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即以“民国词律批评”为研究对象,以民国现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为背景,从“词谱批评”、“词韵批评”、“词乐理论研究”、“唱词实践”四个维度架构民国词律批评体系,考量在民国现代大学制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传统词律批评的新发展、新动向、新成就,探析民国时期重要的词律批评范畴,考察民国词学家的词律主张,进而总结民国词律批评的学术史地位及意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序
绪论 1
第一章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概说 8
第一节 词律及历代词律批评发展概说 9
一、唐宋词律原始发生期概说 9
二、明清词体重建新生期概说 18
三、民国时期词律研究总结期概说 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发生的背景 22
一、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巨变 22
二、民国时期发达的学术活动 23
三、晚清词律研究的突出成就 31
第三节 民国时期词律研究的总体特征 35
一、现代大学成为普及词律教育的新平台 35
二、报纸、期刊、杂志、新传媒工具成为词律争论的新载体 41
三、严格意义上的词律学术论文出现 43
四、词律普及教育与词律细密研究并行 45
第二章 民国时期词学家对词谱的批评与重建 54
第一节 明清词谱成就概说 54
一、明代中后期、清代前期词谱的成就 54
二、万树《词律》的体例创新 55
第二节 万树《词律》的缺憾与不足 61
一、不懂词乐乐理 62
二、漏载词调颇多 66
三、考订亦有失误 67
第三节 民国时期词学家对清代词谱的批评与新制词谱 69
一、民国时期词学家对清代词谱的批评 70
二、民国时期词学家对《词律》进行补正 76
三、民国时期词学家新建之词谱 78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词有无衬字”之争 83
一、衬字之本义与内涵 84
二、南曲“衬字”阐释 90
三、明清时期“词有无衬字”之争 96
第五节 民国时期词学家对“三分法”的争论与认定 103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词学家词韵研究与词韵体系重建 110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词韵学发展略论 110
第二节 戈载《词林正韵》词韵体系的重构 122
一、博考独断,构建词韵新体系 122
二、开创依韵校词新体例 130
第三节 民国时期词学家对《词林正韵》的批评 134
一、批评《词林正韵》韵部分部失之太宽或太严 134
二、批评《词林正韵》韵部划分失误 137
三、批评韵律过严造成创作困难 141
第四节 民国时期以来词学家的词韵重构 143
第四章 民国时期词学家词乐理论的研究 149
第一节 清代词乐理论成就概说 149
一、“词为乐体”观念的深入人心 149
二、方成培的词乐理论研究 157
三、凌廷堪与燕乐研究 161
四、郑文焯《词源斠律》乐理研究 1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词学家的词乐乐理研究 168
一、吴梅燕乐乐理研究成就概说 168
二、夏承焘批驳郑文焯“寄煞”说 176
三、林谦三的燕乐乐理体例架构 179
第五章 《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研究的突破 189
第一节 清代有关《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的研究 189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翻译的突破 191
一、沈曾植与白石旁谱的研究 192
二、夏承焘与白石旁谱的研究和翻译 194
三、杨荫浏与白石旁谱的研究和翻译 197
第六章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的词学史地位及影响 199
第一节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独特的学术史地位 1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的词学史影响 202
一、影响了时人的词体词律研究 202
二、指导了时人填词创作 203
参考文献 206
附录 历代词体论著目录 215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