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在民主已被深深嵌入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并被视为衡量不同社会制度优劣试金石,究竟何谓民主,却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书稿从历史与逻辑、比较与借鉴、传承与创新、解析与建构等多重维度,通过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上的追根溯源和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价值取向和人民主体实践路径的伟大创造,而且系统诠释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独特优势和时代价值。因此,自觉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快构建立体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对于在全球日趋激烈的民主话语权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并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法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州学刊》《探索》《东岳论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5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导 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立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合作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资源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三章 比较视野下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和而不同
一、中西协商民主关系上的研究论争
二、中西协商民主起源上的时空错置
三、中西协商民主机理上的异曲同工
四、中西协商民主价值上的交流互鉴
五、中西协商民主本质上的同构异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建构
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学术研究的背景述要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建设的学理分析
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路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
一、大力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二、积极开展人大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三、扎实推进政府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四、着力强化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五、努力推进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六、不断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七、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目标
一、丰富人类民主实现形式
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参考文献
后 记