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他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歇尔手中。米歇尔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后一句话是: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透过这些纸页,浮现的是一个真挚高贵的灵魂。
415封费曼珍贵的信件, 60张照片,让我们看到zui本真的费曼,这位20世纪不能忘记的物理学家,比尔·盖茨、乔布斯的偶像。
《费曼手札》中收录着费曼给阿琳的信,在英国综艺节目见信如晤中,演员奥斯卡·伊萨克(演出过《X战警》《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深情演绎,感动了无数人。这封信躺在费曼的抽屉中,直到他去世才被发现。你将在书中读到它。
我们已经快忘了薄薄书信曾给我们灵魂带来的真实触碰。《费曼手札》让我们重温从前慢的时光。
这里有一位完整的费曼,他深情、幽默、桀骜不驯……他不仅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老师、一个卓越的邦戈鼓手,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温暖贴心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全书复古设计,特种纸印刷,独特的工艺使整本书每一面都能自如打开,非常柔软,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非凡阅读旅程。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出生在纽约市的法洛克维,194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对发展原子弹做出过重要贡献。战后费曼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教书。1965年,他因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外,费曼在不同时期还曾是故事大王、艺术家、邦戈鼓手和密码破译专家。
目录:
第 1 部 普林斯顿 | 1939~1942 年
为什么我要结婚?
这件事和所谓高贵的情操无关。
我要和阿琳结婚,因为我爱她,我要照顾她。
第 2 部 洛斯阿拉莫斯 | 1943~1945 年
我爱我太太,但我太太已经羽化升天了。
附笔: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第 3 部 从东岸到西岸 | 1946~1959 年
物理学也有本身的价值和发展的权利;
即便国家仍处于非常时刻,外头的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
第 4 部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60~1970 年
我们怎么能大声地说,只有最好的人才可以加入我们之中?
参加这个自我标榜的团体,让我很不开心。
第 5 部 费曼物理讲座 | 1960~1965 年
如果你有任何才干,或任何工作吸引你,就全力去做吧。
把整个人投进去,像一把刀直刺入刀柄。
第 6 部 诺贝尔奖 | 1965 年
听到你得诺贝尔奖,我们又激动又高兴。
到了斯德哥尔摩,可别去天体营和裸体女郎鬼混!
第 7 部 科学教育 | 1966~1969 年
科学并不比别的学科重要,不应该凌驾一切。
好东西太多,也会让人消化不良而倒胃口。
第 8 部
鼓声咚咚 | 1970~1975 年
对我来说,打桑巴鼓从来都不能算是一种音乐。
我只是打着好玩,制造一些有节奏的噪声。
第 9 部 不改其志 | 1976~1981 年
得奖后
10 年内,如果费曼没染上做官症,
维斯可夫就算赌输了,须付 10 美元给费曼。
第10部 电视新星 | 1982~1984 年
如果你觉得我有点疯疯癫癫的,我现在有借口了,
因为我的脑壳钻了两个洞。你摸摸看,就在这儿。
第 11部 最后一幕 | 1985~1987 年
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附录一 |
我有一种信仰
费曼接受《观点》节目的访谈
附录二 |
失礼的引力
附录三 |
物理学的未来
附录四 |
《加州科技》杂志号外:
费曼博士荣获诺贝尔奖
附录五 |
新数学的新教科书
附录六 |
两个寻找夸克的人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