兴漫记
那些年,那些书店
并非白衣飘飘的年代
杨昂这厮:一种文本
我们仨: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
读
《三国》多少事
龙虫并雕话西游
西游路上的妖与怪
土生阿耿的人生三戒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下篇随想与随记
我
思
我
忆
我
读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